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张无忌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武功盖世,身兼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太极剑等绝世武学,统领明教,号令群雄,本该是一个杀伐决断的枭雄人物。然而,张无忌却总是上美女的当。在武当山上,殷素素临终前告诫张无忌:“孩儿,你长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这句话成了张无忌一生的诅咒,可他却始终未能真正践行。从朱九真到周芷若,再到赵敏,他一次次被美丽的女子欺骗,却又一次次选择相信。如果说朱九真对张无忌的欺骗是因为张无忌那时初入江湖,年轻识浅,那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美女欺骗就只能说是张无忌自己的问题了。这并非因为张无忌愚蠢,而是因为他性格中的某种特质,使他无法真正对人心设防。

首先,殷素素为什么会在临终前给张无忌那样的警告呢?因为这一切都是源于殷素素自己的经历。殷素素曾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妖女",擅长用美貌和心计达成目的,她深爱张翠山,却也明白自己的手段并不光彩,因此,她希望儿子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被美丽的外表所蒙蔽。然而,张无忌的性格却与母亲的期望背道而驰,他在冰火岛长大,远离江湖纷争,内心纯净,对世界充满善意。即便后来经历朱九真的欺骗、江湖的险恶,他依然保持着赤子之心。这种性格使他无法像杨过那样愤世嫉俗,也无法像韦小宝那样狡黠多疑。他宁愿相信人性本善,哪怕代价是被骗。朱九真是张无忌情窦初开时遇到的第一个美丽女子。她温柔体贴,让他初次体会到男女之情的美好。然而,这一切都是骗局,朱九真接近他,只是为了套取谢逊和屠龙刀的下落。当真相揭露,张无忌险些丧命,但他并未因此变得冷酷,反而在内心深处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有趣的是,这次背叛并未让他学会警惕,反而加深了他对美丽女子的矛盾心理——他既渴望被爱,又害怕再次被骗。这种心理让他在面对周芷若和赵敏时,表现得既犹豫又执着。
周芷若是张无忌最难以割舍的女子之一。她温柔娴静,与他有青梅竹马的情谊,甚至在光明顶上刺他一剑后,他仍不忍心责怪她。在灵蛇岛上,周芷若偷走屠龙刀、杀害殷离、嫁祸赵敏,张无忌并非毫无察觉,但他选择自我欺骗,不愿相信她会做出如此狠毒之事。这种自我欺骗,源于他对美好记忆的执着。他记得汉水舟中那个喂他吃饭的小女孩,记得她温柔的眼神,因此即便证据确凿,他仍不愿面对真相。直到在少林寺后山的地洞中,张无忌看到谢逊留在洞中的画,他才看清楚周芷若的真正面目,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无法真正恨她,甚至在她危难时仍出手相救。

赵敏是张无忌生命中最复杂的女子。她聪明绝顶,手段狠辣,最初接近张无忌时,确实带着算计。然而,与朱九真和周芷若不同,赵敏的欺骗并非纯粹出于利益,而是夹杂着真实的情感。她在万安寺放走张无忌,在灵蛇岛上为他差点与别人同归于尽,最终甚至放弃郡主的身份追随他。张无忌对赵敏的态度,最能体现他的性格,他明知她诡计多端,却仍一次次相信她,甚至在发现她可能是杀害殷离的凶手时,他仍不愿彻底与她决裂。这种矛盾,恰恰说明张无忌并非真的"总是上当",而是他愿意给真心一个机会。
许多人认为张无忌优柔寡断、容易受骗,是个不够“大侠”的主角。但事实上,他的选择恰恰体现了金庸先生对人性的一种理想化期待——即便世界充满欺骗,仍有人愿意以诚相待。张无忌的信任,不是愚蠢,而是一种选择。他可以选择像成昆那样玩弄人心,可以选择像灭绝师太那样偏执多疑,但他没有。他宁愿被骗,也不愿变成自己厌恶的那种人。这种坚持,最终让他等到了赵敏的真心。

张无忌的“总是上当”,其实是一种对善良的坚持。在大都,张无忌对赵敏说过一番真心话着实让人动容,他说:“赵姑娘,我这几天心里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这是张无忌的真心话,如此看来,他并非不懂江湖险恶,而是不愿让险恶改变自己。不过好在,张无忌有足够的实力来保护自己,又是主角,否则不知道被别人害死多少回了。
诸君以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