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的后宫中一共有三位贵妃(最终的位份):
彤贵妃舒穆禄氏,彤贵妃虽然是舒穆禄氏,但是并不是开国功臣武勋王舒穆禄.扬古利的后代,而且其父玉彰仅为郎中。但作为满洲正黄旗出身,舒穆禄氏需要参加外八旗选秀,而她也很幸运地被选中成为道光帝后妃。初入宫时为彤贵人,“彤”是鲜艳美丽的意思,可见舒穆禄氏因为长相出众而被道光帝选中的。
而舒穆禄氏入宫后也确实十分得宠,入宫仅一年便封嫔,入宫两年后封妃,入宫五年时被晋封为贵妃,先后为道光帝生下三位公主。道光二十四年开始失宠接连被降低位份,被降为了贵人;后舒穆禄氏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慢慢地再次被加封为贵妃。
成贵妃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出身满洲正红旗,虽然是出身钮祜禄氏族,但是并非出身勋贵家族弘毅公家族,而是出身和珅家族。其家族在乾隆朝时因为宠臣和珅的缘故,门第得到了提升;但是到了嘉庆朝时也因为和珅的缘故而彻底没落。
按照辈分的话钮祜禄氏要称呼和珅为伯祖,钮祜禄氏的父亲丰绅宜绵是和珅的亲侄儿。虽然家族没落但是按照规矩钮祜禄氏还需要参加外八旗选秀,虽然被选入宫,但是钮祜禄氏从未得宠过,位份也是反反复复,因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而被晋封为成贵妃。
而最后一位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佳贵妃郭佳氏,不管是彤贵妃还是成贵妃都是出身八旗,刚入宫时便是内廷主位,想要被晋封为贵妃还是容易许多的。而郭佳氏出身包衣,而且其家族从未有入仕为官者,可想而知其出身有多低。
但她是如何逆袭为贵妃的呢?
佳贵妃郭佳氏,出身满洲正黄旗包衣佐领下人,其家族从未有入仕为官者,至于郭佳氏的父亲郭保儿也仅为养育兵。从雍正二年开始,雍正帝便下旨从八旗官兵中挑选出一部分不能生计者作为养育兵、由朝廷给与一定的钱粮。
可想而知,郭佳氏不仅出身低微,而且其家境也确实不好。
郭佳氏也没有兄弟,所以在其父郭保儿之后,郭佳氏这一支便无人承继。
虽然出身很不好,但是作为满洲上三旗出身的女子,有参加内务府选秀的资格。
只要能被选中,郭佳氏便可以入宫。
或许对于如此家境出身的郭佳氏而言,一开始的想法也很简单,只要能入宫成为宫女便能讨一份生计;等到年满25岁后便可以出宫,嫁一个好人家。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郭佳氏出生,按照大清选秀的年纪,郭佳氏在道光九年(1829年)便可以参加选秀。郭佳氏入宫的时间并不确定,按照年龄来计算的话,应当是在道光九年到道光十三年间。虽然入宫的时间不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郭佳氏入宫后一开始为宫女,并不是道光帝的后妃。
对于包衣或者辛者库出身的女子来说,若是通过内务府的选秀入宫后,基本上有三条路可以走:
为宫女,等到一定年龄或者不足龄(因病)被送出宫的,便可以由家里做主嫁人;
若是娘家门第比较高,得皇帝器重的话,直接以内廷主位的身份入宫也不是不可能。比如乾隆皇帝的惇妃汪佳氏:
其父汪四格,位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兼都统(二品);
其叔永保,位至内务府郎中兼佐领;
其叔满斗,位至总管内务府大臣;
其长兄释迦保,位至雍和宫郎中;
其次兄巴宁阿,位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盛京工部侍郎
可想而知惇妃虽然出身包衣,但是其母族——汪氏一族在内务府中拥有相当的门第。
正因为如此,汪佳氏并未做宫女,而是直接以永常在的位份入宫,并且得以在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宫里学规矩。
若是能够得到皇后、皇贵妃或者贵妃等高阶妃嫔推荐的话,也可以侍奉在皇帝身边,被封为答应或者是常在,正式成为妃嫔。
像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康熙皇帝的宠妃。乌雅氏出身正黄旗包衣,通过选秀后入宫成为宫女,侍奉在佟佳贵妃(孝懿仁皇后)身边。在佟佳贵妃的推荐下,康熙皇帝宠幸了乌雅氏,而乌雅氏的肚子也确实争气,很快便怀孕并生下了皇四子胤禛。
虽然胤禛被留在了佟佳贵妃(后晋封为佟佳皇贵妃,去世前晋封为皇后)身边抚养,但是乌雅氏母凭子贵被晋封为德嫔。后乌雅氏又为康熙生下了五位皇子公主,被晋封为德妃,成为康熙后宫中十分得宠的后妃。因儿子胤禛登基的缘故,而被尊为皇太后(最终被追谥为孝恭仁皇后)。
而郭佳氏,便是走了跟孝恭仁皇后一样的路,只是郭佳氏没有孝恭仁皇后那般幸运而已。
郭佳氏入宫后,便被分到了钟粹宫侍奉全贵妃钮祜禄氏。
全贵妃是道光帝整个后宫中最为得宠的一位后妃,接连为道光帝生下了两位公主、一位皇子。尤其是皇子奕詝(道光十一年生),虽然序齿为皇四子,但是因前三位皇子都已经去世,便成为道光帝实际上的皇长子。再加上是宠妃所生,可想而知奕詝在道光帝心目当中的地位,是很有可能被秘定为皇储的皇子。
而郭佳氏,能够在钟粹宫侍奉如此得宠的全贵妃,自然是更加有机会时常见到道光帝。
道光十三年,道光帝的第二位皇后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病逝,郭佳氏侍奉的全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成为后宫实际上的后宫之主。次年,孝慎成皇后丧期还未过,道光帝便将全皇贵妃晋封为皇后(孝全成皇后),正式开始母仪天下。
而郭佳氏,便成为皇后宫中的宫女。
很显然郭佳氏,很得孝全成皇后的信任与器重。
所以在被册封为皇后不久,孝全成皇后便将身边的宫女郭佳氏推荐给了道光帝。
能在宠妃的宫里当差,看过清宫剧的应该知道,这些宠妃宫中的宫女不仅不会被其他宫里的人欺负,而且还有更多的赏赐。当然对于宫女的家族门第提升并没有实际的作用,想要提升娘家的门第,便只有一条路——就是自己成为妃嫔。
道光帝本就宠爱孝全成皇后,她推荐的人道光帝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所以在道光十四年十二月,郭佳氏被册封为了佳常在。
“佳”在满语中的意思是“英俊的”,可见郭佳氏不仅得孝全成皇后的器重,而且其样貌也是十分出众
可能有人会问:孝全成皇后既然如此得宠,已经成为后宫之主,而且还有皇四子傍身。在后宫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为何要将身边的宫女推荐给道光帝成为妃嫔,跟自己分宠呢?
虽然孝全成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但实际上劲敌还是很多的,比如:
在孝全成皇后生下皇四子奕詝之前,连生两位皇子的博尔济吉特氏,虽然入宫比孝全成皇后晚三年但是母凭子贵在道光七年便被晋封为静妃,孝全成皇后晋封为皇贵妃时,博尔济吉特氏被晋封为了静贵妃。而博尔济吉特氏也成为为道光帝生育皇子公主数量最多的后妃之一,另一位是道光十七年入宫的乌雅氏。
道光十一年入宫的舒穆禄氏,在无所出的情况下,道光十四年十一月被晋封为了彤妃;在彤妃的位置上仅两年的时间无所出的情况下被晋封为了彤贵妃;如此便可想而知道光帝对舒穆禄氏的宠爱程度,后舒穆禄氏为道光帝接连生下三位公主。
同孝全成皇后同年入宫的钮祜禄氏,孝全成皇后被晋封为妃时其晋封为嫔,孝全成皇后晋封为贵妃时其晋封为祥妃,并且总是跟孝全成皇后一前一后怀孕,生下了两位公主一位皇子。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钮祜禄氏出身十分显赫,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与恭顺皇贵妃,都是钮祜禄氏的堂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出身比较低的、得宠不是很多的后妃。
为了稳固自己在后宫的实际地位,孝全成皇后让信任器重、而且样貌出众的郭佳氏成为妃嫔,同自己一起争宠,维护自己已经皇四子奕詝在宫里的地位,尽快帮助奕詝确定皇储的地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像《甄嬛传》中的华妃,在失宠的时候不得不将身边的宫女颂芝送给了雍正皇帝,颂芝得宠后被封为芝答应,经常在雍正面前帮华妃以及华妃的兄长说话,这便是华妃真实的目的。
道光十五年,郭佳氏被晋封为了佳贵人;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郭佳氏无所出、也没有怀孕,已经被晋封为了佳嫔。
咨尔贵人郭佳氏。淑慎性成。柔嘉质秉。理蚕桑而襄事。椒馆扬芬。备翟茀以叨荣。萱闱锡庆。兹仰承皇太后懿旨。晋封尔为佳嫔
在道光帝所有包衣出身的后妃中,郭佳氏的晋升速度是最快的。
很显然,孝全成皇后在郭佳氏晋封位份上出了不少力;若是按照郭佳氏低微的出身,以及得宠程度,断然不会如此快便被晋封为嫔。
不过在郭佳氏晋封为嫔的次年,道光帝通过外八旗选秀,增加了一位后妃乌雅氏。
而乌雅氏,便是道光帝后期最为宠爱的一位妃嫔。
只是乌雅氏刚入宫的这几年,并不是很顺遂:
道光十七年,指定为秀贵人入宫;
却在这年十一月,被降为了秀常在;
道光十八年七月,恢复了贵人的位份,被封为了琳贵人。
虽然恢复了位份,但是乌雅氏似乎也不是很得宠,不知这跟孝全成皇后等后宫诸妃是否有关系。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孝全成皇后病逝。
这对于郭佳氏而言,确实是一个坏消息。
毕竟孝全成皇后一直都是自己的依靠,孝全成皇后一病逝,郭佳氏在后宫中的地位便很难保全,毕竟郭佳氏能晋封为嫔,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孝全成皇后。
果然孝全成皇后去世仅一个月后,郭佳氏便被降为了佳贵人,而且在道光一朝再没有得到位份上的晋封;很显然孝全成皇后去世后,郭佳氏便彻底失宠。
这其实跟《甄嬛传》中的华妃与芝答应一样,华妃失宠、因罪被降为答应,芝答应便恢复了官女子的身份,仍旧侍奉主子身边。
而巧的是,在郭佳氏被降为佳贵人两个月后,琳贵人乌雅氏因怀孕而被道光帝诏封为琳嫔。
在孝全成皇后病逝后,道光帝再没有册封皇后,而是将孝全成皇后昔日的劲敌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晋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并且将皇四子奕詝也嫁给了静皇贵妃抚养。
从道光二十年开始,后宫实际地位最高的两位后妃便是:
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
乌雅氏
乌雅氏接连生下三位皇子一位公主,在道光二十六年时已经被晋封为了琳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静皇贵妃。
而郭佳氏,道光帝再没有想起她,自然不会晋封她的位份。
而郭佳氏因为长寿,最终而被晋封为贵妃。
道光三十年,道光帝病逝了,孝全成皇后所生的皇四子奕詝最终登上了皇位。
新帝登基,自然会尊封诸位先帝妃嫔。
郭佳氏得以被尊为皇考佳嫔,搬到了太妃们养老的寿三所居住。
作为先帝不得宠、而且无所出的后妃,咸丰帝自然也不会对其太过重视。
所以在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的时候,咸丰帝只带走了五位先帝后妃,其中并没有郭佳氏,郭佳氏同其他先帝后妃一起留在京城。这五位先帝后妃分别是:
琳贵太妃乌雅氏,道光帝后期最得宠的后妃
成嫔,和珅的侄孙女
彤嫔,昔日得宠的彤贵妃,三位公主的生母
祥嫔,昔日得宠的祥妃,两位公主、一位皇子(皇五子奕誴)的生母
蔡常在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逝,同治帝登基。
新帝登基,郭佳氏作为同治帝皇祖妃嫔再次得到加封,被晋封为皇祖佳妃。
位份上的提升,对于郭佳氏而言,无非就是在后宫中的待遇更加好一些了,其他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她的母族并无人承继,对于母族门第的提升也没多大的作用。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病重,两宫皇太后(慈安与慈禧)为了冲喜便下旨大封后宫。
郭佳氏再次被晋封位份,被晋封为皇祖佳贵妃。
就这样,郭佳氏从一个小小的贵人,被一步一步晋封为了贵妃。
同治帝很快便病逝了,光绪帝登基。
因同治帝在时诸位后妃已经被晋封位份,光绪帝登基后自然不会再加封。
光绪十六年四月,郭佳氏病重,被送到了吉安所养病,很快便在吉安所病逝了。
郭佳氏作为道光帝的贵妃,最终却死在了吉安所,单这一点便可见不管是两宫皇太后还是光绪帝都不怎么重视郭佳氏,毕竟她只是道光帝一位不得宠的后妃而已,也没有生下皇子公主。
就像雍正帝的齐妃李氏一样,在病重时直接送到了吉安所。
李氏虽然先后为雍正帝生三子一女,但是因其子弘时因事而被幽禁而死,齐妃也受到牵连位份没有再得到晋封;对于这样一位先帝厌弃的妃嫔,乾隆皇帝与崇庆皇太后又怎么会重视呢?
若是深得在位皇帝与皇太后看中的太妃们,即便是病重,也不会被送到吉安所,而是在宫中养病直到病逝。
光绪十九年,郭佳氏被正式葬入慕东陵妃园寝。
因郭佳氏去世的比较晚,所以其宝顶的位置在第三排最左边的位置,并不起眼,还不及道光帝顺嫔、祥妃、和妃、常妃、恬嫔等人宝顶所在的位置尊贵。
其实对于郭佳氏而言,若是没有孝全成皇后的扶持,很难在道光一朝时被晋封为嫔。其实说白了郭佳氏与孝全成皇后是一荣俱荣;但是随着孝全成皇后的病逝,郭佳氏便没了依靠,失宠便是必然的事情。若非长寿,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又怎么会被尊为贵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