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月一号《南华早报》,爆出一则消息,中国成功的在太空中制造出了工业级的铌合金。
今天就围绕这件事来说一说。
首先解读一下这条消息。这个消息中,需要注意三个关键词,太空、工业级、铌合金。
太空好理解,先放到一边。
解释一下工业级。
所谓的工业级,指的是产品的精度,生产环境等等的生产条件和成品质量,都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要知道一款产品通常都是在实验室里诞生的,而实验室的条件要比现实的条件更加的理想化。
那么产品从实验室走出,放到现实中,进行工业生产是绝对不可行的。
其一是成本问题。
创造一个和实验室一样的环境来生产产品,这几乎是不现实的。
因为实验室的条件往往是脱离现实,更加理想化的条件。
就算是真的创造出来这种理想条件,成本将会无限拔高。
到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但凡有可以代替,就算是效果低一截,都会没有销路。
其二,这种理想化的生产条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注意,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生产条件将会被破坏。
也许这个环境就要重新进行建设。
这种生产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在大批量的生产中,没有人能保证百分百不出现问题。
而实验室因为小,好控制,就算是重新来过,也绝对会比工业生产重新来过要花费的少,或者说极少。
所以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是一道坎,而且是一道非常高的坎。
也就是说,一旦一个产品说达到了工业级,那么就意味着这款产品,已经可以进行量产了。
铌合金。
这三个字就算是合到一起,都知道,这就是以铌作为基础原料,然后加入其他元素混合而成的金属。
关键是这种金属有什么优点。
首先铌合金的可塑性非常的好,可以将这种金属拉成非常薄的薄板,甚至制作各种形状各异,构造很复杂的金属零件。
当然可塑性好的金属有很多,为什么铌合金可以上榜呢?
因为铌合金还容易加工,甚至对其进行焊接之后,表现出来的性能依然良好。
容易加工很容易理解,想怎么处理铌合金一般的工具都可以进行。
再有就是焊接,需要将两个部分粘合在一起,一般的条件也可以进行。
所以这三个特点加起来,就让铌合金变的弥足珍贵了。
而铌金属本身的熔点还特别的高,熔点达到了两千四百六十七度,关键在一千零九十三度到一千四百二十七度的范围内,强度还特别的高。
也就是说铌金属是一种耐高温材料,那么铌合金也成功的继承了这一优点。
所以铌合金一般在航空航天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做隔热材料,或者做结构材料等等。
除此之外铌合金还具备耐腐蚀,具备恒弹性,无铁磁等等的性能。
所以铌合金在超导领域,核反应堆材料,以及特殊弹性元件都有应用。
最关键一点,铌合金还便宜。
其实铌合金的研究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中国的研究也不算晚,在1958年也开始了生产工艺的研究。
到了1963年的时候,铌金属就已经达到了工业生产的要求,并进行了生产。
说道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
既然在上个世纪就能进行工业生产,那么现在提这个,是不是过了?
不过。工业级和铌合金了解了,再加上太空,这就了不得了。
太空
太空的环境更加理想,没有重力的干扰,材料内部的分子会更加的均匀,会体现出在重力情况下不一样的特点。
太空中的环境更加的纯粹,毕竟是真空环境。
当然在空间站中,是有空气的,但这种空气会比地面上的空气更加的纯粹,至少没有太多杂质的参与,让产品的纯度变的更高。
最后就是太空中的高辐射环境。
太空虽然是真空,但无时无刻都会有各种辐射线进行穿梭,这种穿梭无视飞船,能够穿透过去。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材料,会出现什么变化,都是出人意料的。
而这个出人意料,就意味着会偶尔诞生一些全新的特性,就算是没有,也会提高本身的原有的属性。
当然向着相反方向发展也是有可能的,但这给这种产品有了变化的可能。
关键一些初看是缺陷的特性,换个领域,也许就是好的呢?
这谁也不知道。
所以这三个关键字合到一起,就意味着中国在太空中制造的铌合金,是达到了工业级的要求。
在太空中诞生的铌合金,这不仅会颠覆一些航空航天技术,甚至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制造时代。
讲解一下产生的疑问疑问一,在太空中生产,这个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回答。
其一,你不行,我可以。
垄断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成本进行转嫁,让客户来买单。
比如过去被美国引以为傲的光刻机,五千多家企业提供零件,而且这些零件的供给还是很多国家提供的。
那么一台光刻机的时间成本,运输成本等等都会叠加在产品中,于是一台顶尖的光刻机价格,就买上了天价,上亿美元一台都不愁销路。
当然了,垄断是不可能长久的。
只要是人类研究出来的产品,被突破是迟早的问题。
如今的阿斯麦,也感觉到了这种危险。
其二,太空中的运输成本可以降低。
在太空中生产产品,最麻烦的是运输成本。
目前主要是通过火箭发射飞船来运输物品的,这种运输模式成本非常的高,往往以公斤来计算。
早之前美国送往太空一公斤物品,就需要花费五万四千美元。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控制在一公斤一万美元以下。
尤其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技术,让这一成本会进一步的压缩。
但在这里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
飞船的空间有限,运货的能力也不足。
而且火箭的发射,并不能做到想发射就发射,是需要时间进行安排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在突破中,而且有望很快突破。
比如中国的无人驾驶航天飞机——昊天,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出现。
昊天航天飞机是一种只要需要就可以进行发射,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工具。
当然了,昊天航天飞机的运载量不是很大,只有两吨。
但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趋向成熟的,两吨的运载量只是从零突破到一的实践,再往后发展就不会只有两吨了。
再有中国载人登月也进入了倒计时。
那么登陆到月球上,不是为了看风景,是为了科研,是为了月球上的资源。
也就是说,当人类踏足其他星体之后,运输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太空中的运输成本目前来看是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不会成为一个问题的。
其三、太空实验室成功了,意味着取得了数据,那么在地表上按照这个数据去建立工厂,进行生产是可行的。
所以太空实验成功,并不是说就得在太空中进行生产。
当然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太空中建立工厂,也不是不可以的。
只要将运输成本压下来,太空的生产条件会更加的自然,但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计划,而且前置的技术也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实现。
将问题在回到这次的太空实验中这次铌合金实验经过了三年时间的验证,怎么做的呢?
利用激光照射漂浮在真空室内的合金颗粒。
三年的时间里,一共换了三次样本和设备,最终制造出了符合工业应用要求的铌合金。
那么这种在太空条件下制作的铌合金具备什么特点呢?
首先是轻,其次是在高温下可以具备三倍以上的抗压强度。
轻这个特点,在航空航天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求。
毕竟飞行器的空间有限,轻就意味着可以空出更多的荷载。
高温抗压这个特点就更加好了,不说别的就说发动机,不管是航空发动机还是航天发动机,都是在高温环境中运行的。
所以高温材料是限制发动机发展的关键。
高温下三倍的抗压强度,这意味着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问题来了,那么之前在地面上就没有类似的工业级合金吗?
举个例子。
比如目前被普遍合成的铌硅合金,不管如何优秀,但有着致命的两个缺陷。
其一,需要在一千六百度的高温下,进行一百小时的生长,才可以得到。
一千六百度的高温,什么样的工厂在这个温度下都会退缩的。
关键是一百个小时的生长,太慢了。
生产的成本会加大很多的。
其二,就算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生产出了铌硅合金,有着非常大的缺陷。
在室温下这种合金非常的脆弱。
脆弱二字,在工业生产中,显然就是不符合标准的代名词。
比如应用到发动机上,工厂会直接将原料丢到垃圾堆里,不会看上一眼的。
那么这次中国在太空中的实验,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办法,将该种合金的室温强度拉高了三倍,而且完全满足了发动机生产的需要条件。
所以铌合金一旦在中国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就意味着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将实现重大突破,并占据非常大的优势。
而对于中国的材料学来说,将是一次重大突破。
要知道中国在材料学领域中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那么这次的突破,让中国开创出一种全新的制造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