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重用过的5大汉臣,不仅善终且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都是谁?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7-22 17:56:14

康熙帝作为清朝最为英明的皇帝之一,不仅凭借卓越的智慧和果断的决策稳固了大清江山,还善于识人用人,重用了不少汉臣。

这些汉臣不仅在康熙一朝大放异彩,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不仅能够在权力的旋涡中全身而退,而且个个都成就非凡。

究竟是谁拥有这样的幸运和才华,能在康熙帝的朝堂上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又为大清的繁荣做出了哪些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于成龙:清廉典范,一心为民

康熙朝有两位于成龙,这里说的是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北溟。

于北溟生于山西来堡村,出生时母亲田氏去世,继母李氏对他很好,家庭氛围和睦,使他受到良好教育。

崇祯十二年,于北溟成为副榜贡生,因考场舞弊,他以父亲年迈为由回乡。 清朝建立后,于北溟苦学四年,顺治八年参加乡试落榜,时年 35 岁。

后因父亲与家庭生计,暂时放弃科考。父亲去世后,顺治十八年,于北溟入国子监学习,结业后任广西罗城县令。

罗城县环境恶劣、治安混乱,但于北溟没有退缩,积极解决百姓生活问题,办学、设养老院、整顿吏治,让百姓安居乐业,得到广西总督认可。康熙六年,于北溟升为合州知府,离开时百姓不舍。

在合州,于北溟的“招民垦荒”政策成效显著,后任黄州府同知,因表现出色获湖广巡抚推荐。

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十九年,于北溟无论在何地任职,都以清正廉洁闻名,被赞“闽省廉能第一”。

康熙十九年,任直隶巡抚,被康熙赞为“大清清官第一”,不久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尽管纳兰明珠想弹劾他,但康熙了解他的为人,不为所动。

康熙二十三年,于北溟逝世。他家中一贫如洗,江宁百姓为此伤心痛哭。康熙亲自为他撰写祭文,赐谥号“清端”。

二、陈廷敬:一代贤相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陈廷敬对朝廷事务尽心尽力,一心为公。

康熙与索尼孙女赫舍里大婚之后,索尼提议康熙提前亲政,鳌拜表示反对时,陈廷敬不畏鳌拜权势,仗义执言:“皇上大婚,依大清祖制,当昭告天下,让皇上亲政,此乃众臣期盼、百姓心愿。”

鳌拜虽专横,却也对陈廷敬有所顾忌。后来鳌拜被抓,众人多主张处死他,康熙也心有此意,但陈廷敬坚持应依据事实审理案件,公开处置。

康熙深知陈廷敬顾全大局,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康熙提出削藩,索额图以国库空虚阻拦,陈廷敬却立下军令状筹措军资,并表示若为修宫殿没钱,为军备则不惜一切。

陈廷敬这样是非分明、一心为国的大臣,深受康熙喜爱。在剧中,他不参与党争,最终因劳累在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死在任上。

在真实历史中,陈廷敬出生于山西阳城县皇城村。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因与另一人同名,顺治帝赐“廷”字加以区分。

从庶吉士做起,康熙十四年任内阁学士。康熙二十三年,任左都御史兼管户部钱法后,成为廉洁奉公的榜样。

生活节俭、一心为国的他,逐渐成为康熙倚重的大臣,康熙四十二年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一年,陈廷敬离世,康熙悲痛不已,作诗悼念。

任职期间,陈廷敬在六部等部门任职,深受康熙信任。他进行了钱币、吏治等改革,为官 53 年,升迁 28 次。

此外,在文学方面也成果颇丰,编著多部个人诗集与国家典籍。陈廷敬不愧是一代贤相,能臣典范。

三、靳辅:外行成能臣,治水建奇功

靳辅出生于崇祯六年,顺治六年,17 岁的他步入仕途任笔帖式,后任翰林编修。

顺治八年到康熙九年,靳辅担任过多个职务,康熙九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侍郎。此前,他的工作与治水无关。

康熙十年,靳辅出任安徽巡抚,六年里做了不少造福百姓之事。康熙十六年,靳辅任河道总督。当时,黄河、淮河、运河问题重重,毫无治水经验的靳辅能否解决这些难题?

靳辅上任后,用两个月勘察河道,每天上奏八条奏疏报告情况,并制定治理策略:运河与河道共同治理。

在他的努力下,治水初见成效。 康熙二十一年,靳辅的治水策略在朝堂引发争议,康熙召他进京商讨,最终认可了他的方案。

此后,康熙对靳辅的支持,使他信心倍增。 然而从康熙二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七年,靳辅的治水成果虽显著,但朝堂争议不断,他的处境艰难。

江南道御史郭琇弹劾他浪费银两、用人不当;给事中刘楷也有类似弹劾。一时间,靳辅成为众矢之的。

靳辅为自己辩解,指出是因触动他人利益遭弹劾。 康熙清楚靳辅的处境,召集大臣辩论。真正与靳辅对立的是小于成龙。

辩论后靳辅被革职。但靳辅刚被革职,就出现漕运河道阻塞等问题需要他解决,中河开通也是他的功劳。

康熙派人调查后,按靳辅原定策略继续治水,肯定了他的功绩。 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南巡阅河,让靳辅同行。

康熙三十一年,靳辅再次被启用,虽年事已高,仍一心治水。靳辅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同年七月病重,四个月后离世,享年 60 岁。

靳辅去世后,康熙下令在黄河岸边为他修建祠堂。

四、姚启圣:平台功臣,功成身退

在《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很特别,别人当官职位上升,他却反降,且脾气倔强。

不过经周培公推荐,康熙认识了他,还烧掉顺治“永不叙用”的折子,重新启用。 尽管姚启圣年逾六十,但不负康熙期望,与施琅携手成功收复台湾。

事成后,姚启圣隐退,康熙将西湖一处行宫赏赐给他。 在真实历史中,姚启圣也因平台之功留名青史。

他是绍兴人,从小有侠义之气。康熙二年,考中乡试第一名,任广东香山知县。

康熙十三年,姚启圣与儿子姚仪随康亲王杰书征讨耿精忠叛乱,次年升为浙江温处道佥事。 康熙十七年,因屡立战功,姚启圣升任福建总督。

此后,参与平台作战。康熙十八年,攻克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等人,升任兵部尚书。康熙二十一年,攻克海澄、金门等地,获骑都尉世职,世袭罔替。

次年,姚启圣回福州后旧病复发去世。其生前因修造船舶、器械虚报银两,按律应追回,但康熙念其功劳,予以免除。

五、施琅:收台名将,彪炳史册

施琅起初并非清朝臣子,而是郑成功手下猛将。

两次降清后,成为平台的关键人物。 施琅出生于农民家庭,家境尚可,父亲施大宣乐善好施。施琅从小学习兵法,智勇双全,17 岁成为郑芝龙部将,战功赫赫。

顺治三年,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抗清,施琅受郑成功招揽。后来二人产生矛盾,施琅父亲与弟弟被害,他降清与郑成功为敌。

再次降清后,施琅生活清苦,调任京城后,靠妻子手工补贴家用。康熙元年,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

郑成功去世后,郑经继位。 郑经去世后,内部纷争不断。康熙三年,施琅上书攻台,未获批准。康熙七年,招抚郑氏集团失败,施琅再次上书攻台,遭鳌拜等人否定,在京城闲置 13 年。

在此期间,他密切关注台湾动向,研究相关情况,等待时机。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除掉鳌拜、平定三藩后决定收台。

在李光地和姚启圣推荐下,施琅获重用,负责攻台事宜。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在澎湖海战中击败郑氏水师,郑克塽率众投降。

施琅收复台湾后,招抚郑氏集团,抵台后主动祭祀郑成功父子,高度评价其治理台湾的功绩。对于是否留台,施琅力主留台,成功说服康熙与大臣,康熙在台湾设府县、屯兵驻守。

康熙三十五年,施琅去世,康熙赐谥号“襄庄”。 在“重满抑汉”的清朝,康熙朝的这些汉臣能获重用、建立功勋实属不易。

他们能力超群,名垂青史:陈廷敬身为汉臣,贤能兼备,堪称完美;于成龙大器晚成,廉洁奉公,是官员楷模;靳辅外行变内行,治水有方;施琅与姚启圣携手收台,功勋卓著。

此外,李光地、高士奇、周培公等也是康熙朝不可忽视的重臣,只是上述五位汉臣贡献更为突出,为后人所铭记与赞扬。

15 阅读:13183
评论列表
  • 阿东 10
    2024-07-23 00:40

    怎么没有配享太庙的张廷玉?

    孤独々的人 回复:
    这明显列是康熙时期,张廷玉那时候还没有崭露头角,他父亲张英才是重臣
    阿东 回复:
    那也是尚书房大臣,帮皇帝处理政务的几个人之一,这难道还不算重用啊?当然和雍正时期是没法比。
  • 2024-07-23 07:35

    周倍公不上榜

    网络连接中断 回复:
    说的是善终的
  • 2024-08-07 17:59

    姚启圣的为官经历就是打仗,真实的姚启圣比电视剧里的还精彩。

    孤独々的人 回复:
    姚启圣功过难说,迁海令一事让沿海几十里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 2024-08-12 18:02

    李光地才是康熙的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