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11年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化。事故发生之后,东京电力公司不断向1至3号机组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回收污水。截至2021年3月,日本已经储存了超过125万吨的核污水,而且每天还会增加更多的核污水。
日本核电站纵所周知在日本,团队精神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国家精神,个人必须服从于社会,服从于所属集团或组织,因为他们意识到,孤悬海外的他们同乘一叶小舟,在惊涛骇浪中如果不能同舟同济团结协作,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要把整体利益作为最高利益,这可能是由于日本的忧患意识。《日本沉没》就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忧患意识的根源: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地震频繁,火山活跃,充斥着生存危机和对前途渺茫的不安感,但是他们把这种生命压力转变为动力,把危机感转变为进取精神,把忧患意识转变为民族凝聚力,团结奋斗,同舟共济。
日本沉没剧照日本人的隐忍性格,在其国民集团意识中,有着内外有别的心理特征。他们的内外界限非常明显,团队意识极为一致,在与“内部”沟通的过程中,日本人的隐忍性格表现为“和”,他们谦和礼让,礼仪周全,能够牺牲个人利益为他人着想,整体表现十分克制,极少与周围环境发生激烈冲突。种积极的隐忍态度,形成了日本人心理的明显特点,那就是“从众安全感”,一旦失去这种平衡,就会产生一些极端行为。对于集团外部的人和事,或者投入到一个陌生崭新的环境,这种隐忍性格又会呈现全新的表现形式。“从众安全感”被带入一个新的框架中,隐忍心理的压抑机制就要全部发挥和释放,这就是什么日本人更具攻击性和傲慢的根源。隐忍性格会不自觉的升级自身的民族优越感,而对其他民族产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双重歧视。这也是大家经常所说的“日本有小礼而无大义”的基本由来。
日本神社他们对自己的放任行为丝毫不会有心理负担,从这个“好战民族”的一贯表现来看,一次次对其他民族的主动攻击行为,正是隐忍性情的能量释放。在日本高层领导不断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事实来看,也是隐忍心理释放是一种表现,公众的谴责不能造成对此行为的正面影响,反而会使这种心理能量释放更加变本加厉。
从日本的民族价值观来看,国家是高于一切的,为了国家利益可以完全舍弃个人利益,对于这次核废水排放透露出几个问题:
1.日本对本民族之外的任何国家民族是没有共情能力的。2.日本对其生存环境感到焦虑的同时,把这种焦虑转移到全世界,让全世界共同买单。3.日本的民族性格是受儒家文化影响,又兼受其地理位置的孤岛情节,内心封闭保守的同时,又有强烈的集体民族特性和不受控制的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