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万年同志的逝世仪式上,悼念词赞誉他为一位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历经磨砺且忠诚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
在解放军将领中,能获得“军事家”这一殊荣极为不易,该称号彰显了极高评价,特别是他作为首位除开国元勋外被官方正式认定的“军事家”,更显其地位非凡。
然而,这位杰出的军事人才在动乱时期竟遭人诬陷,遭受工作组人员长达近三年的调查,这对一向正直无私的张万年来说,极大地干扰了他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关键时刻,杨得志司令员挺身而出,直言不讳地为张万年担保:“别再追究张万年了,老实人不能总被欺负!”他的直爽性情,在此刻显得尤为鲜明,有效地为张万年解了围。
这是一段怎样的传奇往事?张万年将军究竟经历了哪些不同寻常的革命历程?让我们一同探寻,揭开其革命生涯中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部分。
【一、青年才俊张万年】
1928年6月,张万年诞生于山东黄县的一个贫困农家,自幼便为地主牧羊放牛。地主残暴,时常无故以鞭笞惩罚,这让他年幼时便深刻体会到地主阶级的凶狠与无情。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寇大规模入侵中国,导致山东地区迅速沦陷,百姓陷入深重苦难。在此背景下,张万年深刻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令人发指的暴行。
儿时的他,面对国家困境,坚定了爱国救民的意志,誓要改变国家的贫弱,重振中华尊严。但身处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他深感个人力量微薄,难以独自成就大业。
在胶东地区,共产党着手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他们向当地民众普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积极组织民兵进行训练,以提升其战斗力。
在1944年,年仅16岁的张万年,在深入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后,坚信该政党前景广阔,能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光明。于是,他毅然参加了八路军,踏上革命征程,成为了一名英勇的小战士。
张万年加入八路军后,作战英勇无比,每逢战斗总率先冲锋。他历经无数次战火考验,这得益于他既注重战斗技能的锤炼,又时刻刻苦学习马列毛思想,从而树立了为革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张万年自幼文武双全,正值青春年华便崭露头角,不久之后在辽沈战役中迅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解放战争爆发后,张万年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历经多个职务,初为通信班班长,后转为团警卫员。在多次战役中,他英勇作战,不幸三次遭受重伤。
1948年5月,为了确保像张万年这样的杰出青年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组织决定将其调至东北野战军四纵12师36团,并赋予他通信参谋的职责,以避免其过早地在战场上献身。
张万年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了卓越的幕后策划能力,相较于前线战斗,他的这一才能更为突出。因此,他迅速获得晋升,接连提升两级,最终担任起了36团通信股股长的职务。
1948年9月,辽沈战役中,国共两军的对峙逐渐白热化,战役的关键转向了一个仅有百余户居民的小村庄——塔山堡,它地处锦州与锦西之间,成为了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要点。
按照林总的指示,“塔山必须拿下,伤亡不计”,张万年所在的第四纵队被部署在阻击国军的最前线,肩负起异常沉重的防御重任。
10月10日黎明时分,随着国军炮火的猛烈轰击,塔山前线瞬间被硝烟笼罩,火光冲天,标志着对塔山的正式进攻开始了,战场上一片混乱与炽烈。
7号阵地位于前线,遭受了敌人的猛烈攻击,导致所有电话线路中断。因此,该阵地完全失去了与外界的通讯联系,陷入了孤立状态。
年仅20岁的通讯兵张万年见情况紧急,焦急万分,他频繁派遣电话兵鲍兴仁、王振英、孙福家等人,不顾炮火前往前线。特别是在7号阵地,王振英连续八次成功接线,最后危急时刻,他用牙咬住线头,以身作导体,确保了重要信息的传达。
张万年目睹前线战友的辛劳,屡次提出前往7号阵地,希望亲自确保该地通讯畅通,然而,他的请求屡次遭到团长江海的婉拒。
当三营完全失去与团指挥部的联系后,江海深感无奈,随即决定派遣张万年前往支援,以解救陷入孤立境地的三营。
张万年携两名电话兵,携一部野战电话机及一辆线车,穿越火线覆盖的阵地,抵达白台山谷底,终于与失去联系的三营会合,并迅速在三营营长旁架设起电话机。
完成任务后,张万年没返回指挥部,他选择坚守阵地前线。他一面确保通信联络无阻,一面亲自操起机枪,迎击敌人的猛烈进攻,展现出坚定的指挥与战斗姿态。
塔山阻击战历经六日激战终告捷,36团荣获“白塔山英雄团”称号。立下“八断八接”战功的王振英,以普通士兵身份获特等功及军队最高荣誉“毛泽东奖章”。1949年,张万年作为英模代表,在北京西苑机场接受了毛主席、朱德等领导的检阅。
【二、杨得志仗义执言,为张万年做担保】
建国初期,鉴于老一辈军事将领普遍年事已高且多因长期征战负有伤病,培养新一代军事将领的任务变得极为迫切,以确保军队领导层的顺利交接与持续发展。
张万年因表现优异且年仅二十余岁,被军委视作重点栽培对象。军委安排他追击国军残部及各地山匪,意在逐步锻炼他独立指挥作战的能力。
在参与南澎岛与东山岛的战役期间,张万年得到了锻炼,逐渐掌握了海军作战技能,因此成为了军内少数精通海战的将领,这一成长过程是有意为之的培养结果。
1958年末,张万年赴南京军事学院深造。结业之际,他凭借出色表现被评为杰出学员之一,并荣获学院颁发的“五好学员”称号。
1962年11月,张万年被正式任命为367团团长后,在军区的各项比武竞赛活动中,他带领的团队屡次斩获佳绩,表现出色。
1968年,张万年因其杰出才能晋升为第43军127师师长。作为一位优秀将领,他统率着这支铁血雄师,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但就在此刻,他仿佛遭到了命运的戏弄。一切突如其来的变故,就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恶作剧,悄无声息地降临在他的生活里,让人措手不及。
在林彪事件爆发后,鉴于他长期在林彪麾下工作的背景,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尽管他行事坦荡,但牵涉进如此重大事件,仍不得不接受组织为期近三年的细致审查。
面对这一情形,张万年虽感无奈,但仍全力配合,因为这是军委与党委明确提出的要求,他深知自己必须竭尽所能地去执行。
在动荡年代前,他曾在东北野战军的土改教育大会上,率先上台分享童年不幸,动情之处泪流满面,一度是全军的“忆苦思甜”榜样,可不久之后,他却意外成为了被误解的“黑典型”。
1974年的某日,127师因督察组持续调查张万年而整体心神不定,严重影响日常训练与战备,张万年的工作时间也被大幅占用。面对此况,他愤怒至极,一气之下将茶杯狠狠摔碎,以示不满。
在各大军区得知这一消息后,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代表党委明确立场:“铁军师”隶属党的麾下,党始终信任‘铁军师’及其师长张万年。既然三年调查无果,就不应再冤枉老实人。
经过杨得志的担保以及军委内部风气的改善,关于张万年的调查慢慢停歇。这位一向不愿涉足政坛的老实人,得以重新将全部心思倾注于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张万年作为一位朴实无华的军事人才,其重要性往往在真正的战争爆发时才被大众所认识。在和平时期,他的价值或许不那么显眼,但战事的来临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他的不可或缺。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以幽默口吻对美国领导人笑道:“看来南边有位小伙伴不太驯服,或许得给他点小小的惩戒,让他长长记性了。”
邓小平的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即便在提及敌人时,也展现出藐视的态势。然而,在战术层面,我们对曾击退美国军队的越南军队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重视。
为了应对局势,我们在中越边境部署了数万精兵,127师也在其中,由张万年指挥。这一部署预示着对越自卫反击战即将打响,形势紧张而严峻。
【三、越南部队声称活捉了张万年】
1968年,张万年赴越南溪山学习组考察,深入了解了越南地形与越军战术。基于此,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军委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的部队能如尖刀般给越南军队带来重创。
1979年3月3日晚19时,张万年收到紧急指令:原定当日抵达越南某市指定位置进行正面攻击的部队,受暴雨影响无法准时到达,因此,对该市的总攻时间被调整至次日上午7时。
张万年已将二营与火箭炮营调至对岸,原计划是与友军正面部队协同作战。然而,若友军不前来配合,一旦敌军摸清情况发起攻击,这两个营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面临被歼灭的风险。
若召回两个营,敌人会即刻反扑,重新占领对岸阵地,并加强防御。届时,想要再次渡河将会变得极为困难。
张万年面临艰难抉择:撤回可能导致更大伤亡,不撤回则结果难料,要么安全,要么两营尽失。这令他极为纠结,心理压力巨大,不禁连抽数烟,未觉间,办公桌上已散落七个空烟盒。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采取主动策略,不撤退己方部队,转而对敌军西面发起攻击,实施“指南打西”的战术,通过攻击来实现防御,即以攻为守。
他亲自到前线进行指挥,原本部署在南面的两个营突然转向西面发起猛攻,这一举动竟暂时震慑住了敌军。对方不明所以,不清楚张万年的具体策略,以至于整个敌军部队都不敢轻举妄动。
天色渐亮,时间悄然流逝,张万年见后续部队及时渡河上岸,心中大石落地。历经这一夜的惊心动魄,他倍感疲惫,决定前往后方百米处的高地指挥所,稍作休整。
此刻,张万年忽然听见指挥所那边枪炮声大作,紧接着秘书匆忙赶来告知,有一队敌军特工部队携带武器突袭了指挥所,特别是他的指挥车,不幸的是,车上的译电员同志已经壮烈牺牲。
张万年正因越南部队的斩首行动心生怒火,此时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他接起电话,耳边传来军长褚传禹的声音,连续询问:“张万年同志,请问你在何处?”
军长再次向张万年提问,尽管张万年已经回答过一次,这让他心中充满了疑惑。
褚传禹辨出他的声音,心下一松,随即说道:“此刻越南电台正播报,声称他们的特工队已将‘铁军师’指挥部一举捣毁,还提到你也即张万年,已被他们捕获。”
张万年生气地说:“这些年轻人怎么如此不负责任,净说些没根据的话!”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年轻一辈不实言论的不满与批评。
军长得知张万年的位置后,询问具体所在。张万年回答,他身处距指挥所百米之遥的河岸边。听到这个答复,军长批评他未遵守命令,擅自行动。
张万年笑着打趣道:“军长,若非我四处走走,说不定越南那广播还真就把我的话当真了。”
尽管张万年仍与军长开着玩笑,但那次事件确实令他极为恼怒。随后的战斗中,他采用靠前指挥、出奇制胜的战术,四次交锋均获胜,令越军又气又怕,多处挂出“消灭127师,活捉张万年”的标语。
1993年,由于在越南战场上的杰出贡献,他在授衔仪式上荣获上将军衔,这一荣誉使他成为了中国第二代新兴将领中的一位标志性人物。
2015年1月14日,享年87岁的张万年,因疾病治疗未能奏效,在北京安然离世。这一天,标志着他漫长人生的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