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被许多人视为中美经济合作的基础,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这种关系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
从贸易战的硝烟弥漫到科技领域的激烈对抗,再到如今的金融博弈,中美之间的“较量”表面蔓延到深层次。
此时可能会有朋友感到好奇,中国一系列操作的背后,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减持562亿美债,减少对美贸易依赖,这些动作究竟是顺势而为,还是另有所图?
【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近几年,“去美元化”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全球经济的讨论中,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许多国家对美国经济政策不信任的集中体现。
而这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债的“减持潮”,2024年10月,日本、英国等国家齐刷刷开始减持美债,规模相当可观。
日本抛售了226亿美元,英国则减持了184亿美元,这一举动可以说为“去美元化”按下了加速键,美国近年来的财政赤字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赤字规模简直像个无底洞,无论是疫情后的经济刺激计划,还是大规模的对外军援,比如向乌克兰提供资金支持,这些都让美国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现在美债规模已经飙升到了36万亿美元,甚至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金融界的巨型炸弹”,而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还在频繁加息,导致美债利息飙升。
换句话说,持有美债的国家不仅本金可能承压,连收益也在缩减,甚至还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国际投资者们显然不愿继续承担这样的压力,尤其是像日本这样的美国盟友,它的减持行动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长期以来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日本在2024年的一系列抛售行为释放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即便是盟友,也不再对美债抱有绝对信心。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英国,他们在10月的减持行动规模甚至和日本不相上下,这些迹象表明,美债曾经的“安全避风港”地位正在发生动摇。
当然,“去美元化”的趋势不仅仅局限于美债领域,它更是一种多层次的变化,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并尝试在贸易结算中探索新的选择。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全球的“去美元化”浪潮是一种对美国长期政策失衡的反应,而不是单一事件的偶然结果。
在这场金融“地震”中,许多国家正在努力寻找更可靠、更可控的经济路径,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美债风险的加剧,正在逼迫这些国家重新思考他们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在“去美元化”浪潮中,中国的角色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仅在减持美债方面展现了明确态度,更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回顾近年来的国际贸易合作,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正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中国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中。
俄乌冲突爆发后,人民币成为俄罗斯贸易结算中的主要货币,这种转变背后,是俄罗斯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后,无法再使用美元和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结算的现实需求。
而人民币因其稳定性和中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的地位,自然成为了替代选择,如今中俄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几乎完全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
这不仅大幅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率,也让人民币在国际能源交易中初露锋芒,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和巴西之间。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巴西与中国的贸易额长期保持高位,2024年,中国与巴西达成了一项关键协议。
两国的大规模贸易结算将直接使用人民币和雷亚尔,而不再依赖美元作为中间媒介,这一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以金砖国家为例,这一由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近年来在货币领域的合作正变得更加紧密。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通过稳定币值和扩大货币使用场景,正在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中,美元依然是主导地位,但人民币的崛起无疑为全球货币体系增添了更多的多样性。
这样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减少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风险敞口,也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新的合作范式。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后,是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信心与决心,而在这场变化中,中国所扮演的角色,正在悄然改写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的规则。
【中国减持美债背后的逻辑】中国减持美债的行动在2024年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这一年,中国累计减持562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7600多亿美元,创下15年来的新低。
尽管中国仍然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但这一行动释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中国已经不愿再承担美国债务风险的“接盘侠”角色。
这是因为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已经到了难以忽视的地步,疫情之后,美国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此外还不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援力度,导致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截至2024年底,美国债务总额已经飙升至36万亿美元,几乎占据GDP的150%以上,更糟糕的是,这一债务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许多国际机构预测,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美债规模突破50万亿只是时间问题,债务膨胀的直接后果是债务利息的急剧攀升。
美联储为应对通胀问题,在过去两年内连续加息,导致美债收益率快速上升,对于债权国而言,虽然高收益率看似更有吸引力,但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违约风险。
尤其是在全球投资者逐渐对美国偿债能力失去信心的情况下,美债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选择减持美债既是风险控制的需要,也是金融战略调整的体现。
另外美国的对华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减持行为,2024年,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公开场合多次威胁要对中国银行实施制裁,试图通过金融手段向中国施压。
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度显然令中国感到不满,面对美国在金融领域的挑衅,中国用行动表明了态度,既然美国没有展现合作的诚意,中国也没有必要继续帮助其填补财政黑洞。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减持行为并非一次性的大规模抛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逐步调整,从2024年1月至10月,中国在多个时间节点有选择性地减持美债。
除了美债领域的博弈,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2024年,中国对美贸易依赖程度降至历史新低。
全年对美出口占比仅为11.2%,从美进口占比也大幅下降至6.3%,这一数据创造了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最低纪录。
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前11个月,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额达到了520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6%,已经超过了对美出口比例。
特别是在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机等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表现抢眼,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市场大受欢迎,其销量已占当地市场的20%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内需拉动效应也在逐渐显现,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引导下,国内消费者对高质量国货的需求显著提升。
以家电、智能手机和服装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也开始向国际市场发力,许多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品牌升级,逐步摆脱了对美技术和市场的依赖。
【结语】从金融到贸易,从美债到人民币,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表现,彰显了一个大国的冷静与从容。
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中国不仅没有被迫随波逐流,反而在关键领域主动求变,谋求更大的战略主动权。
参考资料:
和讯新闻在2024年12月31日关于《7.3成“魔性”关口,2025年人民币汇率几何?》的报道
财联社在2024年12月20日关于《中国10月美债持仓创逾15年来最低!美债减持潮开始蔓延全球?》的报道
环球时报在2025年1月3日关于《日媒称中国对美贸易依赖度下降》的报道
屁话连编。买入卖出,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不要再和美国有侥幸心理,从战略上我们再跟着美国学习已经非常不适合了!经济上还是世界新体系上我们都要开创新体系的标杆!美国财报都是泡沫的!虚假的美国经济也就靠这些年美元占有率和各国货币储备支撑!这几年美国偷着大量印美元,来换取各国真材实料的能源和物资!各国已经完全清醒了!美元满天飞废纸时代也是很快出现!各国都已经心理有数!
余3000亿够了
国内企业财团接手美债,继续向世界展示美国的实力。
老话了
抛完
抛吧抛吧,让他们嚣张!!
清空才是起码的!所有贸易弃用美元!
什么战,都没热战管用,一场战争,足以让美打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