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14 年到 1918 年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弥漫全球,这长达四年的灾难,好似一只凶狠的猛兽,毫不留情地夺走了众多生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改变。
差不多有 8000 万人卷入战争,1000 万士兵在战场上丢了性命,超过 2000 万人受了很重的伤。这些人要么被子弹夺走生命,要么在炸弹的爆炸声中化作灰烬,要么被大火残忍地吞没,要么在饥饿的折磨下痛苦死去,要么被流行病折腾得只剩一口气。
【战争导火索:萨拉热窝的枪响】
1914 年 6 月 28 日,在萨拉热窝的街头,响起了两声枪响,这便成了战争的引火线。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起初躲过了一次暗杀,之后他们前往市政厅表示抗议,然而在离开时,被一名刺客开枪打死,而这名刺客的手枪是塞尔维亚人提供的,这一事件被称作萨拉热窝事件。
此事件一下子让巴尔干地区变得紧张起来,奥匈帝国跟塞尔维亚之间气氛紧张,奥匈的将领极力劝说皇帝派兵,其盟友德国也赞成进攻的计划。没多久,以德国、奥匈帝国作为主导的同盟国,以及由俄罗斯、英国、法国、塞尔维亚等构成的协约国这两大阵营,就相互对峙起来了。
7月23日,奥匈帝国给塞尔维亚递了个态度很强硬、差不多相当于宣战的最后通牒。塞尔维亚反复考虑后,同意了一些条款,想要让局势缓和些,然而并没达到奥匈帝国的所有要求。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打仗了,本来不大的冲突一下子快速变得严重起来,像火一样烧得越来越大,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也接连被牵扯进去,一场世界规模的大战就这样开始了。
8月1号,德国最先向俄罗斯帝国挑起战事;8月3号,又把矛头对准了法国;8月4号,德军全然不顾国际公理道德,蛮横地侵入了保持中立的比利时,这一举动把英国彻底惹火了,英国当即就向德国宣战。
【战争胶着:残酷的攻防博弈】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德军趾高气扬地施行了施里芬计划,打算凭借德国先进的铁路网,迅速聚集起优势的兵力,从比利时借道对法国实施迂回包围,力求在俄军完全动员起来、英军大规模加入战斗之前,一下子把法国拿下。德军依靠强大的炮火来掩护步兵向前冲,进攻的势头很猛,看上去简直无人能挡。
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料到,会碰到顽强的抵抗。比利时国王阿尔贝特一世表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他激励民众团结一致,努力进行自我拯救。民众们热烈响应,想出各种奇妙主意,给火车装上厚厚的装甲,使其变成可移动的堡垒,并且共同努力修建起一道道牢固的防线。德军面对此种抵抗,在修复被炸毁的铁轨上花费了许多时间,其进攻的脚步被严重拖慢。
与此同时,在本国的塞尔维亚军队也丝毫不退缩,和奥匈帝国军队进行着激烈的交锋。塞尔维亚的士兵们凭着天生的英勇,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就让奥匈帝国遭受巨大损失,损失了25000名士兵。而俄国为了践行作为盟友的责任,很快派出了两支集团军向德国东普鲁士发起进攻。
遗憾的是,这两支军队在协同方面出现了重大问题,彼此间隔甚远,难以互相配合并提供支援。德军抓住了这个致命的漏洞,在坦能堡战役中果断地集中兵力,对俄军第二集团军的主力实施了围歼,俘获了九万人。俄军司令员萨姆索诺夫因战败而感到绝望,最终自杀,这使得俄军士气遭受重大打击,只能选择收缩战线。
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马恩河战役变成了极为关键的转折点。德军想要包围法军,于是大胆地变更策略,不再直接进攻巴黎,然而在马恩河这儿遭到了英法联军的强力阻挡。双方都清楚这场战斗关乎存亡,投入了超过200万的兵力进行拼死较量。法军总司令诺弗尔坚决地要求部下坚守阵地,所有将士都怀着视死如归的信念,跟德军拼死作战。
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双方猛猛地发射了两亿枚炮弹,战场上那是硝烟滚滚,到处是鲜血和残肢,战斗的情形极其残酷。最后,法军有二十万士兵、德军有二十二万士兵战死沙场,德军想要快速取胜的幻想破灭了,施里芬计划也失败了,战争进入到漫长又残忍的僵持阶段,欧洲大陆被无尽的战争火焰和苦难所笼罩。
1914年11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投身同盟国阵营,跟俄国开打,12月的萨瑞卡莫什战役中,奥斯曼帝国输得很惨,有7万人伤亡。这仗打完后,掌权的人非说亚美尼亚人帮着俄国,从而搞起了大屠杀。按照不一样的统计,亚美尼亚死掉的人在30万到100多万之间。
1915年2月的时候,英法联合舰队猛力攻打达达尼尔海峡,想要拿下奥斯曼的首都。这场仗打了11个月,奥斯曼伤亡了三万多人,却让英法遭受了十四万人的伤亡,英国的海军大臣丘吉尔也因此下台了。5月,意大利在得到英法的承诺后,“叛变”转而加入了协约国。
1915年秋天,战争陷入僵持状态,东线有三国对抗俄国,南线奥匈帝国抵御意大利,西线德国和协约国在战壕两边相互对峙,胜负难分。德军率先配备了防毒面具,其他各国纷纷仿效,前线被恐惧的氛围所笼罩。德军掌控着比利时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法国的10个省份。12月,五个国家的军政领导人在巴黎做出决议,要协同作战。
【战争终局:帝国的衰落与和平曙光】
1916 年 2 月初,德国把战略重点大力朝西转移,将目标对准法国的凡尔登,企图一举打通前往巴黎的关键通道。2 月 21 日,德国皇太子亲自带领 21 万德军,悍然展开“审判行动”。那会儿,炮声震天响,耳朵都要被震聋了,仅仅一个小时的工夫,上百万发炮弹就跟下雨似的,疯狂地砸向法军阵地,硝烟一下子就把天空都给遮住了。
面对这般猛烈的攻击,法军参谋部没有丝毫畏惧,当下就决定拼死坚守,赶忙集结精锐力量赶往凡尔登,和德军进行拼死搏斗。在持续了10个月的激烈战斗中,凡尔登简直如同地狱一般,炮火一直没断过。
双方总共投入了兵力达200万,炮弹横飞,数量多达4000万发,近百万人在这儿伤亡,战场上到处是尸体,景象极为凄惨,从此,“绞肉机”这一称号就牢牢地安在了凡尔登身上。最后,德国的进攻遭到阻拦,他们前期占的土地慢慢地被法军给夺回去了。
同年5月31日,在日德兰海域,英德两国海军上演了一战中极其震撼的海上较量。英国皇家海军全力以赴,一百五十多艘战舰在海面排开阵势,德军也不甘落后,调遣九十九艘战船全力出击。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炮声震天,海浪都被鲜血染红。这场战役结束后,英国舰队顺利实现了战略目的,把德国海军稳稳地困在港口之中。
随后,在 6 月 24 日,英法联军为冲破德军的防线并向柏林挺进,于索姆河区域和德军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残酷鏖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和火力极为惊人,有超过 300 万的士兵在枪林弹雨里奋勇冲杀,上万门火炮一同开火,一千多架飞机在天空中往来穿梭并发出轰鸣声。
战场上简直成了一片血的海洋,尸体堆积如山,“索姆河地狱”这个称呼真是太贴切了。英军有45万人损失,法军34万人受损,德军67万人伤亡,加起来总共130万人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倒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英法联军总算拿下了德军的一部分战壕,勉强获得了一点战略上的优势。
战争进入后期,形势出现不少重大改变。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带领的布尔什维克把临时政府给推翻了,紧接着俄国和同盟国展开谈判,在割让大概 10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1918 年 3 月,俄国正式脱离一战,这样一来,德国就能够把主力部队调到西线了。
同年,美国得知德国外交部长齐默尔曼给驻墨西哥大使发密电,提议结盟对抗美国,这把美国给激怒了。于是在4月,美国向德国宣战,并加入协约国一方,这使得协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了。
1918 年,德军不顾一切地展开多次攻击。3 月 21 日,德军对英法联军展开全线猛击,短短 3 天就推进到距离巴黎仅 120 公里的地方,不过协约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御。在 7 月 15 日开始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中,德军起初虽说占据优势,然而在英、法、美等国军队的联合反攻之下,后续力量不足,最终惨遭失败,协约国军队消灭德军 16.8 万,自身损失 13.9 万,从而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8月3日的亚眠战役让德军陷入绝境,英法联军的2000门火炮一齐发射,炮弹如暴风骤雨般砸向德军阵地及指挥所。8月8日,德军单日的死亡人数超过2万,陆军将领鲁登道夫悲叹这是“德军最为黑暗的一日”,协约国军队大获全胜。自此,德军士气彻底垮掉,国内的工人、士兵掀起了革命的浪潮。
1918 年 10 月,奥匈帝国外交大臣请求讲和,并于 11 月 3 日订立停战协议;10 月 30 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认输;11 月 11 日,德国正式宣告投降,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一战乃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世界而引发的冲突,是人类历史的黑暗阶段。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使各国经济遭受重创,也改变了地缘政治的布局。尽管战争的阴影已经消散,然而其带来的伤痛却永远铭刻在历史之中,以此告诫世人要珍惜和平,切勿让这样的悲剧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