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田雨岚是一个喜欢攀比的妈妈,回娘家吃个饭,美貌比拼、成绩比拼,第1集就战火飞扬,明争暗斗,暗流涌动,几个孩子的成长就在无数场奇奇怪怪的家庭聚餐中开始了。
宋佳饰演的南俪和田雨岚是重组家庭后的异父异母的姐妹,两个家庭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从孩子的名字就能看出端倪。
南俪对女儿夏欢欢(刘楚恬饰)实行的是素质教育,女儿也比较有艺术天分,多才多艺,学习成绩就马马虎虎了。
田雨岚(蒋欣饰)崇尚的是学习成绩第一的教育方式,儿子子悠也是妥妥的学霸,但是却是揠苗助长和培训班的功劳,被妈妈压抑的让人心疼。
吃个西瓜被妈妈眼神警告,糖分太高会影响智商发育。
饭桌上被逼被圆周率,妈妈说自己的自信,源自孩子的成绩,孩子考100分,自己就跟整容一样,至少年轻10岁,以至于子悠产生这样的感触,妈妈不爱我,爱的只是考满分的我,这样爱孩子的方式太让人窒息了。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其乐无穷的战斗:妈妈,我要你这样爱我》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关注孩子的内在自我,去看孩子眼中的世界。真正的陪伴,是相互认同的亲子关系;真正的爱,是孩子需要的、无条件的爱。
亲子关系中的第一个支柱就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溺爱。
溺爱是不论孩子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父母都支持;
无条件的爱,是指不用交换、威胁等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孩子错的时候父母必须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掺杂条件,但不是没有规范、没有边界。
父母时常在无形中向孩子展现“不爱”,开口就是:“你不听话,没人喜欢你。”“你成绩不好,妈妈不喜欢你了。”总是不自觉地用“乖”我就爱你,不乖我就不爱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和孩子开玩笑,孩子的理解是简单又直白的,而等他成长到可以理解你背后的真实含义时,童年阴影或许已经形成,在孩子的意识里就是“如果我乖、我成绩好,你们就爱我,如果我不好,你们就不爱我。”
不要企图让孩子理解你语言背后的复杂情况,让他去揣摩你的心思和“反话”,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直接明了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爱,这不影响你管教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的“内在小孩”田雨岚的原生家庭并不完美,妈妈没什么学历,独自拉扯她长大,而继父南建龙是教授,妈妈在家几乎是保姆角色,没有什么家庭地位,在继父和继父的亲生女儿面前,她是自卑又敏感的。
结婚后,明里暗里被婆婆嫌弃,吃穿用度也经常需要公婆补贴,同样对于自己婚后的生活,田雨岚也没有话语权,所以,她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想让孩子为自己打一个翻身仗,在这些她感到自卑的人面前,她儿子的成绩就是她自信的底气,所以她在家庭聚餐上,不断的谈孩子学习、谈孩子成绩,因为这是她唯一的资本了。
她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内在小孩”,不尊重孩子的需求,完全按自己的要求教育孩子,不让孩子参加足球班,想要孩子完全活成她要求的那样。
而儿子子悠每次在被“控制”或“逼迫”的时候,都是一脸无奈和妥协,结果要么完全失去自我,要么发起强烈的反抗和叛逆。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充当的是引路人,但掌舵的那个是孩子自己,让孩子自己有动力去做事,去学习,去实现理想,而不是时刻都是父母在逼迫、在推动孩子前行。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正面管教》的作者在一次论坛上谈到,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痛苦,感觉到困难,感觉到失望,伤心,那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
成人思维和孩子思维存在差异,父母爱孩子也需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当方法对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方法错误,困难就会接踵而至。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来自物质,更包括亲密的亲子关系、尊重和平等的交流。
不要用“为了你好”而觉得自己有多么爱孩子,孩子如果接受不到,爱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变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有一项研究,提出了父母向孩子表达爱的3条途径:
每天固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一起做游戏,完成学习计划等;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到被认可;帮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限制;写在最后,虽然生活充满压力,社会竞争激烈,但成年后抵抗困难的勇气大多源自童年的幸福感,幸福感和能力缺一不可,过分压抑的孩子无法释放天性和天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过分强加给孩子,孩子更不是自己炫耀和攀比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