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在位二十七年,立志中兴大唐,却活成了王安石口中的昏君

意智说历史 2024-06-11 11:43:1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彭乙彬

编辑|t

引言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史称唐德宗,唐德宗登基之初抱有雄心壮志,望一改安史之乱后的变局,实现唐朝中兴。

只可惜在他即位的27年间,中兴宛若白驹过隙,他也成为了王安石口中的昏君。

这位悲惨的皇帝,真的如王安石说的一样,那么昏庸吗?

(唐德宗)

一、从节俭到敛财

李适十四岁那年安史之乱爆发,在亲身经历战火之后,李适名义上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64年李适成为了皇太子。公元779年,唐代宗去世后,李适对先皇葬礼从不逾矩,循规蹈矩,戴孝素食几日,为恪守孝道。

在他即位之处,李适是抱着中兴目标而来,于是他任用崔佑甫为丞相,朝中一片清明。

崔佑甫推荐的杨炎接替了丞相之职,也正是杨炎提出了“两税法。”将先前杂乱的税收改为夏税和秋税,并且在当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唐朝百姓 图文无关)

两税法不论人丁,只看资产为税,征收的是钱币并非货物,还合并了徭役的名目。两税法对后来的朝代影响至深。在杨炎提出两税法时,是李适力排众议支持了这个抉择。

李适在位前期,清明节俭,先是昭告天下让州府停止进贡,紧接着又发布声称许多新鲜物件只需一年进贡一次,又连着颁布了几道停止进贡奇珍异宝的命令。

为了彰显自己的皇恩,他还释放了数百名宫女,拒绝了各地的进献,一派新君主新气象,此时的李适却不曾料到自己后来的敛财。

(唐德宗)

因为没有妥善处理藩镇关系,在经历了奉天之难之后,李适的想法逐渐改变了。

他看到没有钱,就没法养兵,不养兵自己的皇位就不稳固,于是他认识到了钱的重要性。

一改登基之初的态度,主动要求各地进贡,他还常常派遣官员到地方要钱。

各地方节度使为了奉承李适,也巧立名目,对百姓压榨剥削,甚至出现了每日进贡、每月进贡。苛捐杂税在李适在位期间,也大幅度增长,比如榷酒税、茶税、矿税等等,这些都增长了百姓的负担,也引发天下动荡,不得太平。

(进贡)

二、没有妥善处理藩镇关系

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李适,自然希望将所有节度使兵权掌握在手,防止生乱。一登基,罢免了郭子仪的副元帅,还让郭子仪部将多人成为节度使进行分权,紧接着又让西川节度使崔宁入宫,滞留京师。

李适的意味很明显,那就是各地方藩镇势力都不会放过,对郭子仪是过河拆桥的典范。

他追求动用武力削藩,公元781年河北节度使李宝臣去世,他儿子李惟岳上书求继承。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李惟岳请封无可厚非,但李适却想趁着这个机会削藩。

(李惟岳)

节度使代代相传,又不听命朝廷,所以李适拒绝了李惟岳的要求。可他这样的举动,落在其他各地方节度使的眼里,那就只有一个关键点,皇上要动藩镇了。

随后魏博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山南节度使纷纷与李惟岳站在了同一阵营,决定发动政变。

恰好此时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去世,其子李纳再次请求袭承父位,再次遭到拒绝。李纳率先起兵造反,引发各地动乱。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进攻河南,李适只好派遣哥舒翰进攻,谁料竟然被击败,于是李适想到了泾原兵。

(奉天之难)

李适想利用藩镇打藩镇,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结果泾原节度使朱泚,弟弟被软禁在了京城,等他从京城路过讨赏的时候,竟然招待不周。于是朱泚也挑杆反叛,进攻长安,李适只好匆忙逃亡奉天,朱泚又立刻率兵进攻奉天。

之后朱泚和李怀光二人联合反叛,李适又从奉天逃亡到汉中,直到公元784年,李晟成功平叛,这才解决了奉天之难的危机。

在奉天之难的过程中,四人称王,两人称帝,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

(奉天之难)

李适错误的选择和行为,也付出了代价,他对于削藩之事太过莽攻燥进,决策失误只能草草收场。利用藩镇去对待藩镇,本来就不是明智之举。为此李适只能写下罪己诏,表明了自己的过错,毕竟天下大乱全是因为他的随意决策。

在军事决策上,李适并无神机妙算,他不懂帝王心术、知人善用,在奉天之难之后,李适似乎害怕与藩镇正面对上,此后对各地节度使皆是姑息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的藩镇势力反而越来越强大,无法达到削藩的效果。

(唐德宗)

从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一直都是唐朝皇帝的心病,但始终都无法拿出一个有效的办法,而藩镇割据变大,也为之后的五代十国混乱时期,埋下了伏笔。这当中自然也有李适的过错,如果不是他急着削藩,或许他真的可以利用智谋达成目的。

李适的这一行为,直接将唐朝再次推入深渊,后人对唐德宗的评价也难免批判。

三、朝政糊涂,重用奸臣

李适任用杨炎,谁料杨炎阶级独揽大权,他不仅谋害崔佑甫,还为了给元载报仇,陷害了段秀实、刘宴等人。

公元781年,李适任用卢杞为宰相,卢杞本人嫉妒贤能,只会拍马屁迎合李适的话语,还结党营私,谋害官员。

(杨炎)

不仅如此,卢杞为了筹备军饷,实行了众多苛捐杂税,后又进入市场垄断买卖权,贪图国家财产,这一切都是李适放任为之。

李适还一改之前厌恶宦官的态度,由于唐代宗亲近宦官,李适明白宦官误国,所以最开始他对宦官十分排斥。

为了整治宦官,还将刘忠翼赐死。李适重用朝廷百官,就是不想让宦官专权。但在奉天之难之后,李适改变了对宦官的态度。在他的逃亡过程中,始终只有宦官始终护着他,并且宦官对他的忠心,也让李适心中触动,于是他也逐渐将许多官职放给宦官。

(宦官)

甚至为了宦官担任监军,设置了专属的宦官印,提高了宦官作为监军的地位。这再次促进了唐朝宦官专权的可能性,在李适之后的皇帝中,有两人都被宦官害死。而宦官也是唐朝晚期政治黑暗的表现之一,这和李李适再次脱不开干系。

我们看到李适作为一个皇帝,最开始他怀有壮志,到后来不过是泯然众人,甚至被后世看做了昏君。

王安石曾说宋神宗如果是唐德宗那种性格,就不怪我不忠不信了。可见在王安石看来,唐德宗不是什么好皇帝。

(唐代皇帝)

乾隆也曾说过,唐德宗有三大失德,第一是姑息纵容藩镇,第二是纵容宦官,第三是爱好敛财,可见后世之人对历史评价并不高明。

一个皇帝做成这样,对不起江山和黎民百姓。

如果你是李适,做皇帝会比他做得好吗?

参考资料:

[1]阿金.李适的“无伤大雅”[J].检察风云,2022,(02):30.

[2]徐恒.唐德宗统治时期“进奉”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3]王效锋.唐德宗“奉天之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1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