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后,最为重要的一场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的危机是多样的,内部刚刚安定,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就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威胁。
这场战争看似针对的是朝鲜,实则是以朝鲜为跳板对新中国发起的挑战。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都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一旦朝鲜战败,那么中国将直接面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威胁。
因此朝鲜战争是必打之战,而事实也证明,随着朝鲜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地位直线上升。
朝鲜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斗争,而是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外交全方位的交手。通过朝鲜战争,新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自己强大的实力,中国人民不可欺。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看不起装备简陋的志愿者军,妄图以摧枯拉朽之力击垮志愿军,赢得胜利。
其实在战争初期,志愿军面临的困难之多,难以想象,但即便如此,仍旧让装备精良的美军屡屡吃瘪。
乃至等到战争后期,双方面临和谈的时候,看到志愿军更换苏军装备之后,直言我们没有和谈的诚意。
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的装备可谓是一穷二白,根本无法和联合国军相比。尤其是美军,美国在二战期间大发战争财,同时国土内部还不曾经历战争,工业设施完备,军工企业强大,给美军提供了众多优良的装备。
反观新中国,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彼时的解放军除了数量占优之外,在军事装备上,可谓是极度落后。
当时的解放军手中的武器来源五花八门,有日本投降之时我们接手的武器,同时还有国民党败退之后留下的武器。
这些武器当时根本无法和美军相比,德式、苏式、日式、美式,以及我国兵工厂制造的武器。
这些武器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破旧,志愿军前往朝鲜战场时携带的武器,大都是旧的,很多早已无法正常使用。
要知道,武器装备不统一、落后带来的问题,绝非打仗之时装备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整个战争过程中,从后勤补给,到装备分配等都面临着巨大问题。
在朝鲜战争时期,国内顶着巨大压力,来满足朝鲜战场之上的物资需求,从衣食住行,到粮食弹药,可谓是苦难重重。
至于联合国军,按照和志愿军的对比,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度假的,单单就装备而言,美军的装备独步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而后勤同样稳定,各种新鲜食物源源不断运输到战场上,满足美军的需求。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可一世的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屡屡吃瘪,面对装备不一,物资短缺的志愿军,美军接二连三地吃败仗。
很快,在志愿军猛烈的攻势之下,美军被打回了三八线以南。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虽然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但同时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装备之上的差距。
虽然美军败退了,但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这样惨痛的代价,无疑是不划算的。
但其实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前,我们本有机会在军事装备上进行一次大改善,不过因为某些原因却推迟了。
而这批装备的来源就是苏联。
二、苏联的支援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志愿军支援朝鲜之前,朝鲜是率先向苏联发起了求助。
毕竟当时的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朝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遇到危险向苏联求助,是必然的。
然而面对朝鲜的求助,苏联却做出了令人不解的决定,那就是想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
三八线的划定其实就是美国和苏联之间政治博弈的结果,因而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攻三八线,北上之后。
斯大林率先想到的解决办法并非出兵,而是采取外交手段,想让美国主动撤离三八线。
但此时的美国已然取得优势,怎么可能会主动撤离,面对斯大林的种种要求,全部拒之门外。
眼看苏联不出手,朝鲜也慌了,最终选择向我国求助。
其实在当时,我国的处境也没那么好,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好不容结束了十多年的战争,贸然参与到同美国的战争中,很困难。
尤其是面临的是美国这个世界强国,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以卵击石。
但最终在毛主席的真知灼见下,我们选择了出兵相助,因为帮助朝鲜,不仅仅是维护社会主义,同时也是保护我国东北地区的安全。毕竟一旦朝鲜陷落,那么整个东北地区都将暴露在敌人眼皮子底下。
随着志愿军出兵相助,苏联也感到了一丝丝脸红,既然不出兵,那就出钱、出武器。
因此入朝作战之前,苏联便和我国开始了相关军事援助的计划,当时我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空中部队缺乏。
解放军陆军作战水平,放眼世界,也能够相争一二,但当时的空军,可谓是惨不忍睹。而美军当时优势又恰恰是强大的空军部队,因此斯大林便同意为志愿军提供空中部队的支援。
同时面对当时五花八门的武器,斯大林也答应交付一部分精良的苏式武器。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苏联虽然没有出兵,但如果能够为志愿军提供一批强大的武器,也是对志愿军有力的支援。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志愿军已经展开对美军的作战之时,尤其是极为重要的前三次战役,苏联的援助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在朝鲜战争中,前三次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已经被志愿军打到了三八线以南。但这个时候,不仅苏联的空军没有支援,武器装备也没有按时交付。
可以说,前三次取得的优良战果,完全依靠的就是志愿军本身那惨不忍睹的装备。
前三次战争的胜利,不仅打退了联合国军,还打出了志愿军的声威,最初联合国军看不起志愿军,认为我们是乌合之众。
然而真正交手之后,志愿军强大的作战能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让联合国军大为震撼。
而随着志愿者战果的不断扩大,斯大林也看到了希望,因此加快了对志愿军的支援。在1951年,一批崭新的苏式武器运到了朝鲜战场之上。
其实对于斯大林为何延迟支援,众说纷纭。
其实在一开始斯大林并不看好志愿军,并非中国军队弱,而是我们面临的敌人太强了。
在二战欧洲战场之上,盟军对德国的战争中,斯大林对美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清楚的。
对美国海陆空多方面的优良的军事装备有着深刻认识。
因此当面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时,斯大林也出现了动摇。想要击败这强大的敌人,其难度不亚于歼灭二战之中的德国。
而一看中国,一穷二白,拿什么和美国打?
因而斯大林出现犹豫是可以理解的,当看到志愿军节节胜利之时,斯大林果断将支援送到了前线。
而且随着志愿军胜利战果的不断扩大,苏联对志愿军的支援也在不断扩大,从步枪、机枪等轻武器,再到坦克、飞机等,苏联的支援也在不断扩大。
因为此时苏联已经认识到,中国志愿军即便不能够完全击败美国,但也不会落败,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和谈。因此苏联是不会放过从中牟利的机会的。
对于联合国军来说,原本装备乱七八糟的志愿军就已经够让他们头疼的了,何况是换了装备的志愿军。
当时的联合国军多次想要和谈,谋求解决办法,其实际目的乃是重新整装备战,以此来拖延时间。
但志愿军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而是选择了以打促谈,一方面要让联合国军疲于奔命,另一方面也要逐步推进和谈。
联合国军的过度低估了志愿军的实力,乃至于最初建立的战果,被志愿军顷刻之间便摧毁了。而更换装备之后的志愿军,实力更加强悍,这让假意想要和谈的联合国军,直言:你们没有和谈的诚意。
如此言论,实属可笑,这不是志愿军没有和谈诚意,而是这些侵略者没有和谈诚意。
尤其是在双方接触性和谈会议之上,志愿军从未放弃防守,而是严阵以待,以最精良的装备,陈列在战争前线,随时迎接联合国军的进攻。
最终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联合国军愈发无奈,这一片小小的朝鲜战场,让联合国军宛如陷入泥潭。乃至其三易主帅,麦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到头来仍旧改变不了失败的解决。
终于在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宣告了朝鲜战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