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亲朋好友求助的情况,伸出援手是人之常情。
但并非所有的忙都值得帮,有些忙帮了,非但得不到感激,反而会结下仇怨。
以下几种忙,能不帮就别帮了。
1、超出自身能力的忙:透支自己,反遭埋怨
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为了帮家里还债,四处借钱,甚至不惜透支信用卡。
然而,她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家人的感激,反而被指责"没本事"、"没良心"。
心理学上有个"自我损耗理论",指的是当我们过度消耗自身资源去帮助他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疲惫和负面情绪。
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影响人际关系。
小李为了帮朋友创业,不仅倾尽所有积蓄,还向银行贷款。然而,朋友的创业项目最终失败,小李的钱也打了水漂。
朋友非但没有感激小李的付出,反而责怪他"不够义气",没有继续借钱给他。
所以说呀,帮助他人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面子或情谊,去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
否则,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还可能让对方产生依赖心理,最终反目成仇,大恩也变成了大仇。
2、违背原则底线的忙:助纣为虐,害人害己
生活中,有些人会请求我们帮忙做一些违背道德或法律的事情,例如:帮忙造假、偷税漏税、甚至违法犯罪。
这种忙,千万不能帮!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指的是如果对小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就会导致更大的错误行为发生。
帮助他人做违背原则底线的事情,就等于在纵容对方犯错,最终害人害己。
小王的朋友请他帮忙伪造一份学历证明,小王碍于情面答应了。
后来,朋友凭借假学历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但最终事情败露,朋友被公司开除,小王也受到了牵连。
所以说,帮助他人要坚持原则底线,不能为了所谓的"义气"而丧失是非观念,违规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否则,不仅会让自己陷入道德困境,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3、涉及金钱利益的忙:金钱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考验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
金钱是考验人性的试金石,即使是再亲密的关系,也经不起金钱的考验。
心理学上有个"损失厌恶"理论,指的是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要远远大于对获得的敏感程度。
当我们借钱给他人时,往往会担心对方不还钱,这种担忧会让我们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涉及金钱利益的忙要谨慎对待,即使是亲朋好友,也要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借款金额、还款期限、利息等事项。
否则,很容易因为金钱纠纷而影响感情。
4、对方理所应当的忙:不懂感恩,只会索取
生活中,有些人会把别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甚至得寸进尺,不断索取。
心理学上有个"过度合理化效应",指的是当人们认为某种行为是出于外部原因时,就会降低对行为本身的兴趣和动机。
当我们过度帮助他人时,就会让对方觉得我们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失去感恩之心。
小陈经常帮同事小张带饭、取快递,甚至帮忙完成工作。
然而,小张非但没有感激小陈的付出,反而变本加厉地要求小陈帮忙,甚至对小陈的拒绝表示不满。
之前帮的忙不仅没得到感谢,还帮成仇人了。
所以说,帮助他人要适可而止,不要让对方养成依赖心理。
对于那些不懂感恩、只会索取的人,要学会拒绝,否则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以上几种忙,能不帮就别帮了,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甚至结下仇怨。
记住,真正的帮助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是让对方变得更好,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糟。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