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忆党史最凶险一夜:若非毛主席力排众议,党史就要改写了

零度有法谈 2024-02-10 12:49:53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中国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在我党的队伍里,也时有争执分歧发生,也有出现失误的时候。

每每回忆起当年那段峥嵘岁月时,张闻天同志便经常感叹:如果不是那晚毛主席力排众议,恐怕党史就要改写了。

张闻天

一、革命之路,绝非一帆风顺

1931年,自苏联学成归来的张闻天回到了中国革命的队伍里,信心满满地打算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展拳脚,为赢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而奋斗。

可是,万事从来都是说着容易做着难,由于博古李德等人一直奉行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红军屡屡陷入被动局面,情况十分不容乐观。

起初身为中共高层的一员,张闻天走的也是左倾思想路线。在进行宣传工作时,他曾极力宣传左倾错误思想,给队伍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张闻天

不过,随着红军处境越发被动,张闻天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坚持的路线不一定是正确的。1934年4月广昌战役失败后,他更是在会议上力陈博古等人的失误,认为当下的做法是错误的。

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但此后不久,就北上陕甘还是南下川西的问题,队伍里发生了激烈争执。

张国焘表面上没有反对北上的提议,但他在两河口会议上发言称,北面蒋介石的实力太强横了,红军不一定打得过。往西过草地环境又太恶劣,很可能会造成队伍大幅度减员。突刺看来,往南走打川军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张国焘

面对张国焘的表态,毛主席等人坚持北上方案。并且针对张国焘的种种顾虑,主席一一进行了回应,阐述了北上的重要性。

可就在气氛逐渐缓和时,博古等人却出言讽刺张国焘,说他的主张是“麻雀飞进阴沟,死路一条”。

听了这话,原本就颇为不满的张国焘越发愤怒,当即就和博古等同志争执起来。最后张国焘虽然同意了北上,但队伍里的矛盾也越发深重了。

众人合照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来到9月份,张国焘再次发难,要求右路军必须立刻南下。显然,他这是在公然违反中央北上的方针。

拿到张国焘发来的要求右路军南下的电报后,中央一时陷入了窘境。为今之计,他们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放弃北上方针,跟着张国焘的步子走;一条是分道扬镳,自己走自己的路。

说实话,这两条路带来的结果都不算好,选第一条,中央必然会遭到挟持,失去原有的权威和地位,选第二条,谁都不能保证在北上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意外。

在路上的毛主席

察觉到问题所在后,当时负责主持中央工作的张闻天犯了难。他实在不敢赌,同时深受苏联教育影响的他也担心自己的决定会违反布尔什维克原则。

值此危机时刻,毛主席挺身而出。他在会议上力陈利害,一遍又一遍详细地向所有人阐述北上的重要性。

最终,众人都被毛主席说服,决定脱离右路军单独北上。后来的发展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是正确的。

毛主席

真不敢想象,倘若当初中央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中国革命会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三、毛主席与张闻天同志

对于张闻天,毛主席曾在党的七大的一次讲话中谈到:“如果没有洛甫(即张闻天)、王稼祥两位同志从左倾中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从中足以看出主席对张闻天同志的肯定。

刚结束在苏联的学习回到国内时,张闻天是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但在亲身经历了中国革命后,他改变了过去的想法。

会议现场复原

“真理在谁手里,我就跟谁走。”

事实证明,张闻天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在遵义会议后,众人一致推举张闻天作为党中央的总负责人,这也意味着这时候的他完全有可能做出其他选择。

可面对唾手可得的滔天权力,张闻天始终坚定地站在毛主席一方,有力保证了毛主席对于军队的指挥。人们从遵义会议中取得的成果,在张闻天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后来,无论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是在促进游击战作战方针的确定的过程中,张闻天与毛主席、周总理一行人始终身处同一战线。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张闻天同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正是有如张闻天一般的同志存在,有正确思想的引领导向,中国革命最终才取得了胜利。

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宝贵精神!

34 阅读: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