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背后:消费者权益保护亟待加强

消费价值观 2025-04-20 19:30:02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5%,市场占有率达到40.9%,显示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青睐。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消费者权益问题不容忽视。从承诺不兑现、虚假宣传到维修难、售后无门,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背后,一系列涉及消费者权益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变成产业“成长的烦恼”。

(曝料邮箱:Rcaijing@163.com 新闻热线:010-56793767)

图据第三方投诉平台

厂家承诺成空谈,消费者权益受损

某第三方投诉平台发布的3月汽车投诉热点显示,大量零跑车主反映零跑汽车对新老车型OTA区别对待,新车OTA升级免费老车型却要收费,且更新不同步,引发消费者不满;大量深蓝车主投诉深蓝G318短期内大幅降价,导致老车主权益受损。

据媒体报道,近期多位新能源车主反映,购车时商家的承诺往往在车辆交付后不久便成为一纸空文。北京陈先生3个月前购买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提车时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保证“半年内不会迭代”,然而,新车到手不久,该品牌便推出了续航增加100公里、价格却便宜2万元的新款车型,导致陈先生的车辆二手估值大幅下跌,已跌破购入价的50%。

类似的遭遇并不罕见。据此前未来网报道,比亚迪旗下方程豹品牌首款车型“豹5”上市仅半年骤降5万元,引发车主强烈不满。据车主反映,购车时4S店及方程豹汽车总经理熊甜波曾承诺“不打价格战”,短期内降价行为被戏称为“豹降”。杭州车主郑先生去年盲订顶配版后,提车仅两月即遭遇降价,质疑官方违背保价承诺。方程豹客服回应称此次调价为品牌周年庆战略,旨在通过价格优化提升市场渗透率,并强调权益调整缩小了实际差价。然而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7月该车型投诉量环比激增百倍,达372例,位列汽车投诉榜首位。

更让消费者不满的是,一些车企在车辆交付后,通过软件更新增设付费项目。据媒体报道,杭州的方先生发现,自己的新能源车在OTA升级后,方向盘加热功能需要付费订阅,而购车时销售人员曾承诺“全功能预埋硬件,后续免费开通”。重庆的李女士也遇到类似情况,车辆升级后,原本承诺的“终身不限流量”变成了“每月免费流量仅限1GB”。

无独有偶,据未来网近期报道,长城哈弗H6国潮版(2021年款)因拒不兑现“终身免费FOTA升级”承诺,引发车主集体投诉。车主吴先生反映,购车时厂家宣传明确标注“整车终身免费FOTA升级”,但自车辆上市以来,该车型从未进行过任何升级,导致车机系统卡顿、导航定位偏差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驾驶体验。据介绍,其2022年6月购入的哈弗H6国潮版至今未收到任何升级推送,而其他车型已多次更新。车主们通过社交媒体联合维权,并向国家12315平台及市场监管部门提交投诉,要求厂家履行承诺并优化车机系统。

针对厂家拒不履行承诺的情况,业内律师介绍,部分车企利用技术优势设置“付费墙”,将硬件功能与软件服务切割,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车企在销售时应明确告知消费者车辆功能及解锁成本,让消费者能够审慎作出消费决定。

过度宣传智能驾驶:行车安全、法律风险并存

12315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软件问题投诉举报达3.5万件,占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总量的22.4%。其中,智能辅助系统失灵、中控黑屏、虚假宣传自动驾驶功能等问题尤为突出。

记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多位车主表示,一些新能源车企在宣传时夸大智能驾驶功能,导致实际体验与心理预期存在显著落差。广州的林女士在开启“L3级自动驾驶”时,车辆未能识别施工路障,险些发生事故。车企却以“辅助驾驶”为由推脱责任。江苏的吴先生在使用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时,车辆突然急刹,险些被后车追尾。车企回应称,NGP只是智能辅助驾驶,需要驾驶员时刻关注路况。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明确要求企业在宣传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等信息时,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夸大宣传。对此,交警部门也发出提醒,当前车辆的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水平依然属于“辅助驾驶”,驾驶员必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维修困难,售后无门:车主面临多重困境

除了承诺不兑现和虚假宣传,维修难、维修贵也是新能源车主面临的突出问题。上海郑先生的新能源车电池续航骤降30%,但车企检测报告称“电池正常衰减,未达更换标准”。更令他气愤的是,检测设备由车企提供,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公平性存疑。

全国人大代表、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邹县发电厂生产技术部精密诊断中心组长曹景芳调研发现,新能源车的维修技术要求高、维修信息资源匮乏,加上关键部件成本高、缺乏兼容性配件,导致维修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一些保险公司在理赔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复杂的理赔程序影响了赔付进度。

更让消费者担忧的是,部分新能源车企突然倒闭,导致车主售后无门。媒体报道显示,广东的刘女士购买的新能源车因车企破产,车门电子锁故障无法启动,4S店电话已成空号。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购买的新能源车车企倒闭、售后保障无门的经历。

有律师针对上述现象指出,新能源汽车更新迭代较快,零部件供应链不稳定、厂商规格不统一、第三方售后服务网络不完善,一旦汽车厂商倒闭,车主想修车都买不到零部件。此外,新能源汽车搭载的智能操作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需要厂商后台维护、升级,一旦厂商停止运营,车辆可能直接变成“板砖”。

业内呼吁:加强监管,完善售后体系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种种乱象,业内专家和人大代表纷纷呼吁加强监管,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车企的宣传和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同时,应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维修标准体系,提升维修服务能力水平。

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曹景芳提交了《关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售后保障的建议》,其中包括鼓励职业学院和技术培训中心开设相关课程,提升维修人员技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配件供应商可以联合建立公共配件供应平台;支持汽车生产企业生产售后动力电池等内容。

近期,曹景芳向媒体透露称,根据这份建议,交通运输部正推动将“新能源汽车维修工”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组织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维修标准体系,全面提升维修服务能力水平。

0 阅读:0

消费价值观

简介:让消费者规避消费陷阱,远离消费误区,提升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