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失眠还痰多?一张古方专克胆胃不和!

涵畅玩转养护 2025-03-20 09:52:38

《黄帝内经》提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医认为,胆与胃互为表里,胆气疏泄失常,直接影响胃的消化功能。现代人压力大、饮食油腻,常出现口苦、胸闷、失眠、恶心等症状,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多是“胆胃不和”惹的祸!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典古方,教你辨清痰热内扰的典型表现,赶走胆胃不和!

胆胃不和从何而来?痰热作祟是根源!长期的情绪压抑、焦虑,会导致胆气疏泄失常,郁而化热。饮食上总是吃很多肥甘厚味,胃气壅滞,水湿聚集成痰;痰湿和胆热交织在一起,上扰心神,就会导致失眠,阻滞中焦,就会出现恶心、腹胀的情况。具体会表现出以下症状:

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总是做噩梦,这是因为痰热上扰心神,心神不宁了。还会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胃胀,晨起口苦,嗳气反酸,这是由于胆热犯胃,胃气上逆了。当痰热阻滞心脉,清阳不升,就会出现心慌不安,胸部有压迫感,头重如裹。痰湿困脾了,就会导致运化失常,通常表现为体胖乏力,喉咙痰多,大便黏马桶等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参考温胆汤,仅仅七味药巧解痰热,其中,半夏可以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专门针对反酸、恶心;竹茹可以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可以缓解口苦和失眠;枳实可以破气消积,化痰散结,可以很好的改善胃胀和便秘;而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以化解胸闷、痰多的情况;茯苓在这里健脾利湿,宁心安神,专门针对心悸、浮肿的情况

温胆汤不是简单的“助眠方”或“胃药”,而是通过理气化痰、调和胆胃,从根源改善痰热体质。抓住“苔黄腻、胸闷痰多、失眠恶心”三大特征,对症使用,事半功倍!

1 阅读:51
评论列表
  • 好历害的古方.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