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天机不可泄露”。
但是在历史上,往往天文地理、道学数术之中的某些部分杂糅合一产生了一门学问,称之为玄学,在玄学之中,天机却并非不可泄露的,因为不少玄学的理论根据本质上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转规律,从而来进行预测的!这样推断出来的结果,常常会“泄露天机”!
在我国历史上,最为出门的恐怕就是这三位了,即刘伯温、袁天罡、严君平。那么那句老话又真的应验了么?现在就来看看!
1、袁天罡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的玄学家、天文学家。在传说中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当然,这其中真假尚且不谈,至少袁天罡善于命相是有记载的,据《隋纲赟拓》说,袁天纲袁天纲年少时孤苦贫寒,但他爱读书,好学问,精通技艺,对相术深有研究,唐时应友人张柬之邀赴洛阳任资官令。初到洛阳时,以相术预测已是赫赫有名得了,足见这些年的沉淀。而如今据传现永安村青岗堡还有袁天纲57代命相堪舆传人。
回说袁天罡,比较有名的就是预测了初唐重臣窦轨前后不同时期命运的变化,还有便是袁天纲遇见了武则天母亲杨氏,并预测武则天以后可为天子。自然类似的传说层出不穷,但是将袁天罡的预测能力推到顶峰的,其实还是《推背图》。哪怕至今也还有一批人钻研其中的预测。
如果这么说来,仿佛袁天罡确实泄露了不少的天机,那么他命运如何呢?其实他直到贞观十九年年余72岁,才死,甚至还有人说他已然预测到了自己的死亡,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天机泄露的后果。
自然,其实历史上袁天罡确实善于预测,不止如此,除了相术,风水等,在天文上造诣也很高,比起说是玄学大师,其实他更像是一个钻研自然规律的科学家,其中《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纲称骨歌》、《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都是他的著作,只可惜现在大多已亡佚不可见。
2、刘伯温
大家常说的刘伯温,其实就是刘基,不过字伯温罢。虽然他的预测也十分知名,但是准确来说,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的他更加厉害。
众所周知,刘伯温辅佐的人,就是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在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他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他也绝不是一味的讨好这位帝王,反而非常有自己的主张,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就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刘伯温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而在文学史上,亦有不俗表现,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其更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自然,在玄学上,最出名的就是那个《烧饼歌》,似乎道尽了不少天机,但是究竟此书为何而成至今也没有定论。
不过若说起他的结局,似乎反而比起泄露天机,更与心情不畅有关。1375年刘伯温患病,朱元璋对于这个开国重臣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伯温彻底心寒,病情加上心情终于回归乡里,交代后事,最终病逝,享年六十五岁。不过这个年纪其实在当时已然并不算早逝了。
3、严君平
严君平原本姓庄,本名庄遵,字君平,比起他在玄学上的成就,可以说在道学上的成就更高,世人更多的是认为他是道家学者,思想家。
而严君平的一生,也比较符合道家思想,曾隐居于四川省蓬溪县金鱼山。50岁后更是归隐、著述、授徒于郫县平乐山,宛若仙人,直到91岁才仙逝,并葬于郫县平乐山。
他在平乐山生活了40多年里,设馆授徒于郫县平乐山宣讲《老庄》,并在此山上写出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预言,提前20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还培养出了得意弟子扬雄,依老子哲学思想,严周著书十余万言写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几部黄老著作—— 著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归》十四卷(注与指归本为一书被后人拆分)和《易经骨髓》,使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得以发扬光大。
《指归》的道论与哲学思想为扬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继承,成为魏晋玄学所提出的“贵无”、“自然为本”的本体论与重玄学的萌芽。
究其一生,可以说几近做到了清静无为,广播道种,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泄露天机的危害了。
其实归根结底,所谓的天机,不妨确实有一些玄妙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则是在对于哪怕现在还未彻底了解的知识、规律的深入了解而做出的判断,而符合自然规则的预测,自然也就很容易成为后续发生的现实,故而所谓天机不可泄露之说,其实或许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