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战列舰的诞生】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的局势变幻莫测,大萧条的阴霾好似乌云一样笼罩着整个世界,各个主要的强国都被经济危机等因素所困扰,经济状况糟糕,社会矛盾也不断显现。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不少国家把扩军备战当作是试图摆脱困境、寻求新发展空间的一个办法。
那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持续泛滥,在看到世界格局有所改变后,打定主意要去挑战英美在太平洋的霸主地位。日本海军心里很明白,从综合国力来讲,日本不管怎样都不可能在战舰的数量上跟英美相抗衡。
毕竟,英美两国的工业基础坚实,资源丰富,经济总量庞大,在比拼战舰数量方面,日本明显不占优势,难以与之抗衡。
于是呢,日本海军琢磨出一个挺特别的法子,就是施行“数量不够、质量来凑”的策略。既然没法造出大量的战舰,那索性把力量集中起来,举全国之力打造几艘超厉害的战舰,打算靠着单艘军舰的极大吨位以及超强的配备,去和强大的英美海军较量一番。
在这样的思路当中,日本海军期望凭借质量上的优越性,去填补数量上的显著差距。
比如说,当时的德国也遭遇了不少限制与挑战,不过他们借由发展潜艇部队,还有设想像装甲舰这种全新理念的军舰,想要在海军军备竞赛里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日本将重心置于建造巨型战列舰方面,期盼这些海上的庞然大物可以在日后的海战里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在这样的海军军备竞赛态势中,大和号战列舰顺势而生,带着日本海军的野心和期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
虽说大和号战列舰的配置颇为引人注目,舰上人员的素质也较高,然而它在实际参战过程里取得的战绩确实不太理想,从它所经历的几场关键战役当中,便能够清晰地察觉到战列舰时代正在逐步走向衰落。
在1944年10月打响的莱特湾战役里,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原本该是大和号战列舰发挥作用的好时机。要知道,它配备精良,那主炮是具有强大威力的三座三联装460毫米巨型火炮,舰身极为庞大且坚固,舰上人员也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素养挺高的。
然而实际状况是,大和号在这场战役里并未展现出和它强大配备相符的效用。它遭到美军飞机好几枚炸弹的轰炸,虽说凭借自己厚实的装甲侥幸逃出了战场,可也不过是灰头土脸地逃跑罢了,并没对美军带来实质性的严重打击。
它的姊妹舰武藏号那可就更惨喽,也参加了莱特湾战役,结果遭到美军19枚鱼雷和17颗航空炸弹的狂轰滥炸,最后无情地沉到了海底。武藏号从开始服役到沉没,一艘敌舰都没打沉过,就这么满是遗憾地永远消失在海浪之下了。
您要明白,这两艘巨舰对日本海军来说那可是耗费了诸多资源,被寄予了极大期望的王牌战舰,日本海军把它们当成心肝宝贝似的护着,轻易不会让它们去参战,之前出海的次数那是相当少,大多数时候都舒舒服服地停在西太平洋的特鲁克群岛呢。
在 1945 年的冲绳战役中,大和号战列舰又一次投入战斗。然而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实际上已经徒有其名,完全没有能力和美军对抗,大和号更是变成了实施自杀性突击作战的牺牲品。在大本营的作战规划中,几乎没有人认为它能够平安归来。
在4月7日的坊之岬海战里,大和号所处的形势极为险恶。
中午的时候,悄悄行进的日军舰队让美军给发现了,战斗马上就打响了。随后,好几百架美军的飞机,像把天遮住了一样,对着日军舰队展开了 8 轮空中轰炸。
美军那浩浩荡荡的空中力量袭来,日军舰队里的矢矧号巡洋舰以及4艘驱逐舰,因为防空火力不足,眨眼间就被击沉了,完全没法抵抗。
从12点45分起,大和号就厄运不断。先是左舷前部中了一枚鱼雷,接着在13点37分,左舷中部又挨了3枚鱼雷。差不多同一时候,一枚450千克的航空炸弹把它的排水阀门给炸毁了,使得舰身没法正常排水,舰体也就开始倾斜了。
舰长有贺幸作没辙了,只得吩咐往右舷舱室里对称地注水,想要让舰体恢复平衡。可这么一来,大和号的航速猛地降到了 18 节,战斗力被大大削弱了。
然而灾难并未停歇,13 时 44 分,左舷中部又遭两枚鱼雷击中,舰体左舷倾斜角度增大至 15 度,致使舰上的大口径高炮无法正常运作。这时的大和号,航速减缓,高射炮也无用武之地,恰似没了锋利尖爪和牙齿的猛兽,只能任凭美军战机肆意攻击。
随后,美军的轰炸越发毫无顾忌,大和号左舷被 3 枚鱼雷击中,右舷也有 1 枚鱼雷命中。左舷接连受到严重损伤,舰身倾斜的角度进一步加大到了 20 度,航速更是降低到仅有 7 节。不管怎样往右舱室注水,都没办法让舰体恢复平衡了。
14 时 20 分,舰长有贺幸作觉得大势已去,只得让全体官兵赶紧弃舰逃命。然而,弃舰逃命的命令还没完全传达到位,14 时 23 分,一场极具毁灭性的大爆炸就出现了,大和号的第一主炮塔和第三主炮塔的弹药库猛烈爆炸。
那爆炸产生的火柱与蘑菇云高达 6 千米,远在 160 公里之外的鹿儿岛都能清楚瞧见,其威力着实让人害怕。在此场爆炸里,大和号上的 2000 多人当场死亡,这艘往昔号称永不沉没的超级战舰,终究还是在九州岛以南 50 海里的地方沉没了,彻底消逝在了历史的洪流当中。
瞧瞧大和号战列舰的参战情况就能明白,虽说它好像自身实力挺强,然而在航母慢慢变成海战主要力量的这个时代环境中,战列舰的局限性被极大地凸显了出来,往昔辉煌的大舰巨炮时代已经快要结束了,而航空母舰主宰海洋的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大和号沉没的原因】
在战术方面出现了差错
在大和号战列舰投入战斗前,日本海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早就处于极度被动的境况,制海权和制空权差不多都没了,美军的航空力量已经把日本海军彻底压制住了。
在如此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日本海军却决定让大和号去与美军航母编队正面对抗,这显然是一个严重的战术差错。
那时,海战的局面出现了根本性质的转变,航母靠着其装载的舰载机,拥有了超远距攻击以及很强的机动性能优势,已然变成了海战的核心战力。然而战列舰因其本身又大又重,行动较为缓慢,并且攻击区域只在舰炮的射程范围内,在丧失制空权的状况下,极易变成敌方空中力量的攻击目标。
日本海军好像没完全明白这个实际情况,还是死抓着大和号那种“巨舰重炮”的传统海战理念,一心想靠着大和号厉害的火炮火力以及厚实的装甲去对付美军的航母编队。他们没注意到,在缺乏空中掩护、制空权完全被美军掌握的战场上,就算大和号再怎么强,也只能孤零零地处在美军舰载机的攻击之下。
就拿冲绳岛战役来说,日本海军清楚自家航空兵力很弱,压根儿没办法给大和号给予有效的空中援助,可还是让大和号冒冒失失就出击了。这就跟让一个拿着冷兵器的人,去对付装备着枪炮还占据有利位置的敌人一样,失败差不多就是必然的了。
这种战术层面存在的落后思维以及错误决策,给大和号的沉没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体现出那时日本海军的作战思路无法顺应海战变革趋势所具有的局限性。
舰艇的结构体存在缺陷
大和号战列舰的火力很强大,它的主炮是三座三联装的 460 毫米巨型火炮,威力巨大,舰体的装甲也特别厚实,能抵挡不少常规的攻击。不过,这艘战列舰在舰体结构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在遭到美军鱼雷等攻击后,变得更加严重,最后致使它沉没了。
从设计层面来讲,大和号某些关键部位的结构强度,或许未能全面顾及到当遭受多轮且多角度鱼雷攻击时,所需承受的极大冲击力。
比如说,在坊之岬海战里,大和号先是左舷前部让一枚鱼雷给击中了,接着左舷中部又多次遭到鱼雷攻击,这些鱼雷爆炸形成的冲击力持续地撞击着舰体结构。那舰体在遭到这般接连的攻击后,没办法很好地把这些力量分散开并承受住,就逐渐有了倾斜、断裂之类的情况。
特别是舰体遭到鱼雷攻击受了损伤,大量海水涌进,而且一枚重 450 千克的航空炸弹把它的排水阀门给炸毁了,导致排水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这让舰体失衡以及下沉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了。
虽说舰长用了往右舷舱室里对称注水的手段,想要让舰体恢复平衡,可这不过是暂时应付的办法,而且还使航速显著降低,致使大和号更难躲开接下来的攻击。
另外,舷侧主装甲带和在它上方相对薄些的装甲带结合的地方,用了两种不一样型号的铆钉。要是敌方炮弹恰好打中这个缝隙,就会导致穿透,从而让整个装甲堡垒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水下防护存有缺陷。就算给船安装了三层船底,可在遭到多枚鱼雷袭击时,还是不能切实地阻拦海水对舰体内部构造的损害,致使舰体难以承受,在接连的打击下断裂并沉没,彻底消逝于大海之内。
【大和号沉没带来的历史影响】
日本海军的命运出现了转折。
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对日本海军来讲,毫无疑问是命运的关键转折,意味着日本联合舰队的完全消亡。这艘日本耗费全国之力建造、并寄予极大期望的超级战舰,背负着日本想要在海上同英美等海军强国较量的妄想,可最终还是沉入了大海,同时也让日本海军最后的荣耀和自信随之消逝。
在二战前,日本海军靠着建造一系列先进战舰,再加上受军国主义思想鼓动而进行扩张,在太平洋区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曾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强效手段。
当时,日本海军中最大、最强的战列舰是大和号,此舰乃是舰队的核心标志与王牌战力,在一定程度上,它支撑着日本海军的士气,也维持着日本在国际上的威慑力。
然而随着战争态势的演变,特别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时候,日本联合舰队在和美军的屡次战斗中受到了沉重打击,其力量大幅削弱。
即便这样,日本海军还是盼着大和号可以在要紧关头发挥作用,成为改变战争局势的重要力量。在1945年4月7日的坊之岬海战里,面对美军具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力量,大和号就算使尽浑身解数,最后还是没能避免被击沉的结局。
日本海军最重要的海上作战力量随着它的沉没而丧失了,曾经用心培育的出色舰员,还有耗费诸多资源储备的弹药物资等,也都跟大和号一起在大海里消失不见了。
日本海军于太平洋上的作战能力被予以毁灭性重创,再也难以组织起具有效力的大规模海上抵御,其战略规划全然被搅乱,原本指望凭借海上防线守护本国、抵御美军攻击的构想已然落空,只得无奈地看着美军逐步向本土逼近,从而陷入绝境之中。
海战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不单单意味着一艘战舰的消亡,而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大舰巨炮的时代就此落幕,航空母舰开始称雄海洋,成为之后海军战斗力的核心力量,促使世界海战格局朝着以航母为核心的新时期转变。
回望过往历史,在挺长的一段时期中,战列舰靠着自身强大的火炮力量、厚实的装甲防御,还有庞大的舰体体积,始终是海军打仗的核心战力,各国的海军都把发展战列舰当作增强海上实力的重要办法。
大和号把大舰巨炮理念推到了顶峰,它的排水量让人惊叹不已,主炮的口径特别大,装甲也十分坚固,在设计建造的时候,被视作是海上没有敌手的。
到了二战的时候,航空技术快速进步,航母和它的舰载机呈现出以往没有过的作战长处。航母能够依靠舰载机从很远的地方向敌方目标展开攻击,其作战半径比战列舰火炮的射程远得多,并且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可以灵活地决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在海战里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在莱特湾海战、冲绳战役等好些重要海战里,大和号本身实力挺强,然而在面对美军航母舰载机的空袭时,却极为狼狈,根本应付不过来。特别是在坊之岬海战中,就算大和号把火力全部打开,也挡不住美军舰载机一轮接着一轮的轰炸,最后被打沉了。
这一结果把战列舰在丧失制空权时的脆弱性完全显现了出来,也使世界各国的海军明确意识到,海战的主导力量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航母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此后,各个国家的海军都接连调整战略部署,把更多的资源用在航母的研制、打造以及提升舰载机的力量方面,这样一来,海战的整体格局出现了本质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