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校教材全面换新?瞧我发现了什么大事儿

萌芽研究我最行 2024-03-26 01:16:02
01

瞧我这两天发现了啥?这真的是今年第一波重大信号了,咱们秋季教材,得全面换新了!

你看这是1月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的《202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2024学年有关年级(有可能不是全部年级)要启用修订后的教材。

不知道其他城市的进展如何,但是从2024年秋季开始,想必大家都会陆陆续续看到耳目一新的教材,不再是2011版新课程标准了。

这个换新举动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早在2022年,教育部就颁布《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

其中对义务阶段每个学科都颁布了新的标准,标准中明确说了教材编写的要求。

图片源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其实可以理解的,2011年版上市距离至今都12年多了,更新迭代一次也是需要的。对于家长来说,可能就是要多多理解一下政策内涵,做好准备,下学年就不至于兵荒马乱的了。

就是……我之前囤了哥哥那么多的四年级教材和资料,可能弟弟得不能抄作业了。

今天我就来简单跟姐妹们说道说道。

02

目前比较确定的信息是,语文教材大概率会先换新,这是在2023年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对此,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也特别针对语文教材的变动,做了一番总结。

我看完后还是很有收获的,今天给姐妹们整理一下温总主编的观点。

1. 要以积极而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2024学年的语文教材会以全新的面貌来跟老师、同学们见面。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是大的,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这可以理解。

因此,使用新教材时,建议初中、小学、高中的老师(mark,我觉得家长也合适)都研读一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因为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但也显然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

要看到之后语文教材的“新”,到底是基于哪些理论、哪些政策的要求,这样子我们在如何用好语文教材上,站位才会高一些,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 用“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

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我在2022年给大家解读新课改时,就分享过,可以回顾一下:《十年一遇的新课改,语文怎么改,我一文说清楚》

这是我当时做的金字塔模型,来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可以再重温一下。▼

简单来说,也就是在新课改里,把教学内容按照螺旋上升,互相影响的方式层层递进,让教学目标集中而且清晰。分为三大要点:

1)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2)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3)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做学习任务群的教改,是为了和僵化的学习模式划出界限。“减少灌输式讲解,减少刷题,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温总主编在会议上的这个结论,我是相当赞同的。

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学好语文上,也要重视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的拓展和深入学习模式。从语言文字到阅读表达,再到更拓展的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都是基本思路。

3. “整本书阅读”再次被强调

整本书阅读被再次强调我并不觉得意外,早在2022年,就已经提出了,语文要从泛读到整本书阅读方向发展。

整本书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学会读书,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

所以在2024年秋季来临之前,帮助孩子更好地积累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方法,看重目标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整体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注意从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入手探究、体验与欣赏,都是方法的引导”(温儒敏,2023)。

03

虽然温总主编还在会议上针对老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向,但有关我们家长需要了解的和教材相关的信息,主要是上面这三点。

我最大的感受是,从2022年新课改标准提出,这两年内,专业人士都在围绕新课改要求,一步一步去落实,并将在2024年秋季,以最新的面貌跟大家见面。

目前只更新了语文教材的进度,数学、英语的相信也不会迟了。

感兴趣的姐妹,可以回顾我在2022年给大家分享过的一系列教改资源,提前了解政策大趋势,你给孩子做的规划和判断才会更清晰、精准。

2024年秋天一眨眼就到,那我们可以怎么做来应对未来的大趋势呢?我提前给大家划三个重点:

01

阅读量不容忽视

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都要防止孩子陷入只应试,不阅读的境地,鼓励孩子多涉猎丰富题材,钻研自己喜欢的领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接下来的考试,“学过的全没考,要考的全没学”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里并不是考官专门出难题、偏题来为难孩子,而是更加看重孩子底层融会贯通的知识面、以及更多元、创新、综合的学习方法。

02

教学形式多样化

从单纯的基础题、公式的应用、语法单词的掌握,拓展到应用场景、举一反三的领域将不可避免。未来教学的多样性和场景的丰富性也会进一步拓展。

语文这个学科,会率先走向项目之学习方法,以任务群为形式,加强孩子的综合能力拓展,比如社会调研、实践、实验报告等等,会进一步得到鼓励和发展。

03

教育回归教学本质

从双减到课改,可以看出国家正大力阻断课外培训机构的僵化、固化的思维培养方式对学生的长期负面影响。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发出了一系列僵化、套化、模式化的培训方式,长年累月积累下来,正在扼杀孩子们本该有的思维活力和创意,这一点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大刀阔斧改革,在这几年里切断培训机构的僵化教学链路,这些我们都亲眼见证着。

以后姐妹们要给孩子鉴别和甄选课程,一定要注意识别教学方式,如果孩子的思维认知一旦僵化,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就会极其困难。

04

看完整个总结,你的感受怎么样?你是看到更难更高挑战更卷的学习环境,还是看到回归学习本质关注“以人为本”的核心标准?

我自己的感受是,这个改革的过程虽然对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孩子、老师和家长都是挑战,但大方向是对的,且不可逆。

我们接下来每个孩子面临的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对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会被提到一个更为空前的层级。

如果我们还是以僵化、固化、应试和套路化的方式来培养孩子,最后我们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绝对是不可能适应未来变化和趋势的“工具人”。

换个角度想,国家先动了这一刀,其实是给我们机会去提前调整,不要等到整个社会都教培化、僵化,要改也就更难了。

因此,我们既然已经提前看到了大信号,现在就要早点把我们的价值观梳理清晰,在养育中关注什么才是长期主义者视角,如何在每一个关键点给孩子恰当、科学的引导和启迪,都会影响我们的孩子。

古语有言: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特别孩子是还不到中学阶段的我们,更加需要建立一个大局观,这样子才能更清楚自己的养育方向,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抵得住未来的挑战。

我的养育理念也是这样子的。

在小学阶段,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给孩子报这个自习室那个辅导班,看起来显得更加轻松不费妈,但我们这些年来基本上没选择这些方式,是因为现在社会已经证明了,不是花了钱就能获得等价的教育效果。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我更愿意选择一些看起来费妈一点,但能够从地基、根源把孩子的底层能力夯实的教学方式。

比如像大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我没有选择什么培训机构来陪伴孩子学习,反而是鼓励孩子能够跟着文学博士、长期深耕和沉淀在文学素养鉴赏领域的猫老师,来积累自己对阅读、写作的核心素养。

原因很简单,因为猫老师教孩子的是系统的阅读写作方法论,是复旦大学本硕博连读的猫老师,跟着众多国内名师教授长年累月习得的,更高屋建瓴的视角和方法。

这些底层地基打好了,孩子往上走,去阅读更为复杂的初中、高中文本时,开始表达更为复杂的写作主题时,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下笔如有神。

就好像我用心理学理论来研究孩子的学习自驱力的孵化底层逻辑一样,把握本质,孩子学习才不内耗,成长才会更轻松。

总之,姐妹们,我们一定要守住内心的方向盘,面对方向要坚定和开放,不要陷入固有思维,我们才能接触到更新的世界!

互勉,萌芽。

作者萌芽,国家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教养力》《这样养育,孩子才有自驱力》作者,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0 阅读:0

萌芽研究我最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