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园地精美古钱币拍品图赏

采春谈文化 2025-04-10 06:54:38

Lot.1017

平肩空首布 “少曲市南”

尺寸:83.9×45.7mm 重量:20.8g

说明:少曲市南”平肩空首布,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平肩空首布的少见品种,其形如小铲,首部中空,肩平足弧。今学界对其文字主要有两种释读:一释为“少曲市南”,“少曲”为韩国古城名,今在河南孟县;二释为“市南少化”,“少”为“小”之意,“化”即“货”。同类空首布还有“少曲市中”、“少曲市北”、“少曲市西”和“少曲市东”,形制均接近,可能为管理集市的司市所铸造。首部有裂。

RMB:100,000-200,000

Lot.1033

“平台”背“十二铢” 小型三孔布

尺寸:54.5×1.4mm 重量:7.2g

说明:此“平台”背“十二铢” 小型三孔布,为战国晚期赵国铸币, 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其形制源于农具“钱镈”,通高54.5毫米,重7.2克,三孔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孔缘残留范铸形成的凸起线。正面篆书“平台”指赵国北部军事重镇(今河北邢台平乡县),背文"十二铢"实测重7.2克,与战国衡制1铢=0.6克换 算精准。有修。

RMB:300,000-500,000

Lot.1034

楚 钱权 圜

尺寸:53.4×1.5mm

重量:15.3g

说明:战国时期楚国寰钱形铜权,钱的型状,铜权之用,上为铸造阴文“圜”,或为早期铜权和寰钱过渡期间的产物,目前有记录的实物及网上图片总数在10枚以内,为研究楚国早期货币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园地评级,极美 85

RMB:80,000-120,000

Lot.1058

五代十国 永隆通宝 背闽

尺寸:38.6×3.8mm 重量:26.8g

说明:五代十国时期,南闽第四主王延羲永隆年间铸永隆通宝大钱。钱文粗犷,个体硕大厚重,面文直读,背上有“闽”字代表政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泉州三中和承天寺后院曾多次出土“永隆通宝”钱范,《十国纪年•闺史》记载:“王延羲永隆四年八月,铸永隆通宝大铁钱,一当铅钱百。”永隆通宝铜钱更为稀见,目前存世仅见一二枚,为五代十国最为珍罕的钱币之一。园地评级,美80-03【赔付阶梯: Ⅶ 50万元】

RMB:250,000-500,000

Lot.1059

五代楚 乾封泉宝 背天铁母

尺寸:40.7×5.4mm 重量:44.0g

说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楚王马殷铸乾封泉宝铜铁大钱,铁钱为当时主要流通货币,量大且版式众多。铜钱背文有 “天”“策”“天府”三种,都是历代古钱币重要的纲目品种,五十名珍之一。背天府自民国钱谱就有收录,然今未见开门实物面世。十余年前长沙发现一枚背策,随即被藏家高价购藏,至今秘不示人。背天目前所见开门实物此为第三枚,至今已出版的各类钱谱定性均为铁母。网上能公开搜索到的资料是2016年的拍卖记录,成交价含手续费165.9万,为一枚传世品背天,据闻是日本回流。

五代楚王府所在地位于今湖南长沙市境内,后梁开平四年太祖朱温加封马殷为天策上将军,目前存世的天策府宝,即为此特意铸造的纪念币。这枚乾封泉宝背天钱铸工精湛,钱文古朴洒脱,钱体浑厚,铸造风格和天策府宝相似,但数量远少于天策府宝,若为铁母,数量不至于如此罕见,或是开炉铸铁钱之前试铸品。这枚版别和另外所见2枚明显不同,宝字为八足贝,另外二枚寳字为折足贝,面文其它三字也有变化,目前为仅见品。园地评级,美82.【赔付阶梯: Ⅶ 100万元】

RMB:600,000-1,200,000

Lot.1087

宋 临安府行用 准叁伯文省

尺寸:68.7×2.7mm 重量:21.5g

说明:铜质钱牌,长68.7毫米,厚2.7毫米,重21.5 克。古泉五十名珍。钱牌为南宋时期特殊的兑换用钱,正面楷书"临安府行用",笔划清晰;" 准叁伯文省"为三百文之意,“准”为“平”, “省”为“省佰”。钱牌分为铜质和铅质,面文记值多样。但钱牌流通不畅,最终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存世稀少。《宋史·度宗本纪》记有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七月,“督州县严钱法,禁 民间用牌帖(钱牌)”的颁令。此钱牌包浆熟美,文字洒脱有力,在同类属于精品。

RMB:250,000-450,000

Lot.1090

元 大元国宝 背至大

尺寸:45.9×2.6mm 重量:19.9g

说明:此枚“大元国宝”背“至大”钱币,为元代铸币之珍品。其直径45.9毫米,厚2.6毫米,重19.9克,形制规整,铜质精良, 钱体包浆醇厚,字口清晰。钱文楷书“大元国宝”四字端庄雄浑,背穿上下 “至大”二字,应为元武宗至大年间(1308- 1311年)(也有一说为“至元”二字)。大元国宝背双龙更为多见,背纯文字者极少。元朝主要流通纸币,铜钱发行较 少,且此类钱币多为象征性发行或赏赐之用,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此钱原为日本著名泉币收藏家塚本浩晴旧藏。塚本氏毕生致力于东亚钱币研究,其收藏以稀有性与学术价值著称。钱币曾收录于《中国泉币学社例会记录》拓片原物,该文献为民国时期中国泉币学社的核心资料,记录了当时泉界的重要发现与 研究成果,此钱位列其中,足证其早年已被学界认可。此外,它亦载于《田中会长在任十年祝贺泉谱》第四十二页。此泉谱为日本泉币界纪念田中启文会长而编纂,收录东亚历代珍泉,此钱入选,进一步凸显其国际影响力与收藏地位。综观此钱,其历史背景、存世稀缺性及传承脉络均属上乘。作为元代特殊性质钱币的见证,它不仅体现了元朝至大年间货 币改革的历史重要记录,更因名家递藏与权威著录,成为兼具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泉界重器,堪称蒙元钱币收藏中的瑰宝。园地评级,美 82【赔付阶梯: Ⅶ 100万元】

RMB:400,000-1,200,000

Lot.1131

清 天聪汗钱

尺寸:44.6×2.8mm 重量:30.6g

说明:园地评级,极美 88

RMB:50,000-150,000

Lot.1217

清 咸丰元宝 宝源当五百 刻花

尺寸:55.3×3.8mm 重量:53.7g

说明:极美品

RMB:120,000-280,000

Lot.1218

清 咸丰元宝 宝源当五百 母钱

尺寸:57.0×4.2mm 重量:64.1g

说明:咸丰初年,太平天国发展迅猛,并建都于南京,滇铜因道路阻断而无法运往内地,清政府财政极端困难,为了应对大量的军饷开销,以及铜料的短缺,清政府于咸丰三年开始铸造大钱来弥补财政亏空,宝源局和宝泉局率先开始铸造大钱,常见的宝源局大钱有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等面值。此枚咸丰宝源当五百,铜质细腻,文字挺拔,穿口利落,包浆醇厚,乃京局当五百母钱的标准器,极具收藏与研究价值。穿口有牛毛铸纹,声音好

RMB:200,000-350,000

Lot.1220

清 咸丰元宝 宝泉当千

尺寸:61.0×3.8mm 重量:70.8g

说明:园地评级,极美 88

RMB:60,000-120,000

Lot.1223

清 咸丰元宝 宝泉星月当千 刻花

尺寸:60.0×3.9mm 重量:62.9g

说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克勤郡王庆惠及文瑞铸,特有星月标记。咸丰四年三月十四日,庆惠等折中提到:“其鼓铸之法,即仿宝泉、宝源二局办理,专造当千、当五百、当百、当五十四项,磨炉精工,俾人人知所宝贵。”同年三月十八日折中又提及:“谨拟局名恭候钦定:宝通、宝恒、宝盛、宝泰。”但据《东华录》同年四月三日所述:“所请颁给印信钦定局名,是欲于宝泉、宝源两局之外另立一局,殊属非是,着不准行”。因此张絅伯《咸丰大钱考》认为“克勤郡王意欲另设专局鼓铸大钱未准,故沿用宝泉字样,特加星月标记,以示区别耳。”据庆惠以后的奏折,(同年)六月初七日,请铸当二百、三百、四百大钱。六月二十四日,当千、当五百停铸,当四百、三百、二百大钱亦停铸。至八月十六日奉上谕:“所有庆惠等现设局着即停止”。因此星月当千为克勤郡王铸钱中面值最大,福(蝠)禄花纹的精美刻花,使此泉更具观赏性,更是绝佳的艺术品。(评级后台备注,极轻微牛毛裂,轻微不平,声音好)

RMB:120,000-250,000

Lot.1224

清 咸丰元宝 宝源当千 母钱刻花

尺寸:63.5~64.0×4.1~4.4mm 重量:71.1g

说明:咸丰元宝背宝源当千母钱刻花,钱面楷书直读,背穿上下汉文“当千”,左右满文“宝源”,字体遒劲有力。咸丰年间,清政府因太平天国运动与鸦片战争导致财政拮据,被迫增发大钱以缓解危机。宝源局作为中央直属铸币机构,承担了铸造高值钱币的任务。此钱“当千”面值为最大者,或因战乱未能广泛流通,故存世品中的母钱所见极少,刻花更是难得,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此钱保存状态良好,包浆醇厚自然,边有多重刻花图案,地章亦为满工花草等图案,展现了晚清货币的铸造和刻工的精湛。疑似约十点方向处有修。

RMB:250,000-500,000

Lot.1225

清 咸丰元宝 宝河当千

尺寸:59.7~60.0×4.3~4.6mm 重量:77.3g

说明: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宝河局在河南开封府设立,历经康熙雍正等朝皆铸造钱币。到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七月,宝河局开铸大钱,计有当千、当五百、当百、当五十、当十等,成为系列。当百以上的大钱,存世不多;特别当五百和当千大钱,已发现部分版式,几未流通发行。此宝河当千大钱直径达60毫米,重77.3克,属咸丰钱中形制最大者,是研究清代货币制度与铸造工艺的重要实物,亦是藏家竞相追逐的瑰宝。

RMB:100,000-250,000

Lot.1229

宋 福德长寿 本命元神 花钱

尺寸:53.7×3.2mm 重量:39.9g

说明:宋代道教题材花钱。正面楷书“福德长寿”四字,行楷书法,极具审美价值。背面星官戴通天冠,手持笏板,衣纹繁杂。穿上有“本命元神”四字,左有生肖图案,此钱为生肖“蛇”。此钱整体包浆入骨,文字图案清晰。园地评级,极美 88

RMB:80,000-120,000

Lot.1251

明 双龙 花钱 大型

尺寸:89.6×5.2mm 重量:226.9g

说明:此枚明代大型双龙花钱形制厚重,直径近90毫米,厚5毫米以上,重量达226.9克,体量罕见。钱体以双龙戏珠为主题纹饰,龙身蜿蜒遒劲,鳞爪分明,祥云环绕其间,整体铸造工艺精湛,细节层次分明。作为非流通民俗钱币,此类花钱常用于祈福辟邪或彰显身份,双龙图案既象征帝王威仪,亦蕴含阴阳调和之意。背为光背无文,具有明代钱币的形制特征。其硕大的尺寸与重量,不仅体现了明代铸币技术的高超水平,更暗示了持有者的特殊地位或隆重用途,收藏与文化价值俱高。园地评级,美 82

RMB:30,000-80,000

Lot.1253

清 万寿无疆 背大雅 宫钱

尺寸:63.4×11.0mm 重量:242.5g

说明:万寿无疆背大雅宫钱,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官炉特铸之祝寿纪念宫钱,钱体极为厚重,重量达240g以上,远超普通流通钱币。面文楷书直读“万寿无疆”,乃慈禧之御笔,为祝寿帝王长寿之吉语,寓意江山永固、福寿绵长,笔法遒劲有力;背面“大雅”二字为篆书。“大雅”取自《诗经》中的“大雅”篇章,象征礼乐昌明,亦源自慈禧的书斋名“大雅斋”,体现皇家尊崇与雅正之风。清代宫钱作为宫廷专用钱币,多用于装饰、赏赐、祭祀或庆典,对铸造工艺和铜质要求考究。此品文字端庄,字口深峻,包浆自然老道,整体大气磅礴,尽显皇家气息,属清代宫钱的大名誉品。

RMB:600,000-1,200,000

Lot.1259

清 乾隆重宝 宝泉龙凤图 花钱

尺寸:52.4×2.1mm 重量:32.0g

说明:园地评级,极美 88

RMB:30,000-100,000

Lot.1281

清 福禄祯祥 花钱

尺寸:59.2×3.8mm 重量:80.9g

说明:此枚清代大型花钱形制厚重,属同类花钱中尺寸硕大、工艺精湛者。钱体以精黄铜铸造,包浆醇厚古朴,色泽莹润悦目,历经百年传承仍保存完好,实属难得。钱面布局端稳大气,正面楷书福禄祯祥四字直读,字体遒劲浑厚。寓意吉祥圆满——“福”在眼前,加官进“禄”,“祯祥”则昭示瑞兆安康,四字凝聚了传统民俗对美好生活的极致祈愿。背面纹饰则用物寓意长寿、福禄(鹿),与正面文字相呼应。此类吉语花钱多为官炉所铸,存世稀少,且此枚品相一流,收藏佳品。园地评级,极美 88

RMB:80,000-180,000

Lot.1333

南宋 陈二郎十分金 十两金锭

尺寸:74.1×50.5mm 重量:371.6g

说明:宋高宗赵构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临安,随着都城的建设扩大,各地各行各业的人群不断迁入,极大的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民间流通的铜钱已经远不能满足大额支付,再加上各地方政府上供及大宗商业贸易需要,自汉唐以来的金银货币在南宋时期的使用达到顶峰。目前存世南宋银铤大小各类名目的品种上百种,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发现,数量以万计,足见当时流通使用之广泛。大型二十五两及十两金铤因其珍贵性极少参与民间流通,多为皇家赏赐及富贵人家储存之用。“陈二郎”铭文金银铤在宋铤上最为常见,也侧面说明此款识在当时信誉卓越且被官民认可。本次拍卖的十两型陈二郎十分金,造型标准,历经八百多年风雨文字戳记仍清晰如初,实属可遇而不可求之珍品。

RMB:300,000-500,000

Lot.1334

清 光绪三十四年湖南永兴县 五十两银锭

重量:1867.6g

说明:永兴县,光绪三十四年六月,李源茂,五十两银锭。永兴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为郴州市下辖县,今以冶炼银闻名全国。湖南五十两银锭是存世所有清代地方大宝中最少见的,因形状像倒置的乌龟壳,而得“龟宝”之美誉。此锭包浆自然老道,唯文字戳记稍浅,永兴县地名出现在湖南大小银锭上都比较少,弥足珍贵。园地评级:AU50

RMB:400,000-600,000

Lot.1385

清中晚期 鬲式炉

尺寸:69×150mm 重量:1597g

RMB:5,000-15,000

Lot.1389

清中晚期 狮耳炉

尺寸:103.7×88.2mm 重量:845g

说明:园地评级,极美 88,原配炉座

RMB:5,000-15,000

Lot.1421

清 鎏金绿度母

尺寸:110mm 重量:360.4g

RMB:20,000-80,000

——古泉园地

0 阅读:3

采春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