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毅在临终之际托付王震:此人曾要杀我,千万不要亏待他

时光浅浅流淌 2024-12-19 18:00:14

引言:世人皆知秦皇一心求仙,却不知嬴政曾经手撕蛟龙!秦始皇四十五年,游至会稽,还给这块神奇的地界写下一篇"首发朋友圈",文中内容实在惊人!不禁让人好奇这位千古一帝,究竟经历了什么?不妨让我们从头道来。

一、秦始皇东巡之谜

世人皆知秦始皇东巡,却不知这次行程颇为蹊跷。东巡前一日,嬴政召来了太史令胡毋敬,细细询问东海之事。胡毋敬恭敬地向始皇帝禀报:"陛下,臣听闻东海之滨有三神山,山中仙人食松花可长生不死。"嬴政闻之,眼中精光四射。

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四十五年,秦始皇率领大军东巡,队伍浩浩荡荡从咸阳出发,一路往东而行。这支队伍非同一般,光是随行的护卫就有数千人。巡视队伍所经之处,老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队伍来到齐地,当地官员献上一份奏报,说在东海之滨发现了疑似蛟龙的生物。秦始皇闻讯大喜,立即改道前往。据《史记》记载,当日天气阴沉,海面波涛汹涌。嬴政站在海边,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远方。忽然间,海面翻涌,一条巨大的生物破水而出!

随行的太史令胡毋敬连忙上前禀报:"陛下,此物形似蛟龙,想必就是传说中的神物!"嬴政不顾众臣劝阻,命人取来弓箭,亲自射杀了这条"蛟龙"。事后经查验,这不过是一条体型巨大的鲨鱼。

东巡继续,队伍抵达会稽。这里山川秀美,嬴政登上山顶,命人立石刻文。这篇石刻被后人称为《会稽刻石》,内容记载了秦始皇东巡时的所见所闻。石刻中提到:"临臨兹土,惟先王之迹。"意思是说他来到这片土地,追寻先王的足迹。

这次东巡,秦始皇还做了一件大事。他派遣方士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为的就是寻找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徐福带着庞大的船队驶向东海,此后再无消息传回。有传言说徐福到达了日本,在那里开创了新的文明,但这些都无确切史料佐证。

东巡归来后不久,秦始皇又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巡。这一次,他要亲自去寻找传说中的三神山。可惜天不遂人愿,在第二次东巡途中,秦始皇突然驾崩于沙丘平台。临终前,他还在惦记着那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

二、会稽山上的神秘石刻

世人皆知秦始皇在会稽山上留下石刻,却不知这块石刻竟然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经历。据《史记》记载,始皇四十五年冬,秦始皇登上会稽山,命人刻石立碑。当时负责刻石的工匠名叫李诚,此人原是齐国工部的能工巧匠,善于刻石镌文。

当年李诚接到这项任务时,正值寒冬腊月。会稽山上北风呼啸,李诚带着十几名徒弟日夜赶工。为了让石刻经久不衰,他们特意选用了一块质地坚硬的青石。这块石头有三丈多高,据说是从附近的采石场运来的,光是运送就花了整整七天时间。

公元前210年腊月初八,李诚终于完成了这块石刻。据《吴郡志》记载,这块石刻共有三百余字,字体雄浑有力,笔画如龙蛇飞舞。石刻的内容主要记述了秦始皇东巡的功绩,其中还特别提到了一件趣事。

原来在刻石之前,秦始皇曾在会稽山上遇到一位老渔夫。这位老渔夫告诉始皇帝,会稽山下的海边经常能看到仙人乘云驾雾而来。嬴政听后大为兴奋,立即命人在山顶搭建了一座木台,准备亲自观察。

这座木台搭建得很是讲究,高约二丈,四周还用丝绸围着。秦始皇在木台上整整待了三天三夜,可惜并未见到传说中的仙人。不过在第三天的清晨,确实有一团白雾从海面升起,形状酷似一条腾飞的龙。秦始皇见状,立即命人将此景刻在石头上。

石刻完工后不久,秦始皇便启程返回咸阳。临行前,他特意命令会稽郡守要好生保护这块石刻。为了防止石刻被雨水侵蚀,当地官员还特意在石刻上方修建了一座小亭子,名叫"望仙亭"。

后来发生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秦朝灭亡后,有人想要毁掉这块石刻。当地一位姓吴的老者得知后,连夜赶到山上,用草席将石刻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又在外面涂上了一层泥浆。等到那些想要毁坏石刻的人来到时,竟然完全认不出这块"泥墙"下面藏着秦始皇的石刻。

据《会稽县志》记载,直到汉武帝时期,当地官员才小心翼翼地清理掉了石刻表面的泥浆。石刻重见天日后,汉武帝还特意派人前来拓印,并将拓片带回长安,收藏在皇宫的藏书阁中。这块石刻虽然历经沧桑,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历史文物。

三、徐福东渡寻仙之谜

世人皆知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却不知这支队伍的准备工作竟然耗时整整三年。据《齐太史公书》记载,公元前215年,徐福就开始在齐地筹备东渡事宜。当时他派人走访了东海沿岸的每一个渔村,向老渔民们打听海上航行的经验。

徐福此人在齐地颇有声望,据说能掐会算,还精通各种药草。有一次,秦始皇东巡到齐地时,徐福献上一份"长生药方",说是得自海外仙人所授。这份药方中记载着各种神奇的药材,其中就包括传说中的"蓬莱仙草"。

公元前213年春天,徐福在海边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造船厂。据《琅琊志》记载,这座船厂方圆十里,同时可以建造数十艘大船。为了选用最好的木材,徐福还特意派人到南方去找寻数百年的楠木。光是运送木材,就用了整整半年时间。

造船工程浩大,光是工匠就有数百人。每一艘大船都要用上好的铁钉固定,据说光是铁钉就用了数万枚。船只造好后,徐福又开始挑选随行人员。根据《史记》记载,这些童男童女都是精心挑选的,年龄都在十二到十五岁之间,个个身强体壮。

公元前210年八月,徐福的船队终于整装待发。据《会稽记》记载,这支船队共有六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载满了粮食、种子和各种工具。临行前,秦始皇特意来到海边送行,还赐给徐福一面金印,上面刻着"东方天使"四个字。

船队出发的那天,恰逢满月,海面平静如镜。据当时在场的一位老渔民回忆,船队浩浩荡荡,延绵数里,船帆如云,蔚为壮观。徐福站在最大的一艘船上,手持罗盘,指引方向。

船队出发后,一个月内还有信使往返报信。据说第一个月里,船队遇到了几次风暴,但都安然渡过。到了第二个月,信使带来消息说发现了一座岛屿,岛上树木茂盛,还有清泉流淌。但是这个消息传回后,再也没有任何船队的音讯。

关于徐福船队的最终去向,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们到达了日本,有人说去了朝鲜半岛,还有人说船队在途中遇难。在日本奈良县,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徐福庙",庙中供奉着徐福的塑像。每年都有不少中国游客前往参观。

据《倭国志》记载,在日本九州岛的一些古老村落中,至今还流传着一些与徐福有关的传说。当地人说他们的祖先就是跟随徐福来到这里的,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冶炼技术,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神秘的三神山传说

世人皆知三神山之说由来已久,却不知这个传说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东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分别名为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山不是固定在海底的,而是像浮萍一样漂浮在海面上。

在齐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在齐威王时期,有一位名叫徐真的渔夫,曾经亲眼见过三神山。那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早晨,徐真驾着小船出海打鱼。忽然间,海面上升起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周围云雾缭绕,仙鹤飞舞。徐真揉了揉眼睛,等他再看时,那座宫殿已经消失不见。

这个故事很快传到了齐威王耳中。齐威王立即派人寻访徐真,并命他带路去寻找三神山。可是任凭他们如何搜寻,都找不到那座神奇的山岛。后来有位老渔民说,三神山是会移动的,每当有凡人靠近时,它就会沉入海底。

到了战国时期,燕昭王也对三神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燕史补》记载,燕昭王派遣名将秦冶率领大船队出海寻找三神山。秦冶在海上漂泊了整整一年,途中遇到了许多奇特的岛屿,但都不是传说中的三神山。

有一次,秦冶的船队遇到了一位自称是"海上仙人"的怪人。这个人告诉秦冶,想要找到三神山,必须在望月之夜,用纯金打造的钩子去"钓"海底的山峰。秦冶果然按照他说的去做,可惜最后什么都没有钓到。

关于三神山的具体位置,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在渤海湾附近,有人说在东海深处,还有人说在日本群岛周边。据《齐记》记载,在秦始皇之前,就有不少人出海寻找过三神山,但都无功而返。

在先秦典籍中,对三神山的描述十分神奇。据说山上有各种仙草灵芝,食用后可以长生不老。山中的仙人骑着白鹤往来,山脚下有玉质的阶梯直通山顶。山顶上建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殿中藏有不死之药。

秦始皇在得知三神山的传说后,曾多次派人出海寻找。据《秦记》记载,仅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到四十五年间,就先后派出过五批船队。这些船队有的在海上遇难,有的空手而归,有的干脆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据《琅琊记事》记载,每当秦始皇派船队出海时,都会特意准备大量的黄金和美玉。因为传说中,三神山的仙人最喜欢这些珍宝。如果能用珍宝打动仙人,说不定就能得到长生不老药。可惜这些黄金美玉最终都沉入了海底,成了鱼虾的玩物。

五、始皇帝最后的东巡之旅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启程进行他在世时的最后一次东巡。据《秦纪》记载,这次东巡的规模空前浩大,随行人员多达三千余人。车队从咸阳出发,沿着当年修建的驰道向东行进。

这次东巡的路线与以往不同。以前秦始皇东巡必经的城邑,这次都被刻意避开。据《东方记事》记载,车队专门走偏僻的道路,所经之处,当地官员提前三日清空道路,禁止百姓围观。这种反常的安排引起了不少猜测。

车队首先来到了泰山脚下。与前几次东巡不同的是,这次秦始皇并未登山封禅,只是在山下的行宫中停留了三日。据当时随行的御医赵高记载,秦始皇在泰山行宫期间,每天都要服用大量丹药。

离开泰山后,车队继续东行,来到了琅琊台。据《琅琊记》记载,秦始皇在琅琊台停留期间,曾召见了一位来自东海边的方士。这位方士自称在海上见到过一座金光闪闪的岛屿,岛上有不死之药。秦始皇立即派出一支小船队前往查探,可惜最终无功而返。

九月初,车队抵达了句章(今浙江宁波)。在这里发生了一件意外。据随行史官记载,有一天夜里,忽然刮起大风,秦始皇下榻的行宫屋顶被掀翻。当地方士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建议秦始皇立即返回咸阳,但这个建议被当场否决。

车队继续南下,来到会稽山。与前次东巡时的意气风发不同,这次秦始皇并未亲自登山,而是派人在山下搭建法坛,举行祭祀仪式。据《会稽杂记》记载,祭祀持续了整整三天,期间焚烧了大量珍贵的香料和丝绸。

十月,车队开始返回。在经过沙丘时(今河北广宗),秦始皇的病情突然恶化。据《秦末纪事》记载,当时赵高和李斯连夜修改了一份诏书,对外宣称始皇帝因处理政务过度劳累,暂时在沙丘休息。实际上,秦始皇已经驾崩。

为了防止消息泄露,赵高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命人在载有始皇帝灵柩的车驾后面,挂上一车咸鱼,以掩盖异味。同时下令沿途不得停留,昼夜兼程赶路。据记载,车队从沙丘返回咸阳,仅用了七天时间。

这次东巡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据《秦史》记载,秦始皇在临终前,曾命人取出一份密封多年的竹简。这份竹简是当年齐国方士所留,上面记载着一个神秘的预言。可惜这份竹简的具体内容,已经随着秦朝的灭亡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