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会+公司模式下,平台公司做产业园运营与招商,终于有新路了

含谷川 2024-12-31 13:57:36

12月初,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了《深度关注丨护航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文,揭开了园区招商的诸多问题。

比较明显的,就是许多厂房虽然表面上看似已出租,但实际上却是闲置状态。究其原因,部分企业为获取额外资金支持,申领远超实际需求的厂房,造成资源浪费。

这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园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决不能走老路。

产业园转变传统招商模式,实现厂房有效去化,进行精细化运营,已刻不容缓!

园区运营 比开发建设更重要

2024年,对产业园持有者和运营者来说,无疑是充满考验的一年。

这一年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是供需不平衡,新供应和库存逐渐累积,但需求却并未增加;另一方面是政策发生巨变,产业园招商所依赖的捷径走不通了。

这两大难题,给产业园的运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过去建设的产业园区空置率逐渐上升。

查阅产业园调研资料,发现不少客户退租、减少租赁面积等现象,更有客户向运营商提出主动降价的诉求。

然而,倘若周边园区同样采取了降价策略,那么该园区的降价效应就相当于被抵消了,在招商方面的竞争优势也就无从谈起。

即便是一线园区运营商愿意以价换量,也失去了效力,出租率并未因此增长。产业园业绩欠佳,政府对开设新园区的信心也受到影响。

据Wind机构数据测算,我国产业园区的总建筑面积,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62亿平方米。若企业总数或规模不变,未来供过于求将成为趋势。

随着高周转时代落幕,各地招商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入驻门槛不断越高、项目落地难度增加。种种因素下,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上,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聚集。

面对“该怎么吸引企业”的困惑,各地开发区也纷纷创新招商模式,场景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等模式层出不穷。

在招商主体方面,开发区正努力实现从政府招商逐步转变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市场化招商模式。

“管委会+公司”模式下,平台公司逐渐成为招商的重要力量。在一些开发区中,管委会甚至将招商职能完全剥离给平台公司,推动他们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承担起重任。

在各种复杂的招商挑战里,不难发现一个事实:相较于开发建设,园区精细化运营显得更为关键。

园区进入存量时代,运营就成了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未来提升园区价值,主要还是得靠运营管理。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扶持力度。无论是产业园区的投资开发,还是建设运营,参与其中的主体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这是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经之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台公司应该如何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更好地参与到园区运营中?

平台公司参与 需进行几大转变

在新时代下,平台公司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因此,必须要具备前瞻性视野,加快战略布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想要参与到园区运营中,需先进行几大转变。

首先是功能上的转变,主要承担三大功能。

过去,平台公司多是扮演二业主、二房东的角色,承担大量的委托代建和租赁出售工作,本质上属于土地财政投融资平台。

随着形势变化,平台公司在产业园区在功能上要进行转变,主要是以下三大方向:

➢ 与政府产业对接,借助产业园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

➢ 扶持与培育企业,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通过提供空间与服务,共同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成长与发展;

➢ 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率与质量,通过精细化的园区运营来获取稳定收益,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并在债券市场中不断调整业务策略来增强信用评级,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其次是模式上的转变,逐渐向轻资产转型。

在过去,平台公司在产业园区发展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重资产模式,侧重于投资建设,通过投资驱动项目建设,再推动运营工作。

然而,这种模式显然存在“头重脚轻”问题,即过多强调投资环节,却忽视了运营的重要性。

该模式的具体特点是:指令性较强、市场化运作不够灵活、债务包袱重、融资压力大、经济效益不如意,且对产业发展的实际价值贡献有限。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平台公司需要从重资产模式,向轻重结合模式甚至轻资产模式转变。

这要求我们加强产业服务和企业服务功能建设,成为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商。

具体而言,就是从单一的空间经营,转变为更注重时间经营的模式,构建一个集产业链、技术链、资本链、服务链于一体的综合性大产业平台,为产业聚集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做出真正贡献。

最后是业务转变,实现轻重结合。

传统模式下,平台公司往往采用坐地收租的单一经营模式。园区运营与服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显得相对较小,对业绩贡献也有限。

再加上,平台公司欠缺一定专业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需求,更无法分享到产业发展硕果。

鉴于此,平台公司必须进行调整,加快布局园区运营、产业投资、产业招商和企业服务等业务。同时,前瞻性布局产业公共技术服务、数字经济、双碳经济等业务。

简单概括,就是形成轻重结合的业务结构。这样一来,既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又能实现稳定的收益,进而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总的来说,平台公司既要当好房东,也要做好股东;既要收取租金,也要收取服务费;既要追求投资收益,也要注意业务轻重结合。

如何运营和招商 三大切入点

随着产业和市场环境变化,原来“先建园区,再招商”的模式必须有所调整。平台公司应该从产业规划出发,再到产业导入与投资,最后才是园区实体建设和运营。

其一,园区产业规划。

若按照以往的综合性打法,想把运营做深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其中涉及多个产业门类,难以兼顾所有的产业学习和调研工作,以及整合宽泛的产业资源。未来优秀的园区运营,大概率诞生于专精式园区,而非大而全的园区。

对于平台公司而言,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数据分析,预判园区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并分析目标企业特点,明确清晰的产业规划方向。

另一方面,可结合省、市的产业导向,基于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深度剖析,掌握其中的关键环节,详细规划产业集聚培育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政府意愿、人才引进、土地资源情况等要素。

尤其是产业生态,要考虑是否有集聚效应,能否能发挥产业协同效应等,为园区招商和运营上一份“保险”。

其二,产业投资与孵化。

平台公司参与产业投资孵化,主要是以时间换空间来赌高额的企业未来收益,介入园区企业实体经营。

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吸引优质资本和资本机构加入,比如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打造完善的资本生态体系。

在项目建设完成和招商企业入驻后,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具备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具体瞄准哪些产业领域进行投资呢?国家层面已经指明了方向。

12月的北京高层经济会议提到九大重点基调,就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可见战略新兴产业依旧是大方向。

各地应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培育新兴产业,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其三,产业招商、稳商和留商。

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地方应调整招商策略,可以考虑向“生态招商”转变。

具体而言,就是围绕着整个产业集群去打造生态链,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上下游配套,推动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通过引入“链主”企业,以及建立特色园区、千亿级园区等方面发力,加速园区产业聚集。

平台公司可以依托园区已有的资源优势,构建起涵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等多个层次企业的大生态。

在这种生态下,龙头企业能够起到行业带动作用,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和产业链配合,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形势依旧复杂,2025年我国产业园区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相比于招商,如何稳商、留商或许是更急迫的议题。

随着容错机制逐步健全,多地开始尝试在合规且可控的前提下,为园区内的存量企业提供扶持,以此实现稳商留商。

对于具备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不妨多一些耐心,允许他们通过更长时间周期来兑现成果。若一味坚持原有合作条件不变,很可能会扼杀掉这些优质企业种子。

写在最后

园区运营的价值,在于“算大账”,用运营撬动资产价值,实现收益闭环。

企业通过园区招商、产业孵化以及运营服务,悉心培育产业成长,推动园区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随后,借助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顺利退出,将资产增值部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不少园区在运营工作上,依旧任重而道远。

只有回归初心和产业本质,把产业研究透了,把企业项目需求把握精准了,通过精细化运营持续创造价值,才能实现园区的长远发展。

0 阅读:0

含谷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