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景帝刘启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变革性,在位期间经历了诸多重大事件,深刻地影响了西汉的发展走向。

刘启乃汉文帝刘恒之子。在汉文帝即位之初,刘恒先前的四个嫡子竟接连离世,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刘启以长子身份被立为太子,其母窦氏也被册立为皇后。
刘启性格中带着几分暴烈,年少时便可见端倪。
彼时,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进京,邀刘启喝酒下棋。不巧刘启正心情不佳,而刘贤一方,其师傅是楚人,楚人向来彪悍傲慢,刘贤又仗着自己吴国太子的身份,在刘启面前骄横无礼。
两个年轻气盛的少年,言语冲突间,矛盾迅速激化,刘启一怒之下,竟失手打死了刘贤。汉文帝只能将刘贤遗体送回吴国下葬,吴王刘濞敢怒不敢言,暗自将仇恨的种子深埋心底。
公元前 157 年,汉文帝驾崩,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新帝登基,刘启的首个举措便展现出他的果敢。他迅速废黜了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没收其财产与权力,将其关进牢中,邓通最终饿死。

随后,刘启提拔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一番分析,指出诸侯势力中,吴王刘濞多年来韬光养晦,连儿子之死都能隐忍,这次定要警惕。刘启深以为然,二人一拍即合,决意削藩,一场风暴就此悄然酝酿。
七国之乱削藩令一下,首当其冲的便是吴国。朝廷计划收走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吴王刘濞哪能咽下这口气,当即联络其他六个诸侯王以及匈奴的君臣单于,以 “诛杀晁错,清君侧” 为名,悍然起兵。
叛乱伊始,七国兵分两路,吴楚一路南下,齐、赵一路北上,妄图速通荥阳,与齐国队伍会合,再借助匈奴之力,直捣长安。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吴楚大军一出发便头脑发热,没有绕过刘启亲弟弟刘武驻守的梁国,反而围着梁国都城睢阳一顿猛攻,整个战略计划瞬间被打乱。
与此同时,齐王刘将闾临阵退缩,周边已出兵的诸侯见状,哪能容忍,纷纷围攻齐国都城临淄。赵王刘遂则在原地举棋不定,陷入慌乱。
刘启听闻叛乱消息,顿时慌了神,急忙找来曾在吴国任职多年的袁盎商议对策。袁盎提议,既然叛军以诛杀晁错为由,不妨先杀晁错,看叛军还能如何。

刘启虽心中纠结,毕竟晁错亦师亦友且颇有才能,但在慌乱之下,最终还是同意了。
杀了晁错后,刘启迅速派出窦婴、周亚夫、栾布和郦寄四路大军前去镇压叛乱。梁王刘武得到周亚夫支援,周亚夫绕到吴楚联军后方,切断了他们的粮道。
此时初出茅庐的李广在前线作战勇猛,表现亮眼。没多久,吴楚联军兵败溃逃,刘濞逃窜到小弟家中,却被小弟出卖,献给刘启邀功。
栾布前往齐国途中还在谋划战术,到了之后发现诸侯还在围攻齐国,可还没等他出手,诸侯听闻吴楚兵败的消息,纷纷投降,唯有赵国硬扛了七个月,最终还是被栾布和郦寄夹击攻陷,七国之乱就此平息。
叛乱平定后,七国之中除楚国之外皆被除国,其他封国实际控制面积也大幅缩水,由国降为郡级。刘启将中央直辖郡从刘邦时期的 15 郡提升至 44 郡,中央集权得到极大强化。
立储风云,余波不断七国之乱结束这一年,刘启立皇长子刘荣为太子。然而,窦太后却不满意,她一心想让刘启立弟弟梁王刘武为太子。

刘启面对母亲的提议,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此事因窦婴的强烈反对暂时搁置,窦太后为此恼羞成怒,不再让窦婴进宫问安。
刘荣被立为太子后,其母栗姬的一系列举动却为刘荣的太子之位埋下隐患。长公主刘嫖想让女儿成为太子妃,栗姬却不同意,这让刘嫖心生怨恨。
此后,刘嫖转而与王娡结盟,时常在刘启面前夸赞王娡之子刘彻,同时抹黑栗姬。而栗姬善妒,还被传出研究巫蛊之术诅咒其他妃子和皇子。起初刘启并不相信,但时间长了,也逐渐起了疑心。一次刘启生病,试探栗姬,让她日后善待其他妃子和皇子,栗姬却拒绝,这让刘启彻底失望,随后将皇后和太子一并废黜。
窦太后见太子被废,再次提出让刘武当储君。这一次没有窦婴阻拦,但仍有大臣坚决反对,刘启也不愿破坏传承制度,此事再度落空。最终,刘彻被立为太子,其母王娡被册立为皇后,刘武的皇帝梦彻底破碎。
刘武回到梁国后,愤怒至极,派出十几波刺客在城门口将袁盎刺杀。

刘启得知后极为震怒,不过看在窦太后的面子上,没有直接处罚刘武,而是对他采取冷暴力,不再与他往来,也不让他进宫。刘武因此抑郁,一年后便去世了。
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延续了和亲政策,匈奴的侵扰较汉文帝时期有所减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边境有飞将军李广镇守,匈奴对李广之名闻风丧胆。
公元前 141 年,刘启病重,自觉时日无多,为刘彻主持了加冠典礼。这位在西汉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皇帝,即将走完他的一生,却为西汉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字来源直男文学史课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