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姥姥的外孙》温暖现实主义的治愈力量

拖鞋哥MFA考研 2024-09-08 16:37:26

《姥姥的外孙》自8月2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以来,票房超过了8000万元人民币,预测内地总票房将突破1亿人民币。虽然未成为像《异形:夺命舰》一样的爆款,但是它凭借豆瓣高达9.0的评分获得了各方的称赞。对泰国本土而言,该片今年4月在泰国上映后票房突破10亿泰铢,成为泰国影史上票房前五的电影。这样一部讲述生活在泰国的移民家庭的故事,为何能引发如此高的评价、得到如此广泛的共情?

去电影院观看《姥姥的外孙》成为一次温暖现实主义的情感体验,本人和同行者都被影片中真挚的情感所打动,影院中也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啜泣声,可以算作今年最为催泪的院线电影。但这部影片却毫无煽情的嫌疑,在日常生活流中所带出的情感也并非泛滥的,而是复杂和节制的。在观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想每个人都会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往事,并且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之中,拥有情感奔涌而来的体验和想要回家看望老人的冲动。

以生活流带出现实主义话题

《姥姥的外孙》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一个中途退学以游戏直播为生的外孙在得知姥姥得了癌症后,想要获得姥姥留下的遗产,于是搬到姥姥家悉心照料,在这一过程中和姥姥产生了羁绊和情感。影片的英文名为《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非常直白地揭示了影片的叙事核心。

作为影片的切口,“家庭遗产分割”带出了祖孙三代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身份认同。男主角的母亲是家中最不受重视的女性,她的另外两个兄弟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母亲的特别照料,一个是靠炒股票为生并因此发财的大哥,另一个是四处欠债毫无作为的弟弟。姥姥最后将房子留给了最需要它的小弟也是因为他需要这笔钱来还清欠款,这引发了大哥的不满,也让男主角感到自己并不是姥姥心中的第一位。而姥姥的处境其实也和母亲一样,她在向自己的大哥求助,想要100万来为自己买墓地的时候遭到了大哥一家的拒绝,并且家中重男轻女的思想让姥姥的父母同样也是把家产留给了大哥。大哥的无情给姥姥带来的伤害让她反思自己的行为,而姥姥在男主角小的时候就每年为他存好了钱,到她过世时刚好存够了100万。男主角在得知这一真相时深受感动,原来姥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个家庭所考虑,她自己是付出最多的一个人,所以他决定用自己这100万为姥姥买下了一块墓地。

尽管影片中存在着各种冲突,包括姥姥和子女的冲突、男主角和母亲的冲突、母亲和兄弟之间的冲突,但是影片都未放大冲突的戏剧性,而是选择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诸多复杂的议题。作为生活在泰国的华裔移民家庭,已经在泰国生活了四代,四代之间的矛盾通过语言(姥姥说潮汕话,大儿子的女儿甚至说的全是英文)、生活细节、价值观念等因素表现出来,以生活流带出现实主义话题,这成为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叙事核心。

在感动中反思现实本身

如果说现实主义可以分为几类,那么一类是理想现实主义,另一类是批判现实主义,还有一类是近年来在中国学界比较热门的“温暖现实主义”。胡智锋等人认为,温暖现实主义能够给人带来感动和暖意,让人在困境中不感到绝望,得到心灵上的抚慰。《姥姥的外孙》即属于温暖现实主义一类,它能够带来治愈人心的积极力量,让观众在受到触动的同时对现实议题进行思考。

在温暖现实主义的话语中,重要的是和文化的关联、对批判的认知和对人类价值的思考。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整体看人类的戾气是上升的,温暖现实主义的主要目的就是清除戾气给人带来的精神上出现的残忍。这是文学、艺术,特别是影视的社会责任,影视创作不单单是创作者个人情绪的发泄和商业化的载体,还应对这个社会承担着功能。

《姥姥的外孙》就具备这样的功能,它能够引发中泰两国观众的共鸣也是基于同样的文化底色。影片中的华裔家庭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是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相契合的,它所批判的现实话题也是在中国比较普遍的议题。具体而言,电影所呈现出的遗产分割话题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已经看到过,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其引发出的代际沟通、临终关怀、身份认同、重男轻女等价值观也是存在于中国社会当中的。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代际之间的差异缺乏明显的关注,代与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出现了所谓的“代沟”,这导致了情感的缺失和家族纽带的断裂。

《姥姥的外孙》以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反思了这样的现实议题,重建了家庭纽带和代际之间的情感交流。它不断地提醒我们,在社会交往之外,家庭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坚固的堡垒,我们不应在个人成长、社会地位跃迁之后抛弃掉习以为常的家族情感,更不应该为了利益而伤害家人。这是作为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姥姥的外孙》带给我们的启示。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