1985年邓公宣布裁军百万,军长司令都也不除外,如今才知英明之处

谦德评历史 2023-11-11 16:48:03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一则消息震动全世界,中国将裁军100万,当时美苏还在争锋,谁也说不准战争何时会爆发,我国又为什么要在此时裁军呢?

1984年,在军委的一次会议上,邓公直接宣布中国将裁军一百万,让人不无震惊,当时我国军队尚有430万,裁军之后只剩下330万。

裁军的数量放在全球,都是最多的一次,邓公把这次裁军,称之为消肿,为的是让军队有更强的战斗力。

但在当时却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当时的国际上,美国与苏联剑拔弩张,一次极小的事件都有可能让两国大打出手,引起国际战争。

很显然,如果后面哪天爆发了战争,中国的裁军很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但邓公却信誓旦旦表示十几年,美苏不会爆发战争。

从现在的眼光去看,邓公的言论无疑是极度正确的,但在当时,邓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当时美苏对立,世界各国人们呼吁和平,美苏也碍于面子,口口声声说要进行裁军,但裁军只是在表面上作出一些小动作,根本没有裁军的举动。

同时美苏两国还在暗地里,不断扩充军备,俨然成了军备竞赛,各国也在募兵,充实军队实力,防止美苏争霸波及到自己。

只有邓公敏锐地察觉到,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果断进行裁军,于是世界各国人民没有等到美苏两国的裁军消息,反而等到了中国的裁军消息。

当时国际环境已经不似一战二战前,各国联系不深,相反二战后的各国或多或少都建立起了深厚的联系。

美苏的开战,并非只是两国领导人的决定,相反其他利益问题,将会成为开战的最大阻碍,且这种阻碍是极其之多的。

在冷战时,美国与苏联的实力是差不多的,时而美国占上风,时而苏联占上风,所以两国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打败对方。

美苏高级将领的不断推演,也只得出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在军队中,美苏两国的高级将领也是极力反对战争的。

而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当时来说是最为安全的,美国与苏联都害怕中国倒向另一方,所以中国不可能会第一个遭受波及,有可能还会坐收渔翁之利。

而这一切条件都注定,美苏十几年内打不起来是必然的,只是在当时,能够把国际局势看的清楚的,仅有邓公一人。

之前的裁军都是小规模裁军,邓公这次却力主裁军百万,足见其长远的目光,并说出,虚胖子是打不赢对手的。

军队的数量从来不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唯一条件,要把更多的资源,进行其他建设才是邓公最为主要的想法。

那么这次裁军是怎样开始的,裁完军之后,我国的军队又会有哪些变化呢?

上世纪,中国裁军百万,美国反复确认,苏联屡次询问,为什么中国的裁军会在国际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裁军又是否顺利呢?

上世纪大裁军时,我国共有11个军区,裁完之后只有7个名额,就代表有四个军区将要被撤销。

当时其他三个撤销的军区大家都猜得大差不差,只有成都和昆明军区的去留有过争议。

当时我国为训练部队,还在边境与越南进行边境轮战,而负责轮战的军区正是昆明军区,当时的全国军区中只有昆明战区还有战斗。

所以极大部分人认为,成都军区会被撤销,一齐并入昆明军区,但军委后来的决定却是保留成都军区,撤销昆明军区,其中有何原因?

这就涉及到利益的抉择,在邓公看来,虽然保留昆明军区所动的幅度较小,但只有短期的利益。

昆明处在中国的南方,它的周围辐射地区只能到广西、四川一带,作为一个军区发展是很有限的。

假使撤销昆明军区,顶多是轮战的变化大一点,长远来看,是有极大的利益的,当时还可以辐射到西藏去。

所以撤销昆明军区成了邓公的决定,但军区的高级将领却不怎样想,当时昆明军区内部,基本上以为是保留昆明军区。

特地还在内部进行职位变动,用来接纳从成都军区过来的干部,许多高岁数的高级干部也提前离职,甚至还准备好了整合方案,只等军委的命令下来。

同时成都军区这边,大多数将领都认为会被撤销,所以早早就有人开始自谋出路,有的下基层,有的准备到昆明去,还有的考虑到转业去了。

还一度叫停正在修建的一栋大楼,为的就是把经费省下来,投入到裁员的事宜中去,两个军区的想法正好相反。

到了1986年,成都军区保留的消息才正式下发,一开始有许多将军都不敢相信这一决定,还想着是不是发错了。

当时任昆明军区的张铚秀将军,十分明白中央的用意,不断给昆明军区的干部陈明利害,大家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当然各级指战员都对军区有了感情,对军区的情感难以割舍,张铚秀将军也是如此,当时张铚秀将军已经70几岁,离开军区时,一步三回头足见感情之深。

但也有一些干部不理解,直接在离开时公开带走公家的东西,被进行严肃地处理,当然这种事情仅是个例。

后来成都军区合并昆明军区后,经过短时间的调整,迅速进入状态,成功接手所有事宜,还提高了不少的办事效率。

而在国际上首先对这件事反应最大的不是苏联与,而是越南,当时昆明军区的撤销,又让越南蠢蠢欲动,一度以为机会又来了。

但很快,越南发现,哪怕军区变动,中国的军队依旧没有发生改变,越南刚燃起的希望就被泼了冷水。

那么为什么说裁军是长远的目光,邓公在国际上又有着什么样的考量呢?

中国的百万裁军,一度让人不能理解,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无疑是极为正确的抉择,为什么这说呢?

在上世纪,邓公就意识到,军事和经济不可能两手都要抓,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必须主抓一项,而这就是国家经济发展。

当时的中国军队极为庞大,四百多万的军队,比一些小国的总人口还多出来不少,同时邓公还敏锐地望见,在未来军队数量多反而是一种累赘。

在当时最为直观的就是,美苏的军备竞赛,每年苏联和美国都要把先进的装备,拉出来转一圈,展示一下实力。

两国也不藏着掖着,只为能够压对方一头,美国以各种先进科技为主,苏联则是以武器威力为主,各有千秋。

而这些武器更新迭代非常之快,却威力越来越大,所以美国和苏联都不会轻易动手,毕竟两国都预测不到战争的结局。

所以国际上在两个大国的对峙下,形成一种特别的和平状态,而这一现象并非能被所有国家察觉,邓公最先察觉到。

并提出,国家的安全,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实力的强弱,而军队则是要保护人民,保护社会的平稳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日后军队的进一步发展。

在没有裁军之前,我国的官兵比是1:2.4,这就表明,在军队中,每两个战士中,就有一个是军官,官职多而杂。

同时期的德国却是1比10,美国是1比6,鉴于此,中国军队的精简成了必然,如果不精简,军队战斗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到了1987年,我国百万大裁军基本完成,军队各大机构都得到了极大的精简,取消三十多个军级单位、

官兵比例由1比2到了1比3,从此中国军队开始了现代化的建设,在此之前,我国可以说是陆军为主,其他兵种发展缓慢。

但大裁军后,海军空军得到快速发展,并展开多兵种合作,往合成军发展,而这也是邓公提出的改变。

同时在此之后,我国的军费占比下降,并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科技武器的研发当中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美国利用高科技武器,快速且高效地进行打击,让世界震动。

海湾战争的结束,让才各国如梦初醒,纷纷开始发展高科技武器,开启军队现代化,而此时中国已经开始了十年之久。

各国政要对邓小平的远见所蛰伏,美国专业人士称,邓小平此举让中国迅速跟上国际的步伐,中国强大之路由此开始。

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完整,其实早在毛主席时代,毛主席就敏锐地察觉到,军队庞大所带来的不便。

多次开启裁军计划,但当时的国际环境很是恶劣,并没有很好的国际环境,给中国裁军的空间。

美国的虎视眈眈,苏联也陈兵边境,中国的裁军之路很漫长,充斥着每一位领导人的卓越才华。

时至今日,我国现役部队仅有两百万人,既彰显了我国热爱和平的形象,也为进一步提高军队战斗力而做出了努力。

所以从今天的角度出发,当时邓公所做的决定,无疑是再正确不过的,现代化战争更多地是依靠高科技武器的立体战争。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文史颜如玉”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 阅读:234

谦德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