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即位,已然四十五岁。虽之前手中并无大权,但身处王室多年,令他对于王朝存续、运转的核心要害所在,是理解得相当明白的。特别是康熙晚年,因诸皇子夺嫡激烈争斗而被搅得倦政,致使官吏贪污、钱粮短缺、国库空虚,清世宗心里更是一清二楚。所以他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于是,他登基后的“第一板斧”,就是严查亏空。抡出这一板斧,竟然花费了他在位十三年的一半时间。
历朝历代新皇帝继位,惯例是“颁布大赦恩诏”。雍正也不例外,内阁官员开列了“三十款恩诏”。他看到其中有“豁免官员亏空”一款,极为不悦,用蓝笔把这一款特别勾出。
朝臣们均说这是“惯例”,企望圣上能够恩准。清世宗不听,说钱粮是国家的基本保障,也是民膏民脂,如果将官员亏空全部赦免,岂不是让贪官污吏有了侥幸心理,无疑会助长贪腐之风。这一款,最后没被恩准。
即位后一个月——十二月十三日,清世宗给户部发下了长篇道谕旨,讲了三个意思——第一,钱粮——夏税和秋粮,都关系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第二,清世宗分析了多年来亏空愈演愈烈的两大原因——一是上司层层勒索,二是官员自己侵渔,而确实因公挪用的并不多。他说,皇考如天好仁大行皇帝宽仁,不忍心对赃官明正法典,以致他们无所畏惧。第三,清世宗确定了清查办法,限定了查办时限。他说:“朕本应重加惩治,但念已成积习,姑从宽典。” 除陕西省外限以三年,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 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
就此,声势浩大,令满朝文武、举国官吏惊心丧胆的清查亏空大戏,拉开了序幕。
清世宗在即位后的一个月内,或者说,他在上位之前,就已经非常深入地思考过了“清查亏空”这件大事。所以,他不会让这一举动仅只是刮刮风、走走过场,而是有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举措作保证——这就是设立“会考府”。
爱新觉罗・胤禛
颁发前述谕旨后没几日,清世宗便对内阁大臣们说:“各省奏销钱粮,除地方正项、及军需外,其余奏锁项内,积弊甚大。若无部费,虽册档分明,亦以本内数字互异,或因银数几两不符,往来驳诘。一有部费,即糜费钱粮百万,亦准奏销。或将无关紧要之处驳回,以存驳诘之名,掩饰耳目。咨覆到日,旋即议准。内外通同欺盗虚冒。此等情弊、尽在皇考睿照之中。圣恩宽大。未行深究。朕今不得不加整理。”
所谓“部费”,实则是各省到中央各部奏销钱粮的公开行贿。不缴纳“部费”,各部就会吹毛求疵,驳回呈奏,重新造册,另约时间奏销。若有“部费”,则不管亏空百万也准许奏销。还有更可恨的,是各部与地方暗中操作,把无关紧要的驳回,看似公事公办,让“言官”无把柄可抓。而对于虚报亏空,一俟到咨复之日立即议准。这也使地方官员往往以“部费”名义,对百姓堂皇“加征”钱粮。
清世宗说,“部费”表面上看来有理由,因为各部办事的书吏食银非常低,有时甚至“自备纸张笔墨”办公,久而久之使“部费”通行无阻。
清世宗拍板说:“嗣后一应钱粮奏销事务,无论何部、俱著怡亲王、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左都御史朱轼、会同办理或将各部贤能司员,指名保题,或酌量另取官员,令伊等管办之处,著王大臣四人议奏。寻议、钱粮关系甚重,应另立衙门。设满汉郎中、员外郎各二员,主事各三员,笔帖式十员,俱遴选贤能补用。至钱粮除地方正项外,其军需各省动用之项,具题到日,应准应驳。”四位王大臣(总理事务大臣)——怡亲王允祥、隆科多,再加廉亲王允禩、大学士马齐随即上奏:“臣等会同该部查核议覆。其设立署名。恭候钦定。得旨、署名著为会考府。”
会考府正式成立后,最初使用“总理三库印信”。因此前怡亲王允祥已被任命为总理户部三库事务。“三库”,指户部下设的银库、缎匹库、染料库。不久清世宗又任命允祥管理户部事务。
“会考府”共二三十人,分为左右二司,各由礼部铸给司印一颗。
会考府级别极高。四位办理大臣中,允祥和隆科多是总理事务大臣,白潢是内阁大学士,朱轼以左都御史兼吏部尚书。
之前,中央各衙门所用钱粮自行奏销,以致账目虚列比比皆是,毫无核查。地方奏销钱粮,但凡给了中央相关部衙“部费”必一路绿灯。会考府设立后,所有奏销钱粮,都需经其审核、批准。这也等于剥夺了原来户部、工部等中央大部的很大权力,断了这些衙门官员的财路,地方也无法再徇私舞弊。因此,会考府一经成立,便上上下下受到极大抵制。具体管事的官员,包括允祥在内,是有些为难退缩心思的。
清世宗异常坚决,他召集总理事务大臣说:“向来地方官奏销钱粮,不给‘部费’,则屡次驳回,恣行勒索。朕欲革除此弊,特设会考府衙门。前降谕旨甚明。近见各处奏销之事,并不送会考府,各部有擅行驳回者,则勒索之弊尚未革除。嗣后有应驳之事,定须送会考府查看,如果应改驳,会考府王大臣官员列名驳回。”
在清世宗的坚定支持下,会考府运行近三年,仅只办理中央部院衙门的钱粮奏销事项即达550件。驳回改正的有近百件,占办理事项的近20%。其中,驳回廉亲王允禩主管的工部奏销最多。
除非打仗,平时,对于农业立国的清朝,河工是动用钱粮最多之项。但利之最多,弊也最大。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工部奏报海塘等十三项工程。会考府大臣审核后质疑——何以同一工程,钱粮奏销却差别很大?指出“河工钱粮关系重大,非亲历河干难以悬定”,须由新任河道总督逐一亲历勘查后再奏销。刑部被驳回的也有。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刑部奏报上一年秋审、朝审所用刻板因朽烂不堪,补造添买7500多块。会考府核查,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二月刚刚奏销已刻秋审新旧版12000块,为什么一年之内就朽坏5000多块?当即驳回。会考府四位大臣均签署“照议”二字。
会考府不但驳回了很多奏销事项,而且,奏销事项一经核实就直接处理。
在核定工部奏销海子等地所用煤炭数目时,发现账目与实存明显不符,遂责令画押的原任尚书陈元龙等堂官赔百分之七十,郎中等司官赔百分之三十。
设立会考府是清世宗严查亏空的第一步——先堵住了新的贪腐的“增量”,为下一步的实际“严查”堵住了“漏气漏风”一头儿。避免了一边清查,一边形成新的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