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智慧交通擘画行业未来新蓝图——访华睿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峰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2025-04-23 10:54:36

编者按:2025年伊始,DeepSeek和机器人领域率先掀起了中国企业创新的新浪潮,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发现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应用、商业模式、市场拓展等多方面进行的卓有成效探索,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成为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2025中国科技投资优秀案例》将深入挖掘其发展历程、创新实践与行业贡献,呈现出科技创新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奋进姿态,见证它们推动行业进步、引领产业变革的澎湃力量,以此来助力读者洞察行业趋势,汲取发展智慧,为创新性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华睿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睿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中国ITS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以此作为公司核心驱动器,面向全国开拓市场。为了帮助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深入了解公司发展,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力,《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特邀华睿科技董事长郑晓峰先生进行深度专访,聚焦企业战略布局、技术创新与行业贡献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对话与探讨。

《中国科技投资》:请问公司未来3—5年发展战略和目标是什么?

郑晓峰: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3—5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期,智慧交通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智慧交通新质生产力企业,华睿科技将继续秉持“让人民出行更便捷”的企业使命,深耕智慧交通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推进公司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是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头部企业,确保营业收入每年有大幅增长。

二是加大科研投入,深化车路协同、无人驾驶、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强智慧交通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低空无人机毫米波雷达”2028年交付,智慧交通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多省应用。

三是强化内部治理,发挥企业文化优势(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使企业持续、全面、健康发展。

《中国科技投资》: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与日益激烈竞争,贵公司如何调整与优化自身发展战略,以维持持续竞争力与领先地位?

郑晓峰:当前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布局,车路协同正迎来规模化大发展。华睿科技基于多年行业积累的经验,将充分发挥技术服务专长,发挥多个省份根据地优势,加强市场开拓力度。逐步增加行业国家一级资质,扩大业务范围。

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智慧交通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可规模化、可持续的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挖掘和生产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品。

此外,公司还将不断探索低空领域、海外领域的市场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

《中国科技投资》:贵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有哪些?在产品性能、应用领域、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这些产品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郑晓峰:

一是智慧交通毫米波雷达。该产品是智慧交通的核心传感设备,可应用于车路协同、无人驾驶、车辆检测、交通流量监控、超速检测、电子警察及红绿灯控制等领域,路侧毫米波雷达具有探测远、精度高、价格低、智能化等优势,国内一流,世界领先,能够助力我国交通事业的智慧化发展。

二是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体验系统。该产品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管理服务系统,主要应用于智慧高速公路,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三是车路协同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该产品可应用于车路协同、无人驾驶、车辆检测等领域,通过调用信息判定模块调用预存储的若干车辆行驶至各区域内的车辆雷达的历史感知数据等判定预警情况。有助于降低系统算力,确保系统运行性能,从而保证安全预警系统的可靠性。

四是车路协同数据采集应用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提高交通信息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车路协同的智能化管理。该系统将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实现对道路交通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五是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该产品通过动态调节交通流量,减少交叉路口通行车辆的排队时间,提升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整体效率。通过实现对城市交通流量、交通信号控制、公共交通管理、交通事件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管控的智能平台,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中国科技投资》: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目前已拥有多项专利技术。请分享一些贵公司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果。

郑晓峰:

一是雷达模块化设计思路,在提高系统集成度的基础上,将系统分为若干模块,便于用户携带、安装、维护。

二是雷达多通道天线阵列设计。该设计能够解决多通道二维平面天线阵列设计,满足方位高分辨能力,在保证高频段的高效率,同时保证天线具有较低的剖面结构以降低系统的体积重量。

三是雷达目标分类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车辆、行人、四足动物应采用不同的探测及识别策略,辅助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正确高效的决策。

四是事件算法管理。算法管理是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体验系统最核心部分,能够将云端算法通过远程OTA部署至边缘感知计算单元,实现边缘算法可管理、可运维、可演进。

《中国科技投资》:公司以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在数字化产业链塑造,智慧城市及智能交通等领域取得哪些成果和创新?

郑晓峰:华睿科技围绕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技术,在车路协同、路侧边缘感知设备方面形成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如车路协同数据采集应用管理系统、智慧道路综合管控平台、智能交通雷达探测识别数据管理系统、智慧交通数据平台数据信息交互软件、智慧高速公路车路协同道路交通拥堵状态预警软件、智慧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目标车辆位置的感知系统等。

《中国科技投资》:请介绍贵公司的业务模式,包括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是如何运作的?这种业务模式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并实现公司的盈利增长?以公路机电系统集成业务为例,从项目承接、方案设计到系统集成、售后维护,各环节是如何协同开展的?

郑晓峰:华睿科技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业务一般通过投标获得。各项目的招投标信息通过交通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媒体等渠道获得。公司以承接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项目的方式,通过联合设计、设备采购、现场实施、系统调试、开通、用户培训和竣工验收等业务流程的实施,向交通工程投资方(业主)提供智慧交通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收取项目合同款,实现收入与盈利。项目质保期后,为业主提供软硬件维护、产品升级等服务,收取项目维护费,实现收入与盈利。

在科研产品方面: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能力做出产品开发决策,组织产品研制定型,之后进行量产和向客户销售,并根据市场反馈情况对已有产品进行持续优化迭代。

《中国科技投资》:在拓展市场方面,贵公司采用了哪些营销策略和渠道?在国内外市场的布局情况如何?服务方面有哪些特色?

郑晓峰:公司市场部门通过已经建立的各种业务渠道、信息网络及其他形式公开信息等方式广泛收集项目信息,主动参与投标或进行商务洽谈;同时,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也有部分客户主动向公司寻求合作。

在市场布局方面,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公司通过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经验、精细化管理,能够为业主和客户提供极致、满意的服务。

《中国科技投资》: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能否分享一些成功的合作案例?

郑晓峰:公司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学校针对智慧交通软硬件产品进行产学研交流和合作。

以南昌大学为例,公司在2022年与周松教授团队进行毫米波雷达的算法的研究,不断取得成果。在2024年以“低空无人机毫米波雷达高分辨成像技术研究”成功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立项,共同探索研发低空经济领域毫米波雷达技术。

《中国科技投资》:在当前的行业竞争格局中,贵公司认为自己处于怎样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行业内的地位?在技术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建立等方面有哪些参与和贡献?

郑晓峰:华睿科技在第十四届(2025)智能交通市场年会上获评为全国交通机电行业十大头部企业。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创新市场拓展模式,合作模式。持续增加市场内外部人才,扩大内部人才队伍,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市场资源。做到中标类型多元化、中标地域多元化、中标模式多元化。

在技术标准方面,公司参建了国家重点智慧高速示范路项目——京雄智慧高速项目,其中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为后续其他试点省份的推广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中国科技投资》: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例如公益、教育、环保等,有哪些举措?

郑晓峰:公司历年来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多次向四川阿坝、云南昭通、江西赣州、南昌、抚州、上饶等多地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累计捐赠金额近千万元。获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24年度突出贡献捐赠人奖章。

公司在发展和运营的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推进节约资源、支持循环经济,以自身的行动支持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尽力为公司、社会的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0 阅读:1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简介:《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