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丨要善“相”,不要忘“疑”——谈兵法“慧”处世(36)

真言贞语 2024-08-28 20:38:53

要善“相”,不要忘“疑”

——谈兵法“慧”处世(36)

文/路秀儒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孙子兵法·行军篇》提出了“相敌三十二法”,意在通过周密的战场侦察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分析推理,对敌人的真实情况和意图做出正确判断,防止被敌方的假象所迷惑。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战场感知的手段和推理判断的方法在不断创新和拓展,但孙子提出的分析判断敌情的思维方法、基本原则,在今天仍没有过时。特别是那种拨开云雾看天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力”与“脑功”,对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鉴别真伪、判定虚实、辨析良莠、区分善恶,有着特别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价值。

和平时期,盛世之中,风平浪静的水面之下难免会有一些“暗礁”和“漩涡”。比如,有唯利是图者的“套路”把戏,有诈骗犯罪分子布下的绊索陷阱,也有敌对势力的拉拢策反,等等。如果没有必要的“敌情”意识,没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就容易被人利用、上当吃亏,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特别是作为“领队”唐僧,始终是那些擅长变身、善施障眼法的妖魔鬼怪竞相“围猎”的目标,既有多次险些被暗算之惊,又有屡屡受骗后陷入魔掌之险。如果不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金箍棒”,唐僧早就成了妖精们餐桌上享用的“长生不老肉”了。

当疑不疑,前路必歧;当见不见,魔笼必陷。人生活在凡世间,要确保自己化险为安、远离患端,不变成别人的“唐僧餐”,光有法律这根“金箍棒”撑腰、护航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打造一双装在自己头上、与大脑相连接的“火眼金睛”。

那么,这双“火眼金睛”怎么打造呢?孙子的“相敌三十二”法,告诉了人们在战场精准“相敌”的系列“秘籍”,比如:如何依据敌人摆兵布阵动向判断敌情;如何依据自然现象的变化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战场的影响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敌人的言谈举止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敌人士卒的状态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敌人营垒的表象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敌方秩序等表现判断敌情,等等。隔行不隔理,如果人们把孙子“相敌”的精髓要义领悟透了、把握准了,那么,离“火眼金睛”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作者简介】路秀儒,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大校。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