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被囚禁后的生活,不但不落魄反倒奢侈至极,每月餐费上万元

方正刚不毅 2025-02-12 11:13:50

提到少帅张学良,如今人们对他的评价可谓是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他是“不抵抗将军”,也有人觉得他是民族英雄。

一个人能够获得如此割裂的历史评价当真是不容易,不过对于张学良来说这也很正常,毕竟他的前半生那是相当传奇,生活上毫不检点,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沾,可打起仗来却是身先士卒,感情上四处留情堪称花花公子,政治上却一心一意维护国家统一,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都能证明他的真心。

为此他也付出了被囚禁半生的代价,但即便如此却依旧毫无怨言,而说到这里一个问题亦是随之出现,前半生如此波澜壮阔的少帅在失去自由后为何没有郁郁而终,反倒是一直活到了百岁高龄呢?

九一八事变中的迷茫

对此有人可能认为张学良是一个“怂包软蛋”,否则的话为何不选择拼死一搏,就算自尽也比被囚禁五十多年要强吧?至于证据也很明显,“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政策便是出自他手,一个故乡被侵略都不敢还击之人,安然享受被软禁的生活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事实当真如此吗?在博主个人看来,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他的经历与战绩,在直奉的两次大战中,张学良明明可以躲在奉天坐享其成,就算上了前线也可以身居幕后“坐镇指挥”,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反倒是勇敢的亲率部队发动反击,并且在全军溃败的情况下,他居然还率部战胜了敌人,帮助奉系稳住了大局。

还有,后续张作霖在皇姑屯遇袭殒命,张学良亦是临危受命,带领东北三省的人民与军队改旗易帜,不惧威胁毅然投身祖国统一的伟业之中,这样的人难道真的是一个懦夫吗?

另一方面,通过后世国人的分析,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下令不抵抗的原因大致也已经明了,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中东路事件”的影响,曾几何时,手握三十万精锐东北军的少帅也是意气风发,也是不惧列强敢于真刀真枪对决的主,可谁知,在兵力绝对优势且身居主场的情况下,他却还是毫无疑问的败给了苏联,这件事对张学良的影响很深,既让他看清了东北三省之力与西方列强的差距,也让他明白了,蒋介石虽然名义上与自己称兄道弟,名义上将东三省视为中国领土,但真遇到事情了他是绝对不会倾尽全力出手相助的。

结合这两个因素,张学良不敢下令抵抗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东北军连苏联都打不过,当年日俄战争,俄国又打不过日本,再加上蒋介石的坐视不理,与其去打一场不可能获胜的战争,莫不如保存实力、保全领土和百姓,以求未来再战。

其次是战略误判,通过后来公布的资料,以及对张学良本人的采访可知,在九一八事变当天,他对日本的企图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在他看来,日本充其量就是想要挑衅,逼迫东北军 出手,只要东北军胆敢开枪,那他们就有理由将事态扩大。

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奉军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不予还击避免被扣上挑起战争的帽子,显然,张学良是陷入中国人“师出有名”的刻板思维之中了,他根本想不到,日本人居然如此无耻,这次即便东北军奉命绝不抵抗,他们却仍是杀入奉天,进而占领了整个东北,丝毫不顾道义与影响。

最后,蒋介石的劝说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别看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张学良曾亲口说过,不抵抗命令是他个人的意见与蒋介石无关,但根据资料显示,在此之前的数次交谈中,蒋介石早已向少帅灌输了不抵抗的战略,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希望将中国塑造成一个受害者的形象,从而获得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列强的怜悯,让“国联”出面主持公道。

蒋介石这么想也很正常,毕竟此前中日之间每每发生争端,英法俄美等国为了不让日本做大,也一直是偏袒中国的,例如青岛问题便是如此,而在他的不断“洗脑”下,少帅选择相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该观念也成为了二人默认的共识,只是很显然,求人不如求己,他们低估了日本的野心,同时也高估了西方列强的底线,当看到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后,什么仁义道德,什么公平正义都被这群伪君子丢到了一边,这就是蒋、张二人万万没想到的了。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固然有错,但很显然,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懦弱。

西安事变后是否存在幻想?

通过对少帅个人经历与九一八事变中下令不抵抗原因的分析,我们可知,他并不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恰恰相反,年轻气盛的他血性甚至比蒋介石还要高,那么为何在被囚禁后他没有选择反抗或是自尽呢?通过网友们的讨论,第二个推测也随之出现,即,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很有可能存在幻想,幻想得到外界的营救。

被谁营救呢?可能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东北军,毕竟他虽然被囚禁,三十万东北军将士却完好无损,以他们对张家的忠心,前来救援很有可能,另一个则是我党,西安事变中,我党算得上是承了张学良的恩情,若非是他,彼时的毛主席甚至都想要进行第二次长征了,幸亏有他,这才让我们有了喘息之机,才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毛主席、周总理对此亦是评价颇高,出手营救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当时张学良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在博主看来,从1937年至1949年,张学良产生这种想法其实很有可能,先是东北军,在他看来,一众手下一众将士对自己必然是忠心耿耿,就算不出兵救援,在军事上给蒋介石施压,逼迫他做出让步成功的概率还是不小的,其实最初的时候,东北军将领也的确是这么想的,但很遗憾,其中的元老派与少壮派意见不同,甚至为此还爆发了内斗,而在大名鼎鼎的“粉巷事件”爆发之后,营救少帅一事便被束之高阁了。

再说我党,在东北军突发变故后,抗日战争很快就爆发了,在这期间,我党的实力还很弱小,再加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张学良自然不可能指望共产党人来解救自己,但在解放战争期间情况就不同了,看着解放军屡战屡胜,国民党军队连连败北,他的心里说没有一点想法肯定是假的,毕竟作为民族英雄,他张学良一直都是我党宣传的正面典型,再加上全国即将解放,救一个人只是捎带手的事情,这让他如何能不激动呢?

这种期盼极有可能一直持续到了台湾时期,毕竟任谁也不会想到,区区一个台湾岛会硬挺这么长时间,后续,每当国共两党展开谈判之际,张学良也都会抱有希望,只可惜世事无常,先是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被耽误,随即又是十年风暴开启,好不容易即将达成的协议被中断,后续蒋介石去世又严令蒋经国不许释放张学良,久而久之,他心中的期望自然也就慢慢破裂了。

这里再顺带着说一下蒋介石不许蒋经国释放张学良的原因,在蒋介石病重之时,蒋经国其实是询问过这件事的,他想要送父亲一个顺水人情,把被囚将近四十年的张学良给放了,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此蒋介石却选择了拒绝,原因也不难理解,极有可能是因为宋美龄,毕竟在台湾岛内,宋美龄的政治地位很高,甚至比蒋经国都要略高一筹,这要是把张学良放出来,以二人的私交,后者肯定会支持前者上台,到时候还有蒋家人什么事了呢?

奢侈的生活与乐观的性格

综上所述,显然在被囚之后,张学良肯定是幻想过被解救的,无论是东北军还是我党,也都进行过种种努力,只可惜阴差阳错,先有“粉巷事件”,再有抗美援朝,外加之后续不断燃起希望又次次失望,渐渐地张学良的幻想也就随之破裂了,实际上,真正让他坚持了五十多年的,其实是他依旧奢侈的生活与乐观的性格。

在被软禁之初,张学良说不痛苦肯定是假的,不过和绝大多数东北人一样,很快他就燃起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念头,他会每天和监视自己的特务聊家常、侃大山,也会时不时的开自己的玩笑,并且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之后的五十多年时间里,蒋介石不但没有虐待这位“叛徒”,反倒是锦衣玉食、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不信的话咱们可以看一组数据,据可靠消息透露,在囚禁张学良之后,蒋介石每月都会划拨给张学良,以及看管他的特务队五万元伙食费,一个月五万一年就是六十万元,并且这还不是法币或者金圆券,按照蒋介石的原话“给张学良一个月的伙食费都能养活一个步兵团了”分析,这里说得五万元应该指的是大洋,五万大洋在当时是什么购买力?换算到现在差不多就是五百万了,鉴于彼时五块大洋就能买下一个活人,其价值可能还要更高。

不仅如此,除了固定的伙食费外,蒋介石每月还会给予张学良差不多一万块大洋的零花钱,再加上发妻于凤至的不断支援,赵四小姐的家世显赫,虽说是被囚禁,但张学良却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比自由时还要奢侈。

具体到衣食玩乐上,先说吃,负责张学良饮食起居的特务人员每隔几天都要外出采购一次,每次都是半头猪、几筐活鸡,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海鲜、山珍,最令人不可置信的是,对于吃什么张学良还可以提要求,比方说想吃水果了,国内没有特务们还需要求助宋子文先生,让他从国外进口,还有时髦的可口可乐、午餐肉罐头、牛排披萨,这些也都在少帅的菜单之列。

并且这种情况也丝毫没有因为蒋介石败退台湾而改变,1955年时,张学良每餐都是八个菜,什么海参、羊肉、鸡汤都是家常菜,后续与张大千等人结识后,他们更是组成了一个“吃货团体”,每天轮流请客品尝世界各地的美味珍馐。

再说穿,在穿着方面张学良同样是从未亏待过自己,不仅如此,他还很有品味,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便穿上了现代流行的样式,什么拼色花纹毛衣,什么格子衬衫,什么迪士尼的帽子,简直就是时尚大咖,蒋介石从不会管他这些事情,只要张学良提要求了,他统统都是大手一挥批准,然后再由国民政府的工作人员满世界的采购。

最后是娱乐活动,别看张学良是被软禁的,但他的乐子可真不少,一方面是红颜知己赵四小姐一直陪在身边,二人男耕女织好不惬意,另一方面是各种现代化的运动,他今天想要打排球,蒋介石就会给他建排球场,要打网球就建网球场,要游泳就挖游泳池,要看书,只要不是“红色读物”各种名著都可以送到他的书架上。

还不单单是在室内,平日里张学良还可以在特务们的看管下外出游玩、聚会,具体的项目有很多,野炊、钓鱼、打牌都可以,而且“配套设施”还很完善,红酒白酒啤酒都是世界顶尖品牌,香烟也是一样,据晚年的张学良表示,他平日里抽的一包香烟甚至都够养活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时间了。

吃喝不愁,玩乐照旧,再加上爱人在旁,你说张学良还能郁郁寡欢,还能想不开吗?当然了,想来这也就是他能够活到百岁高龄的原因所在吧。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