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零售业这个古老的舞台上,企业界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乐观派以名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为代表,他对零售业的未来充满信心。2021年4月,叶国富在胖东来吃了一次午饭后,对那里的包子赞不绝口,认为其美味程度甚至超过了五星酒店。这种积极的态度在他后来以近63亿收购永辉超市的行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尽管外界对此收购案议论纷纷,叶国富却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用“看不懂就对了”来回应外界的质疑。
与乐观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悲观派,盒马前CEO侯毅就是其中的一员。侯毅认为,当前中国零售业的企业家最缺乏的是认知水平,很多人对于如何经营零售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1.2 胖东来引发的调改风潮引发这两派分歧的导火索是中国零售界的明星企业胖东来。过去一年,胖东来掀起的一股“调改风”在中国零售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叶国富自称是胖东来的粉丝,他看到胖东来调改后永辉超市呈现出向好的趋势,这成为了他决定收购永辉的关键因素。然而,侯毅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调改”只是解决了短期的问题,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只是简单地抄袭一些优秀企业的经营之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投身互联网,学习山姆等外资零售巨头的先进经验,到如今将胖东来视为新的学习榜样,中国零售业的调改一直在进行中。但每年都会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的拷问:“为什么消费者不爱逛超市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消费需求的分层、传统零售自身的路径依赖、外资零售巨头的强势竞争以及互联网电商对流量的强烈渴求,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零售业改造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胖东来也只是中国零售业转型周期中的一支催化剂,推动着行业不断地探索和变革。
如果将2024年视为中国零售的认知觉醒之年,那么2025年,将是梦醒之后,继续探路、继续回归零售本质的一年。这一年,零售业将更加注重商品的本质,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努力在商品、价格和服务之间寻找平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2. 零售业的发展历程与挑战2.1 互联网巨头的介入与新零售概念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涉足零售业,掀起了新零售的浪潮。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预言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提出阿里巴巴的“五新”战略,其中新零售成为核心战略之一。随后,京东提出“无界零售”,腾讯也推出“智慧零售”概念。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对传统零售进行大力改造,一方面大举投资实体零售,如阿里巴巴入股银泰、收购高鑫零售,投资苏宁、红星美凯龙等;腾讯投资永辉超市、超级物种、家乐福和万达商业;京东投资永辉超市、钱大妈等。另一方面,它们也开始尝试自己经营超市,如阿里的盒马和京东的七鲜。
互联网巨头们之所以如此积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消费者当时的庞大消费力,那是一个消费升级的年代。马化腾曾公开回应腾讯购买大量线下零售股份的原因,提到了“消费升级,中产越来越多”。央行2018年底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8.6%的受访者倾向于更多消费,互联网巨头们自然想将这股消费升级的势头带入线下。二是互联网巨头渴求流量,将线下零售视为新流量入口。互联网技术能高效触达消费者,还能将线下流量商业化,沉淀数据,为其他业务输血。
然而,互联网巨头的介入也让线下大卖场面临巨大压力。大卖场的优势品类如百货、服饰和家电被电商低价侵蚀,同时线下社区团购、会员店折扣店、专业品类连锁店等多元业态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传统商超只能选择拥抱互联网巨头,希望借此打通线上线下,挽救失去的客流;解决过去卖场不碰“货”的问题,发力生鲜食品等品类或打造自有品牌;利用数字化工具,加深对商品运营和用户运营的理解。但接受互联网改造后,传统卖场的营收表现并没有显著改观,永辉从2021年至2024年连续亏损四年,累计净亏损超90亿元;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2021财年至2024财年间,除了2023财年扭亏为盈外,其余财年累计亏损近32亿元。
2.2 传统零售的困境与转型尝试传统零售面临着诸多困境。从2000年开始的25年里,零售业都在讲电商、流量和数字化,但却忽略了商品的本质。盒马前CEO侯毅曾总结中国零售的核心问题,认为零售的本质是商品、价格和服务,所有零售巨头都在其中寻找平衡,新零售和旧零售本质上都是零售。
互联网巨头的“新零售实验”并非全失败,它让传统大卖场开始重视商品和用户运营,但这些改变无法深入零售根本,在线下行业,互联网平台双边市场的规模法则难以复刻。消费者进入线下消费的元素复杂多元,供给过剩时代,即便是有规模优势的巨头也难以躺平,沃尔玛CEO董明伦就曾坦言规模不能成为保护伞。
中国零售业自身生态脆弱,大卖场诞生于人口红利和经济快速增长期,品牌商、渠道商和零售商间构成第一次流通革命,零售商从经销商中收入场费,品牌商和经销商掌握定价权,导致大卖场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没有主导权。复杂的零供关系也导致传统零售改革有巨大惯性,叶国富曾说传统零售自己跟自己动手很难,所以传统零售多借外力改造。
人们对零售增长速度或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过于资本化,认为企业厉害就是规模大或老板是首富,这导致人们对零售生意的错误认知,缺乏耐心。中国品牌商生产和批发体系区域化,消费者购买渠道碎片化,使中国线下零售商集中度不高。中国市场商品供给早已不稀缺,消费者为王的新周期里,中国零售需时间学习商品运营、构建供应链,同时面对外资巨头的竞争,时间和速度的矛盾放大了焦虑。历史遗留问题和复杂的生存土壤,都被归结为“时代原因”,克服路径依赖和适应时代变化是传统零售的主线任务。
2025年,中国零售无需也不必相信神话。互联网公司回归平台生意,传统零售效仿胖东来,在商品结构、卖场动线及基础设施、员工专业能力和福利上改革。胖东来给传统零售带来变革信心,传统零售可从胖东来身上学习如何建立强大稳固的用户信任和穿越周期的企业家精神。商品端需找到差异化价值,与供应商创新产品,搭建垂直供应链,零供关系走向同盟。改革需一步步来,还需有耐心的改革者和企业家精神。叶国富认为中国零售未来是品质零售,永辉的产品品质对标山姆,精益理念、文化和产品规格对标胖东来。中国零售发展近30年,经历起伏变化,但只有与时俱进、主动求变,才能赢回消费者的心。
3. 零售业的本质与核心问题3.1 商品、价格和服务的平衡零售业的核心在于商品、价格和服务三者的平衡。商品是基础,消费者需要的是质量可靠、种类丰富的产品。价格是竞争力的关键,合理的定价策略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服务则是提升消费者体验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服务能够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然而,在实际运营中,许多零售企业往往难以在这三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以传统超市为例,它们在商品种类上可能较为丰富,但在价格上往往缺乏竞争力,同时服务也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一些新兴的零售模式,如会员制超市,通过精选商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以及优质的会员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三者的平衡,从而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3.2 零售业的脆弱生态与改革难度中国零售业的生态较为脆弱,这主要是由于其发展历程中的特殊背景和模式所导致的。在早期,零售业的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品牌商、渠道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第一次流通革命。零售商通过向经销商收取入场费来获取利润,而品牌商和经销商则掌握着商品的定价权。这种模式导致了大卖场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零售商在其中并没有足够的主导权。
随着市场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电商的崛起,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一方面,电商的低价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使得传统零售的客流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零售业的改革变得尤为迫切。
然而,改革并非易事。首先,复杂的零供关系使得传统零售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品牌商和经销商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任何改变都可能引发他们的不满和抵制。其次,零售企业的自身惯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形成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使得企业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时,难以迅速做出调整和改变。
此外,零售业的改革还需要面对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外资零售巨头凭借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而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更是对传统零售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零售企业不仅要解决内部的问题,还要应对外部的竞争挑战,改革的难度可想而之。
尽管如此,零售业的改革并非没有成功的案例。一些企业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和升级。例如,胖东来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的尊重。它的成功为其他零售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证明了零售业的改革是有希望和可能的。
4. 2024年零售业的认知觉醒4.1 新零售的反思与旧零售的觉醒2024年,零售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可以被视为中国零售的认知觉醒之年。在这一年里,新零售和旧零售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对于新零售来说,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实践探索,人们开始意识到其并非零售业的终极解决方案。互联网巨头们的大举介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一些新零售项目在追求线上线下的融合过程中,忽视了商品的本质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导致了运营成本的大幅上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同时,新零售模式下的数据驱动和算法推荐,虽然提高了营销的精准度,但也引发了一些消费者的反感,认为其过度干预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新零售开始进行反思和调整。一方面,它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差异化,不再单纯依赖流量和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新零售也开始重视线下的实体店铺,将其作为提升消费者体验和增强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例如,一些新零售品牌开始在实体店铺中增加体验式消费的元素,如设置产品体验区、举办线下活动等,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与此同时,旧零售也在这一年中迎来了觉醒。传统零售企业开始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它们开始积极寻求变革和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旧零售的觉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商品结构的优化。传统零售企业开始更加注重商品的精选和差异化,减少同质化商品的比例,增加一些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商品。例如,一些超市开始引入更多的进口商品、有机食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商品的需求。
二是对卖场布局和动线设计的改进。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传统零售企业对卖场的布局和动线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例如,一些商场将不同品类的商品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分区和组合,设置了更加便捷的购物通道和休息区,让消费者能够更加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和购物欲望。
三是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旧零售企业开始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来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一些零售企业通过建立会员系统,收集消费者的购物数据,进行精准的营销和个性化推荐;同时,也利用数字化工具来优化库存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2 互联网巨头回归平台生意在2024年,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零售业中的角色和定位,逐渐回归到平台生意的本质。这一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互联网巨头们意识到,尽管新零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零售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前所述,新零售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使得互联网巨头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回归平台生意,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优势,如技术、流量、数据等方面,为零售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互联网巨头们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新兴的电商平台和零售模式不断涌现,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日益激烈;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购物体验和商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互联网巨头们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业务布局,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回归平台生意,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最后,互联网巨头们回归平台生意也是对零售业本质的一种回归。零售业的核心在于商品、价格和服务,而互联网巨头们在这一领域并没有绝对的优势。通过回归平台生意,互联网巨头们可以更加专注于为零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流量导入、数据服务等,帮助零售企业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商品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回归平台生意的过程中,互联网巨头们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例如,阿里巴巴推出了“犀牛智造”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服装企业提供智能化的生产解决方案,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链路数字化;京东则加强了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布局,通过建立智能仓储、优化配送网络等方式,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零售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供应链支持;腾讯则利用其在社交和支付领域的优势,为零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营销和支付解决方案,帮助零售企业更好地连接消费者。
总之,2024年零售业的认知觉醒,既是对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调整,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和规划。新零售和旧零售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互联网巨头的回归与创新,都将为零售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5. 2025年零售业的展望与改革方向5.1 传统零售的自我革新与学习2025年,传统零售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年,传统零售企业开始更加积极地进行自我革新,努力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传统零售企业开始注重商品结构的优化,学习山姆、开市客等会员制巨头的“宽SPU、窄SKU”原则,精选商品,打造自有品牌,寻找商品的差异化价值。例如,永辉超市在去年11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谈到供应链的理念转变,要求产品经理从用户角度研究、洞察用户需求,开发有品质的商品,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共同成长,掌握利他思维,一起把商品做好。
另一方面,传统零售企业也开始重视卖场布局和动线设计的改进,学习胖东来的经验,优化卖场的基础设施,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福利,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例如,一些超市开始引入更多的体验式消费元素,如设置产品体验区、举办线下活动等,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增加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和购物欲望。
5.2 建立用户信任与企业家精神在2025年,建立强大稳固的用户信任和穿越周期的企业家精神成为了零售业发展的关键。首先,商品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的支撑是建立用户信任的基础。零售企业需要通过优化供应链,确保商品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同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永辉超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产品,提高商品的品质和差异化,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其次,企业家精神在零售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零售行业需要有耐心的改革者,他们敢于否定自己,勇于创新和尝试,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例如,叶国富认为中国零售的未来是品质零售,他通过收购永辉超市,将其产品品质对标山姆,精益理念、文化和产品规格对标胖东来,展现出了企业家的远见和魄力。这种企业家精神将推动零售业不断前进,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6. 零售业的未来趋势与消费者需求6.1 品质零售与差异化价值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品质零售逐渐成为主流趋势。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商品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品牌以及所带来的独特体验。以山姆会员店为例,其精选的商品种类和高品质的商品质量吸引了大量忠实会员。山姆会员店的商品精选率高达90%,这意味着每10件商品中只有1件能够进入其货架,这种严格的标准确保了商品的高品质。同时,山姆会员店还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商品,如进口的高端食品、限量版的时尚单品等,这些差异化的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购物体验。
除了商品本身,品质零售还体现在服务的提升上。优质的客户服务能够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例如,一些高端超市提供了专业的购物顾问服务,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可以随时咨询商品信息、搭配建议等,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怀。此外,一些零售企业还注重购物环境的打造,提供舒适的购物空间、便捷的停车设施等,为消费者创造愉悦的购物氛围。
6.2 供应链的优化与创新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品质零售的需求,供应链的优化与创新成为零售业发展的关键。高效的供应链能够确保商品的及时供应、降低成本,并提高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以永辉超市为例,其在供应链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永辉超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商品的直采直供,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永辉超市还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确保生鲜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据统计,永辉超市的生鲜食品损耗率降低了30%,这不仅提高了商品的品质,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除了传统的供应链优化,一些零售企业还开始探索供应链的创新模式。例如,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消费者购买数据的分析,企业能够精准预测商品的需求趋势,提前调整采购计划和库存水平。这种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一些企业还尝试与供应商共同研发新产品,通过供应链的协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差异化和竞争力的商品。
7. 零售业的国际比较与借鉴7.1 外资零售巨头的影响与启示外资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这些企业凭借其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和优质的商品与服务,在国际零售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中国市场,外资零售巨头的进入对本土零售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外资零售巨头带来了先进的零售模式和管理经验。例如,沃尔玛的高效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策略,使其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家乐福的大型超市模式和丰富的商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购物体验。这些先进的模式和经验为本土零售企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例,促使它们不断改进自身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外资零售巨头的竞争也给本土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们凭借品牌优势、资金实力和运营效率,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这使得本土零售企业不得不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例如,一些本土超市开始注重商品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加强自有品牌的建设,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区别于外资零售巨头的同质化竞争。
从外资零售巨头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注重供应链管理:高效的供应链是零售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商品的直采直供,减少中间环节,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强化商品差异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品的差异化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零售企业应注重商品的精选和特色化,增加自有品牌的比重,提供一些独特、高品质的商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优质的客户服务能够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零售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为消费者提供热情、周到、专业的服务。同时,注重购物环境的打造,提供舒适、便捷的购物空间,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加强品牌建设:强大的品牌是零售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重要基础。通过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零售企业应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通过广告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的影响力。7.2 中国零售业的独特挑战与机遇中国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和机遇。这些挑战和机遇既与国内的市场环境、消费特点有关,也与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相互交织。
挑战消费市场的复杂性:中国的消费市场具有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消费层次多样等特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消费习惯、需求偏好和支付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一线城市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商品的需求较为旺盛,而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的消费者则更注重商品的性价比。这种消费市场的复杂性给零售企业的商品采购、库存管理和营销策略制定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电商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线上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重要的购物方式之一。电商平台凭借其便捷性、丰富性和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对传统线下零售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线下零售企业面临着客流减少、销售额下降等问题,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竞争的激烈性:零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外资零售巨头的竞争压力,还有本土零售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此外,随着新零售模式的兴起,一些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涉足零售领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在竞争中,零售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打造差异化的优势,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供应链的整合难度:中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环节较为复杂,涉及众多的供应商、物流配送企业等。与外资零售巨头相比,本土零售企业在供应链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供应商的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商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难以保证;物流配送环节也存在效率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这些因素影响了零售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机遇消费升级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品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注重购物体验和个性化消费。这为零售企业提供了拓展高端市场、发展品质零售的机遇。零售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特色购物场景等方式,满足消费者升级的消费需求,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的契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契机。零售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精准营销、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消费者体验。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准营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库存管理,提高商品的周转率。本土品牌的崛起:近年来,中国本土品牌在产品质量、设计创新、品牌文化等方面不断提升,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零售企业可以加强与本土品牌的合作,加大对本土品牌的扶持力度,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零售生态。一方面,可以丰富商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本土品牌的成长和发展,提升中国零售业的整体竞争力。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为了促进零售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例如,鼓励零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零售企业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高供应链效率;加强对零售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等。这些政策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这些年诞生了许多寄生虫公司,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滴滴等等,它们伪装成科技公司,寄生于零售、餐饮、客货运输等行业疯狂压价,疯狂吸血,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深受其害,廉价低质商品横行,许许多多优质品牌和企业无法生存,从而导致大批失业!赚钱的只有这些寄生公司,内卷越发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