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7日,一个自称是“南大碎尸案”逝者刁爱青姐夫的网友,通过社交媒体发声,直接喊话著名演员张译。这位姐夫情绪激动地表示,由张译主演的电视剧《他是谁》给被害人家属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电视剧《他是谁》中有一个剧情与“南大碎尸案”高度相似,剧中案件的受害者名为“余爱芹”,不仅名字和真实案件中的刁爱青相似,案发时间也与实际情况一致。更让家属难以接受的是,剧中竟然虚构了“余爱芹婚外情”的情节。这让年迈的父母被气病卧床不起,全家人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
去年,刁爱青的家属就已经委托律师起诉电视剧出品方,指控其侵权行为。然而出品方万达电视剧制作以及优酷、阿里巴巴(软件)却一直采取拖延战术,提出管辖权异议来延缓案件审理时间。最近法院告知家属,出品方只愿意删除涉及“刁爱青和笔友出轨的内容”,其他的都不愿意做出任何更改或公开道歉,这一结果让全家无法接受。
回顾这起案件的背景,南大碎尸案又称南京“1·19”碎尸案,案发于1996年1月19日,受害人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她的遗体碎片在其失踪9天后的清晨,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这个案件因其残忍性和离奇性,长期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家属来说,这个案件带来的创伤已经足够深重,而电视剧对案情的改编无疑是再次揭开了他们的伤疤。尤其是虚构的“婚外情”情节,更是对逝者和家属的极大不尊重。他们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却遭遇了出品方的种种阻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点。首先,家属对于逝去亲人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他们不希望看到亲人的形象被恶意揣测和歪曲。其次,作为公众人物和有影响力的演员,张译在接拍这类题材的作品时应该更加慎重,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和对家属的感受。最后,出品方在面对侵权指控时采取的态度也值得商榷,他们是否应该更加积极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拖延?
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如果电视剧中的内容确实对刁爱青的名誉造成了损害,那么家属是有权利提起诉讼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这意味着出品方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是有一定法律依据的,但是否能够成立还需要看具体的案件情况。
这个事件反映出了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平衡好艺术表现和社会伦理的关系。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历史事件时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避免因为创作的需要而忽视了对他人情感的伤害。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讨论和反思,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