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同志单独找到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急切地向他表达了心中忧虑。华国锋当时是我国的“当家人”,党政军职务都很突出,既是党内的中央主席,还是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得到大批干部的拥护。而毛主席生前指定的接班人,也是华国锋。由于他在1976年10月采取了果断措施,对稳定国家局势立有大功,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此时此刻,陈永贵副总理却在担心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毛主席晚年有望挑起国家大梁的,起初不是华国锋。华国锋成为国务院总理之前,曾担任过第一副总理,而这个位置原本属于小平同志。周总理身体日益衰迈,小平同志负责主持国务院工作,领导全面整顿。但1976年在相关集团的诬陷迫害之下,小平同志军政生涯中第三次被“打倒”,一直蛰伏到1977年。
七十年代后期,党内有影响力的老同志,不少人还健在。像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李先念、陈云等同志,都十分了解和信赖小平同志,对他有感情。邓公对比华国锋,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解放前有过显赫的军队资历,曾担任二野的老政委,是可以跟开国元帅们平起平坐的人物。而他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老同志们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全国形势显著好转后,没有理由继续雪藏小平同志。大家希望他复出、领导重要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华主席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有人支持小平同志,也有人反对。陈永贵出身特殊,他是著名的农业专家,1973年当上政治局委员,1975年成为分管农业的副总理。能够获得如此高位,跟大寨模式的成功以及毛主席的破格重用有关,所以他打心眼里敬重伟人。即便毛主席去世,他也把这种感情延续到“接班人”华国锋身上,希望维持既有路线和政策,不容挑战。
并且早在几年前小平同志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时,就主持过整顿和改革工作。陈永贵认为小平同志在政治上很强势,同时又有很多新的想法,这些想法与他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是不太吻合的,将来有可能影响到华国锋的威望和地位,也包括大寨的地位。所以他专门找到华国锋同志,直截了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担心,说道:华主席,你千万不能“解放”他,如果他出来工作了,你的位置往哪摆呢?
陈永贵的话题很敏感,华国锋历来低调厚道,他并没有肯定陈永贵的这种想法,而是进行了一番安抚,没给出什么答案。事实上,华主席也认为小平同志具有出色的理政才能,并且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他没法阻挡、也并不想阻挡小平同志复出。华国锋只是提出,这个过程要“瓜熟蒂落”,稳步推进不能太急。所以直到1977年7月,也就是相关集团被粉碎9个月之后,邓公才真正复出工作,重新担任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陈永贵同志在1980年主动辞去了国务院副总理一职,赋闲在家直到1986年病逝;而华国锋也在八十年代初期逐步淡出政坛。
华主席光明磊乐
华主席领导粉碎四人帮,功不可没。邓公改革开放,千古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