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庙号不从太宗改为成祖,就会从太庙被踢出去?根本没有的事

楼哥看明史 2023-04-14 11:19:42

前言: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九月十四日,明世宗朱厚熜来到太庙,他要亲手为自己的先祖朱棣更改庙号。随着典仪官的高声吟唱: “改题神主”,世宗亲手将朱棣的神主牌位捧出置于东案之上,随后退回拜位,北向肃立。

内侍官将神主上面原来的内容:“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神位”洗掉,由写题主官用恭楷写上新的内容:“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神位”,然后由世宗亲手放回神座之内。

明世宗朱厚熜剧照

至此,朱棣“太宗”的庙号正式被改为“成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世宗之所以要把朱棣的庙号改掉,是因为想让他亲爹兴献王朱祐杬“称宗祔庙”。但是太庙中位置已满,又不敢将朱棣的神主牌位踢出去,所以把这位太宗升格为成祖,这样就可以百世不祧,免得大家尴尬。

然而这种说法,根本就是以讹传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明世宗为什么要给朱棣改庙号。

明代太庙制度

吴二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吴王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天老朱就追尊四代先祖为皇帝,其中高祖父庙号德祖,曾祖父庙号懿祖,祖父庙号懿祖,父亲庙号仁祖。

到了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由于原先的太庙所在地“地势稍偏”,朱元璋下旨另外选地进行重建。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新太庙竣工,朱元璋将原本“一帝一庙”的格局改为“同殿异位”,即中室奉德祖,东一室奉懿祖,西一室奉熙祖,东二室奉仁祖。

太祖朱元璋剧照

为了防止千秋万代之后太庙中神主牌位过多,朱元璋确定了天子九庙制度,即太庙中最多只放九块神主牌位。一旦超编,就把和当朝皇帝血缘关系最远的那位先祖神主放到祧庙,也就是所谓的“亲尽而迁”。朱棣迁都之后,又在北京新建了一座太庙,一切礼制同南京时旧制。

由于朱标兴宗的庙号被褫夺,建文君朱允炆和恭仁康定景皇帝朱祁钰没有庙号,故而一直到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九月明孝宗朱祐樘继位后,才碰上需要迁祧太庙神主牌位的难题。当时太庙中的九块牌位分别为:德祖朱百六、懿祖朱四九、熙祖朱初一、仁祖朱五四、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和英宗朱祁镇。

为此孝宗敕谕礼部,表示先帝宪宗皇帝“山陵将毕,升祔有期”,要求他们尽快制定祧迁的制度。十一月二十六日,礼部尚书周洪谟上奏称德祖为大明始祖,太祖和太宗如同周文王和周武王,都应该百世不迁,其次则“以次而祧”。可以在太庙寝殿之后别建一殿作为祧庙,安放懿祖皇帝神主。除德祖、太祖和太宗,其他神主按照亲尽则祧的原则,日后依次奉迁于祧庙。

国朝太祖高皇帝肇建丕图,追祀四祖。迨至英宗睿皇帝龙驭上宾,遂备九庙。在当时则德祖尊为高祖,以上盖无可推之亲。在今日则德祖尊为始祖,以下固有可祧之主。洪惟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功德隆盛,如周文、武万世不祧。懿祖而下以次递迁,寔惟古制。今伏遇宪宗纯皇帝神主当升祔太庙,懿祖皇帝神主义当奉祧。—《明孝宗实录卷七》

北京太庙

当年十二月初六日奉祧懿祖皇帝神主,当月二十四日升祔宪宗纯皇帝神主于太庙前殿,居宣宗章皇帝神座之次,东向。此后随着孝宗和武宗的相继驾崩,世宗即位后太庙中的九块神主分别为:德祖朱百六、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和武宗朱厚照。

从太宗到成祖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八月二十九日,奉祧仁祖淳皇帝神主于祧庙。九月二十六日,武宗毅皇帝神主升祔太庙。不过和之前儿子捧着老爹的神主不同,这一次捧着武宗神主的是他堂弟朱厚熜。

武宗之父孝宗,是明宪宗第三子。朱厚熜之父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在武宗无嗣,且孝宗并无其他子嗣的情况下,武宗之母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经过一番商量,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文,命朱厚熜从湖广安陆来北京继位,是为世宗。

杨廷和剧照

然而作为一个小宗入继大统的皇帝,世宗还没到京师就感受到了来自于内阁的深深恶意,因为他发现做个皇帝,把爹弄丢了。在杨廷和看来,所谓的“兄终弟及”,是弟弟继承哥哥,而不是堂弟继承堂兄。所以世宗只有过继给孝宗,才能以武宗弟弟的身份继位,至于生父兴献王,要改口称为“叔父”。

这就是嘉靖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世宗为了保住自己亲爹,和满朝文武展开了坚决斗争。这场斗争,实质上也是皇权和相权对于话语权的争夺。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七月左顺门惨案之后,世宗以当廷杖死十六名五品以下官员的代价,取得了大礼议之争的阶段性胜利,将生父兴献王的尊号称为“皇考恭穆献皇帝”,生母则改称“圣母章圣皇太后”。当年九月,世宗又改称孝宗为“皇伯考”,张太后为“皇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

丙寅,始定大礼。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昭圣康蕙慈圣皇太后曰皇伯母。恭穆献皇帝曰皇考,章圣皇太后曰圣母。命礼官择日祭天地、宗庙、社稷,诏谕天下。—《明世宗实录卷四十三》

然而这个结果并不能令世宗完全满意,让老爹“称宗祔庙”从而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才是他的终极野心。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六月,世宗下旨在太庙外的环碧殿旧址修建祢庙,并亲自为其定名为世庙。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九月,恭穆献皇帝神主奉安于世庙,与隔壁的太庙仅一步之遥。

明世宗画像

由于兴献王并未做过皇帝,要把他的牌位放进太庙自然困难重重。但是世宗意志坚定,一直在缓步推进这一过程。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世宗认为太祖高皇帝开创大明王朝,应该在太庙之中居于中位,故而在正月初九日迁德祖神主于祧庙,奉安太祖神主于寝殿正中。这样一来,太庙之中只剩下八块神主牌位: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和武宗朱厚照。

仰惟朕太祖高皇帝重辟宇宙,肇运开基。圣德丰隆,神功伟盛。顾不得南面居尊,甚非所宜。当朕圣祖在御,固宜尊德祖居尊。其在今日,以朕圣祖居始祖之位。—《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一》

称宗祔庙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六月,致仕扬州府通判同知丰坊向朝廷上奏,请求恢复古礼修建明堂,让献皇帝称宗祔庙。说起来这位丰坊可算是一位不肖子孙,他的父亲翰林学士丰熙,是当年在左顺门首批被逮入锦衣卫诏狱的文臣。事后丰熙不但受了廷杖,还被发配福建镇海卫充军,就在当年死于戍所。而丰坊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竟然觍着脸上了这样的奏疏。

先是致仕杨州府通判同知丰坊奏: “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请复古礼建明堂,加尊皇孝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 下礼部会议。—《明世宗实录卷二百十三》

兴献王画像

对于皇帝这样无礼的举动,连一向善于阿谀奉承的礼部尚书严嵩都惊呆了,他即刻上疏表示献皇帝不需称宗,也不需议配,“专庙之享亦足垂亿万世无疆之休矣”。换句话说,严嵩认为献皇帝供奉在世庙就够了。

世宗勃然大怒,让严嵩告诉自己:“文皇帝谁之祖,献皇帝谁之父”?严嵩在皇帝的压力之下,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尊称太宗为祖,奉献皇帝祔于孝宗之庙。但是世宗不为所动,坚持要让献皇帝称宗祔庙。此时的朝堂之上世宗早已一手遮天,远非嘉靖三年可比。当年九月初一日,世宗亲自敕谕礼部,将朱棣庙号改为成祖,尊献皇帝的庙号为睿宗。

这一次的捆绑销售,硬生生将朱棣从太宗改为成祖,完全是明世宗私心所致。因为明堂祭天,以功德论,当配以太宗。以亲亲论,当配以献皇帝。但是为了私欲,让太宗永远得不到配享,说出去理亏。但是将太宗改庙号为成祖,就可以和太祖一起在郊祀的时候一起配天。再将献皇帝称为睿宗配享明堂,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辛未朔,上谕礼部曰:朕为我国家之兴始,皇祖高皇帝也。中定艰难,则我皇祖文皇帝也。二圣同创大业,功德并焉,宜称祖号。我皇考献皇帝躬备大德,是以延及朕身,入嗣祖位,宜荐宗称。矧今大享已成,议奉皇孝配。将当举事之期,先用荐上鸿号。尊文皇帝庙号为成祖,谥曰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以十一日行礼。导皇孝庙号为睿宗,谥曰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同日异时行礼。—《明世宗实录卷二百十六》

回到本文开头,朱棣神主改题的同日,睿宗献皇帝神座设于孝宗敬皇帝位之次,其神主奉安于太庙。

朱棣剧照

结语:将朱棣庙号改为成祖,确实和睿宗祔庙有关,但绝不是有些人臆想的太庙位置不够。通过本文的梳理,大家已经很清楚,在睿宗祔庙之时,太庙之中本来就只有八块神主牌位,不存在要把朱棣踢出去的可能性。

不过当年朱棣费尽心机为自己谋了一个太宗的庙号,就是想证明自己的正统性。没想到世宗这个白眼狼为了证明他自己的合法性,直接就把最正统的太宗改成了不伦不类的成祖。而朱棣原来的谥号之中, “体天”的意思就是体会太祖的遗愿, “广运”的意思就是将高皇帝的江山发扬光大。改了以后无论是“启天”还是“肇运”,都是重新开创江山的意思。

“反贼”的帽子,居然是自己的后代给自己戴上。朱棣在长陵中魂若有灵,只怕是要给世宗半夜托梦,好好地把他怒斥一通。

3 阅读:23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