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北约为何没有停止扩张?

洋凝说国际 2023-03-08 08:10:03

01

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它成立的首要目的是遏制苏联向西欧扩张。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北约失去了对手,暂时陷入了迷茫。

北约接下来的使命是什么?要往何处去?谁也不知道。

俄罗斯认为,华约都解散了,北约没有理由存在,要不也解散了吧。

美国不以为然:华约是自己崩溃的,北约没理由跟着殉葬。

这就好比:五岳剑派自己不争气,内讧散伙了,日月神教也必须放弃黑木崖、遣散教徒吗?

两者没有必然关系。

《笑傲江湖》剧照

事实上,冷战结束前后,美国要处理的事很多,如两德统一、海湾战争、原苏联成员国的庞大核武库等,根本没时间操心北约。

直到1993年,美国才回过头来思考北约的问题,起因是这年4月,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总统到美国参加活动时,哥仨当面向克林顿提出了加入北约的请求。

克林顿:给我个理由。

哥仨:坦白地说,我们看中了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卫条款——对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的攻击。

(对北约任意一个成员国动手,就是与整个北约为敌,北约必群起而攻之。)

克林顿:冷战都结束了,你们还怕什么?

哥仨:那说不准,现在安全不代表未来也安全,只有加入北约才能有安全感,你懂的。

继东欧三国之后,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也提出了同样的请求,美国这才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在北约问题上,美国有三种选择:一是解散,二是维持现状,三是扩张,赋予其新的使命。

经过仔细权衡,克林顿政府选择了扩张。

克林顿

02

作为冷战的胜利者,美国这时候自我感觉前所未有地好,它雄心万丈,睥睨天下,以上帝的选民自诩,以推广美式民主为使命,世界哪儿有事它都想插一杠子。

在美国看来,欧洲是美国最可靠的伙伴,维护欧洲和美国关系最可靠的纽带就是北约,没有北约,美国很难在欧洲站得住脚,也无法有效地主导西方世界。

一句话,北约是美国介入、主导欧洲事务的工具。

其次,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欧洲并没有彻底和平,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威胁仍在,前南斯拉夫联盟内战便是证明。

喜欢操心的美国人认为,北约有必要把这些事管起来,要把北约变成定海神针,镇住欧洲的各种动乱因素——形成一种安全机制。

再次,冷战是两种制度的交锋,结果以苏联的失败告终,原苏联、华约各成员国都一夜变了天,美国想利用北约促进这些国家向美式民主转型,巩固冷战胜利的成果。

最后,俄罗斯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虽然当前它虚弱而混乱,但谁也不能保证它未来不会强大且富有扩张性,毕竟它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武力,还有几千枚核弹,毁灭一个国家是分分钟的事。

1993年叶利钦炮轰议会,逮捕反对派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克里斯托弗认为:俄罗斯的危险仍然是非常实实在在的,我们必须准备应付这种可能性,即改革被扭转(民主化转型失败),俄罗斯富于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可能从共产主义的废墟中抬头。

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更直接:俄罗斯可能在经过动乱之后,成为同西方敌对的一个集权主义、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的国家。

因此,克林顿政府决定早做部署,防患于未然。

03

北约东扩是一件影响世界格局的大事,美国国内有不同意见。

不同意见中,以乔治·凯南的观点最为典型。

乔治·凯南是苏联问题资深专家,冷战初期美国的国师(他是有真水平的国师,不是那种口嗨、赢麻了的娱乐国师),“遏制”战略的总设计师。

乔治·凯南

1946年他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遏制”战略,这是美国在冷战中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此后40多年里,美国对苏策略基本没有超出“遏制”战略的框架。

乔治·凯南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最重要的事,是帮助俄罗斯完成民主转型,让俄罗斯融入欧洲,彻底洗心革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俄罗斯的威胁。

如果北约东扩,会让俄罗斯感到被孤立、被针对,刺激俄罗斯对西方的敌意,破坏美俄合作的良好局面,导致欧洲再次撕裂,形成新的冷战。

相比反对者,支持北约东扩的美国人更多,以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为代表。

晚年基辛格(左)和布热津斯基

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这两人也是美国的国师,江湖地位不亚于乔治·凯南。

他们对俄罗斯的转型持怀疑态度,认为俄罗斯没有民主的土壤,即使它政局稳定下来,也大概率会出现一个皮诺切特(智利独裁者)的人物,进而重新对欧洲构成威胁,至于让俄罗斯融入欧洲,这简直是扯淡。

因此,他们支持北约迅速东扩,趁俄罗斯虚弱,将北约的战略防御空间扩大到中东欧地区。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

乔治·凯南认为不用担心俄国熊的爪子和牙齿,只要把熊的“心”换成“民主的心”,就能保证熊不发狂,失去攻击性,没有必要修建篱笆(北约)来防备熊,这样反而会刺激它,把它推向反面。

篱笆和熊

基辛格等人认为:给北极熊换“心”是痴人说梦,因为熊的基因会对“民主的心”产生排斥反应,熊的威胁迟早会再次发生,必须趁熊虚弱时,把篱笆扩展到熊的家门口。

最终,支持北约扩张的意见在舆论、国会、政府占了上风,克林顿才拍板北约东扩。

04

俄罗斯对北约东扩什么态度?

前面说了,俄罗斯认为华约已经解散了,北约也应该解散,现在这个组织不仅不解散,还要向东扩张,这是不可接受的。

俄罗斯是一个扩张成性的国家,又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国家,它的扩张在很大程度是为了寻求安全——制造战略缓冲地带。

二战期间苏联领土向西扩张,以及战后把苏联中东欧国家变成卫星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有了战略缓冲地带,当敌人打来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反应时间和更大的回旋余地,这是俄罗斯根深蒂固的安全观。

苏联解体后,中东欧的缓冲地带不复存在,更让俄罗斯担心的是,俄罗斯的潜在敌人——北约要填补这片空白,虽然北约是集体防卫组织,并非咄咄逼人的进攻性军事集团。

但在俄罗斯看来,北约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俄罗斯想让中东欧国家当缓冲,但是人家不愿意啊,这些国家都怕俄罗斯,想远离俄罗斯,而且作为主权国家,加不加入北约是它们的自由。

你可以反对北约东扩,但没权反对邻国加入北约。

《黑金》剧照

另外,俄罗斯长期以来有一个很矛盾的心理:虽然他对西方的价值观持有敌意,但又羡慕西方的先进文明,渴望回归欧洲大家庭,坚信学习西方经验是俄罗斯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因此,俄罗斯担心北约东扩会筑起一道“柏林墙”,阻断俄罗斯与西方文明的融合,从根本上削弱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1993年9月,叶利钦向美英法德四国明确表示: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东扩。

叶利钦提到了一件往事,1990年在讨论德国统一时,为了换取苏联从东德撤军,美国国务卿贝克、西德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梅杰,曾先后向戈尔巴乔夫承诺北约不会东扩(只有口头保证,没有形成书面文件)。

因此,叶利钦认为北约东扩是西方失信的表现。

当然,失信的不仅是西方,叶利钦也失信了,他在表态反对北约东扩之前一个月,曾公开表示俄罗斯不会阻止波兰、捷克加入北约,直到他的智囊团给他分析完北约东扩的利弊之后,他才匆匆改口。

叶利钦与克林顿

05

俄罗斯表达反对意见后,美俄开始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频频斗法。

叶利钦认为,北约应该停止东扩,让中东欧作为战略缓冲区,这样俄罗斯才会觉得安全。如果北约非要东扩,那就把俄罗斯也吸纳进来,只要北约同意俄罗斯加入,俄罗斯就不反对原华约国家加入北约。

中东欧国家想加入北约的殷殷期盼,以及俄罗斯的反对,让美国感到有点为难。

经过权衡,美国推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它可以看作是加入北约的“学前班”。

要加入北约,先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加入后就可以和北约一起玩,更换先进军事装备,更新军事理念和指挥体系,逐渐与北约接轨,符合条件后,可以正式申请加入北约。

这既是对那些想加入北约的国家的一种安抚,也兼顾了俄罗斯的面子。

1995年5月,为了扩大在欧洲安全事务上的话语权,俄罗斯加入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这虽然有点掉价,有失身份,但相比被排除在“圈外”,面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1995年俄罗斯街头

加入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后,俄罗斯依然反对北约东扩,美国为了避免过度刺激俄罗斯,也没有大动作,只是在1995年搞了一个《北约东扩可行性报告》,强调北约一定会东扩,只是过程会很慢,而且近期不会在新成员国部署核武器和大规模常规军事力量。

事实上,北约东扩是美国的既定战略,不会因为俄罗斯的反对而停止,美国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步子迈得这么小,很大程度是想给叶利钦一个台阶下,逼得太狠了,亲西方的叶利钦对国内不好交代,很可能因此垮台,这对美国不利。

1996年是俄罗斯大选之年,叶利钦要求美国在大选之前不要搞事情,尤其是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一切等大选之后再说,克林顿点头同意。

叶利钦也明白,俄罗斯无力阻挡北约东扩,对俄罗斯而言,最好的选择是拿北约东扩问题做文章,尽可能地多提条件,找美国多要一些补偿,同时把北约东扩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995年俄罗斯街头

06

1996年7月,在美国的配合下,叶利钦赢得了大选,当选俄罗斯总统。

北约东扩问题再次提上议程。

俄罗斯可以接受北约东扩,但它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北约的军事设施不能向俄罗斯边境推进,即北约不得在新成员国建立军事基地、部署军队和核武器,二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原苏联成员国不得加入北约。

美国的意思是:部不部署军队和核武器可以谈,但北约东扩的地域限制没得谈。

北约坚持门户开放原则,都有机会加入,而且那些国家是自愿申请加入的,美国没有理由把他们排除在外,这不符合北约精神。

又经过长达10个月的争论,经过6轮艰苦谈判,美俄终于基本达成了一致。

1997年5月,巴黎,叶利钦与北约16国元首及北约秘书长签署了《俄罗斯与北约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的基本文件》(以下简称《基本文件》)。

叶利钦与克林顿

这份长达16页的文件,主要解决了4个问题:确立了俄罗斯和北约合作目的、合作范围、磋商机制,明确了承诺。

前3个都是虚的,什么加强双方信任和合作,维护欧洲安全与稳定,增进交流与沟通等,最重要的是承诺部分——北约表示无计划、无打算、无理由在新成员国部署核武器(非永久性承诺)。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基本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俄罗斯认可了北约东扩。

《基本文件》维护了西方的安全利益,打消了申请入约国的疑虑,打破了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僵局,实现了北约平稳东扩的目的,巩固了西方冷战胜利的成果。

当然,俄罗斯的让步是有条件的。

按照克林顿的说法:我们要俄罗斯含着微笑把北约东扩吞下去,我们自己也得吞点什么。

美国给叶利钦的交换条件是:同意俄罗斯加入G7集团、巴黎俱乐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承诺帮助俄罗斯加入WTO,增加对俄罗斯的经济援助,除了世界银行的102亿美元贷款外,美国再提供不少于40亿美元的援助。

克林顿: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

按理说,《基本文件》为北约东扩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是美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然而,它在美国却受到了广泛批评。

支持北约东扩的人,如基辛格等认为,胜利者不必乞求失败者,美国推进北约东扩根本不必顾忌俄罗斯,反正迟早得翻脸,干就完了。

反对北约东扩的人,如乔治··凯南等认为,北约东扩刺激了俄罗斯反西方、好战的情绪,妨碍了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把俄罗斯逼向反面,从而开启了新冷战,这是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最致命的错误。

07

对俄罗斯而言,签署《基本文件》是无奈的选择。

一个虚弱、有求于西方的俄罗斯,是不可能在外交桌上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

《基本文件》反映了当时美俄两国的力量对比,衰落的俄罗斯无力阻挡北约东扩,不得不屈从于强大的美国,这也注定了《基本文件》的脆弱性。

一旦俄罗斯实力有所恢复,叶利钦的继任者不再亲西方,那它就很有可能掀桌子。

克林顿和普京

此后,北约完成了5次扩张:1999年波兰、捷克、匈牙利哥仨加入;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2007年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2017年黑山;2020年北马其顿。

几乎每一次扩张,都会引起俄罗斯的激烈反应。

今天的俄乌战争,就是最后的掀桌子。

【参考资料】

《北约东扩与美俄关系(1993—1997年)》

《论北约东扩——地缘政治与文明特性的双重分析》

《初定欧洲安全新格局——俄罗斯与北约签署相互关系基本文件》

《俄美分歧及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探析》

0 阅读:24

洋凝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