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部经典的革命样板戏,名为《红色娘子军》,描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人民的斗争生活,红色娘子军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是冯白驹领导的琼崖苏区红三团下属的一支武装力量,今天我们要讲就是领导海南地区武装斗争的冯白驹同志。

冯白驹是海南琼山人,生于1903年。
冯白驹的父亲是一名石匠,靠着精湛的手艺养活全家,冯白驹的母亲则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虽然生活不是很宽裕,但父母还是坚持供冯白驹读书,冯白驹深知父母的不易,从小勤奋好学,考入琼山中学,成为学校的骨干分子,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25年,冯白驹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在此期间,冯白驹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广泛阅读进步书刊与报纸,发现有一种思想或许就是中国未来的方向,它就是马克思主义,冯白驹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于192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海南的革命形势同样急转直下,国民党反动派在海南同样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冯白驹没有被吓倒,他组建起琼山县讨逆革命军,进行武装斗争。

1930年,在冯白驹的领导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宣告成立,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派军队对琼崖苏区进行“围剿”,但冯白驹始终屹立不倒,他率领红军队伍在母瑞山挺过了最艰难的八个多月,保存了革命力量,使海南的革命火种得以延续,最终打开了革命新局面。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冯白驹担任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开始后,冯白驹担任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率领琼崖纵队进行武装斗争,为海南岛的解放立下了大功。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发起海南岛战役,听到这个消息,冯白驹率领部队进行接应渡海大军,一举摧毁敌人构建的“伯陵防线”,最终取得了海南岛战役的胜利。
毛主席对冯白驹作出了肯定:
“海南岛与金门岛不同的地方,一是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

海南解放后,冯白驹留在当地工作,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然而,仅过两年,冯白驹却接连受到批判。
据说,海南党委曾经挂过冯白驹的画像,海南代表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要海南单独建省,因此冯白驹受到批判。
不久,冯白驹被调到广东省委工作,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陶铸有让林克泽去海南主持工作的想法,没想到林克泽却给冯白驹写信,提出了一些想法和要求,这封信没有到达冯白驹的手中,而是留在了广东省委。
陶铸愤然大怒,认为冯白驹“企图攫取海南党组织与军队大权”,想搞“独立王国”。
1957年,冯白驹被撤销广东省委员会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海南军区政治委员的职务,下放到广东省三水县劳动锻炼,据说毛主席在文件中曾作出“他(冯白驹)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的批示,但广东省委已经宣布了对冯白驹的处理。

1963年,冯白驹调任中共浙江省省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副省长,十年运动开始后,浙江有意将冯白驹结合到浙江省革委会担任领导职务,黄永胜却通知其在浙江省的代理人,对冯白驹进行立案审查,幸好周总理出面干预,这才作罢,冯白驹被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1973年,冯白驹病逝于北京,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