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20日,下午,罗村乡东港河口处。
顾良才将船划至岸边,随后坐在船头抽起了旱烟袋。他猛抽了几口,想要强压住内心的些许紧张,然而,当那股浓烈的烟草味儿直冲进入肺管之时,他还是忍不住,扶着舷舷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很快,预料之中的急促脚步声渐渐传来,这脚步声中还掺杂着一些叽哩哇啦、听不懂的日语。
顾良才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人头攒动,他的眼睛不由地眯了起来,拿着旱烟袋的那只手,再次紧了紧。
鬼子来了。
这群日本兵手持长枪,在几名便衣特务的带领下,很快便来到了河口岸边。此时,河口附近只有顾良才所在的那艘扒泥船停在岸边,领头的那名特务直接走到顾良才的面前,大声地喝问对方:
“你刚才一直都在这儿?”
“是,老总。从晌午到现在,我一直在这儿呢。”顾良才站起身,点着头,一副老实害怕的样子。
“那你看到有新四军跑过来没有?”那名特务盯着顾良才问道,随后阴恻恻地补了句:“你可得说实话,说假话的话,皇军可是饶不了你的。”
顾良才一听,腰弯得更深了,他赶紧点了点头,然后“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我可不敢说瞎话,从晌午到现在,这附近都没有见到一个人影。”
那名便衣特务听罢,扭头走回人群之中,向着一个日本军官模样的人,低声嘀咕了几句。
那名日本军官明显对特务的回话很不满意,他用佩刀指了指河内摇曳的芦苇荡,大声地说了几句什么,只见那名特务点了点头,随后再次转回身来。
“太君说了,要你撑船拉大家去芦苇荡里面搜一搜,看看人藏没藏在那里面。”
顾良才一听对方要搜芦苇荡,脸上虽然平静如常,心里却不由地“咯噔”了一声,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心里是最清楚的,刚才从东港村跑出来的那些抗日人员,这会儿正藏在不远处的芦苇荡中。
因为,不久前,就是顾良才亲自撑船进芦苇荡,将这群抗日人员藏在那里的。
当天下午,溧阳县抗日民主政府西塘区公所人员在东港村内召开抗日干部会议,才开没多久,便听见村口的岗哨处响起了几声枪响。
敌方人数众多,村口放哨的两名民兵拼死抵抗,虽没能最终拦下敌人的脚步,却为村内的其他同志们,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撤离时间。
一众抗日人员沿着村内的沟壑迅速撤离,大家一路向北,很快便来到了河口附近。此时,河口岸边正停着一艘船,而这艘船的主人正是——顾良才。
顾良才的船可不是“正巧”停在那里的,他这艘船是有专门用途的。每逢村内有新四军或抗日干部开会,顾良才的这艘应急船,都会停在附近,以备接应村内遇险撤离的人员。
当天,顾良才将众人转移到芦苇荡深处的安全地带之后,便将船又划回了河口岸边。
他没有选择逃离,一来,敌人追得急,自己走水路速度慢,很容易被敌人追上;二来,芦苇荡虽大,但敌人倘若找到船只仔细搜查起来的话,藏身其中的那些同志们,还是有被发现的危险。
顾良才最终选择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掐断这个风险。
顾良才看了眼那名特务,直接摇头拒绝了。对方明显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船夫,竟敢拒绝带众人去芦苇荡。
那名特务当时便瞪起了眼,随即从腰间拔出一柄短枪,指了指顾良才,“你不愿意?”
“老总,我哪敢不愿意,只是我这船漏水了,今天我一直在这儿待着,就是为了修船,这船下不得水。”
那特务看了看顾良才的船,船内并没见进水的迹象,便觉得这是对方的托辞,随即斜着眼强行逼迫顾良才,划船进入河荡内搜查。
顾良才叹了口气,随后对那名用枪指着自己的特务说道:
“非要我划船,万一进水了,你们可别怪我。”
随后,在一众日伪军的逼迫之下,顾良才撑船驶向了芦苇荡,他这艘扒泥船比较大,拉回撑篙走动的时候,顾良才趁着船上的这帮人没注意,将以前一个堵船洞的木塞,悄悄地拔了出来。
因为有着杂物的遮挡,涌进来的水,一时半会没有被敌人发觉,但随着顾良才不断用力撑晃船只,不断涌入的水,渐渐浸湿了船舱。
“不好,船进水了!”
人群之中,有人突然惊惶地喊了起来,此时,顾良才已经将船撑到了河心,一众日伪军一看船内进水,纷纷拿帽子、衣服去堵,几个日伪军还倚在船帮处,想要找东西向外泼水。
顾良才冷眼看着众人,一面假装焦急地不断念叨着,“这可怎么办,我的船,我的船呀!”,一面暗中使劲让船随着浪头猛地一晃,靠近船舷的那几名日寇,随即站立不稳,“扑通”、“扑通”落入河内。
船上众人一看有人落水,便七手八脚地去拉人,结果人没拉上来,倒是因为一侧人多,让船失去了平衡。
混乱中,顾良才配合着一众日寇的慌乱,不一会儿,便将船给搞沉了。
所有人都成了落汤鸡,虽然河水不太深,但一众人等游到岸边之后,全身湿漉漉的,枪支也有丢失,懊恼的众人再也顾不上去找新四军,随后便悻悻地离开了。
顾良才坐在岸边,假装为沉船的事儿,嚎哭了几声,待确认敌人走后,他忽地站起身,随后冲着芦苇荡藏人的方向,发出了安全的暗号。
一场危机,最终化解。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46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金坛文史资料》,顾国察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