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水平如何?著名诗人余光中称:他被捧得太高了

书生爱丽丝 2020-10-29 13:44:19

朱自清的散文一直以优美清新著称,以其“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他的散文韵致无穷,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读之令人心醉沉迷,让人钦佩。

《荷塘月色》,感情真挚细腻;《背影》,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历来一直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 在“五四”时期散文、小品“极一时之盛”“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但是对于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评价,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素伯说散文集《背影》给人以“芳香的迷醉”,叶圣陶说《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文,“都有点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不怎么自然”。这几篇散文“论文字,平稳清楚,找不出一点差池,可是总觉得缺少一个灵魂,一种口语里所包含的生气”。旅美学人夏志清,则认为《荷塘月色》这些文字“‘美’得化不开……读了实在令人肉麻”。

值得一提的是,余光中的评价倒很是尖锐。余光中是台湾著名诗人,也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他认为朱自清散文往往流于浅白、累赘,被捧得太高,甚至说是浪得虚名的假大师。对朱自清散文的分析,也指出了很多技术上的毛病,不大符合某些文艺的原则。

像是《荷塘月色》,从第四段起,十一句话中用了十四个比喻。余光中认为除了第三句,微风送来清香,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用得比较好。第八句写“丛生的灌木,落下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地如鬼一般”是寓美于丑,别的大多写得稀巴烂。

在余光中看来,朱自清并不擅长比喻和联想。一用到比喻,就是各种“少女”、“少妇”、“美人”、“歌女”、“仙女”。用得太频繁,让人感觉有点“低俗”。他写的东西,大多是自己的情绪、内心,像是一个人对自己心灵的呓语,既不反映社会现实,又不包藏智慧哲理,甚至都不能很好的传播知识。

而《背影》一文虽有有散文佳作之誉,但其实不无瑕疵,有点太过伤感。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泪,未免太多了一点,放到今天,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还这么容易流泪。

笔者认为,今日的少年可以多读一点坚毅豪壮的作品,不必读太多哀伤的文章。但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非常经典的课文,继续留在语文课本中也没有坏处。不知大家如何看待?欢迎交流!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 2020-10-30 00:19

    虽然也是大师,但是你一个面点师批评厨师,有点不对劲

书生爱丽丝

简介:历史揭秘,分享史事,从历史中汲取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