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深一度#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死亡是万物的终点,一切生命,不论尊贵卑微、高洁或卑劣,终归有朝一日会走入那个名为死亡的温柔良夜。
即便是再无畏之人,面对死亡都会有与生俱来的恐惧,除了生物基因中铭刻的对死亡的回避外,还有对未知事物本能的恐惧。
死后究竟是什么一种感觉,生物和人类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死亡?这一直是科学家们长久以来所探究的一个话题。
一、死亡概念的历史与文化差异死亡的概念与生命诞生密不可分,若把自然界中物质的自然衰退和消亡也视作广义的死亡,死亡这一概念甚至早于生命诞生。
生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是受到了外部的影响,亦或是因为内在的疾病或者衰老,无法正常维持身体机能,这便是人们口中最常见的死亡。
对于死亡的理解和定义,一直贯穿了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始终,在不同年代,我们对于死亡的定义其实一直在发生变化。
在我国古代,中医在肉体和精神的关系中,着重强调了肉体的重要性。我国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以及气血是元神得以存续的根本。
而在中医的观点中,死亡则是因为五脏受损无法继续维持元神存续,进而导致人体死亡。
在中医典籍《素问·脉要精微论》也曾提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足以见在我国古代,死亡更侧重于肉体机能的停止。
而到了其它国家,关于死亡的定义则与我们稍显不同了,以西方世界为例,在他们眼中,肉体死亡并非真正的死亡。
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开始,欧洲等地区都坚信灵魂是寄宿于肉体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类似于灵魂驾驶着肉体。
而当肉体无法承载灵魂的时候,灵魂就会离开肉体,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这样的思想构成了西方世界古代关于死亡的基本定义。
在后续的发展中,基督教以其它的衍生宗教都基于灵魂不灭的观点对死亡后灵魂的归宿作出了发展性推导。
这些宗教大体上都认为根据人生前的善恶,灵魂在肉体死亡前往天堂或者地狱,这些观点影响非常深远,直至今日也依旧如此。
而在古代一些文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对于死亡的理解,就显得有些野蛮和粗暴了。
如在北美洲,印第安人曾经统治过这片土地很长一段时间,而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则相对的有点“血腥”了。
印第安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仍然存于肉体,随着埋葬回归大自然,并和整个大地共生共存,甚至有可能在有朝一日重新归来。
这样看起来还有点浪漫对不对?不过印第安人还认为,灵魂存在于肉体的头部,具体来说就是头皮的位置。
而在战斗中,为了不让敌人死后灵魂回归大地,印第安人击杀对手后,往往会将其头皮剥下,以达到羞辱、震慑敌人的效用。
除了不同地区对死亡的定义有所差别外,几乎全世界的文明都对死亡的认知有一个一致性,也即肉体和灵魂的死亡是不同的。
而随着科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也开始逐渐统一化,科学化。
二、心跳呼吸停止后意识的持续随着启蒙运动以及文艺复兴在西方世界的扩散,欧洲逐渐摆脱了黑暗愚昧的中世纪,开始进入到科学逐渐占据主流认知的近代。
也在这个大背景下,西方世界的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于死亡也有了更为科学的定义。
在那个时代的欧洲医学界,死亡被认定为身体机能停止活动,具体则表现为人体的心脏停止跳动,且不再进行呼吸。
不过这个观点虽然是主流,但是却依旧有着许多无法解释的地方。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但是又恢复了过来,那么能不能算这个人死过一回了呢?
而在此之上又衍生出了一个问题,人能不能意识到自己死了?在心脏和呼吸停止后,人类是否还有意识存在?
因而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对于死亡后意识的探究一直是当时西方科学界和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虽然在砍掉一些动物的头颅后,它们依然能维持一定的活动,不过由于这些动物结构过于简单,因而普遍被认为不能代表人类。
而在这时,一位富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则以自己验证了意识和呼吸心跳的关系,这位科学家就是现代化学奠基者——拉瓦锡。
在法国的变革之中,拉瓦锡由于和路易十六沾亲带故,因而也变成了肃清对象之一,并且被法国人民给予了和路易十六同等的待遇。
抛开拉瓦锡确实是鱼肉百姓的贵族阶级不谈,但是他确实是一位富有探究精神的科学家。
所以在被砍头之前,拉瓦锡委托刽子手和自己的助手,希望他们观察自己头颅被砍下后的反应。
在头颅被砍下后,拉瓦锡的脑袋在独立于身体之后,确实对助手和刽子手的动作进行了眨眼回应,并在数分钟后才彻底死亡。
拉瓦锡的实验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许多类似的段子都是从拉瓦锡最后的实验进行改编的,我们所能接触到类似段子,都是改编至此。
这个时候拉瓦锡的头颅肯得是没法进行呼吸的,身体的心跳和搬家了的脑袋自然也是没什么关系。
拉瓦锡最后的实验,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向当时的欧洲医学界证明了,当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后,意识仍然能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这个实验却依然没有解释另一个问题,人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死亡?
由于缺乏样本数据,且受时代所限,濒死的人在当时抢救后的存活率依旧不高,因而这个问题在当时的欧洲医学界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三、现代医学下的死亡与濒死研究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医疗科技进一步进步,以及和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相互结合,人们对于死亡的理解又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在1968年医学家通过观测以及庞大的样本数据,得出了关于死亡的新定义:“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
直到现在,大脑死亡依旧是确定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准。
同时,加之现代社会下各种信息的交流和案例分享更为及时,人们对于濒死体验有了更多的可参考案例。
拉瓦锡证明了人体机能大部分停止后,大脑依旧能在短时间内处理一些信息,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则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结论。
在现代医学的观测之下,人们得知大脑是通过产生微弱的生物电流来处理各种信息的,因而大脑保持活动的证明就是可以产生生物电信号。
在观察志愿者死亡后大脑的电信号活动中,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者发现,在身体机能彻底停止后,大脑的电信号依旧活跃了近一小时。
这些证据足以表明,在人体身体机能停止后一段时间,意识依旧能持续。
那么在这个时候,人能意识到自己“死”了吗?可能我们永远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毕竟如果以现代医学的不可逆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没有人能真的回答这个问题,不过许多人的濒死体验依旧能成为解答这个疑虑的参考。
在一些经历过心脏骤停的幸存者描述中,他们是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死去”了。
一些患者甚至可以描述自己躺在手术台上被医生抢救的过程,一些濒死的患者甚至还能准确描述抢救过程中医生之前交流的内容。
不过大多数有着濒死体验的患者,则表示自己在濒死间似乎做了个很长的梦,梦的内容是自己碎片化的一生。
对此科学家的解释是人体在濒死时,有一定概率会触发大脑的保护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大脑会变得更加敏感,进而导致人体的感官更为敏感。
这样的机制并不是只有在濒死才能体验,一些人在濒临绝境同样也能变得感官异常敏锐,或许这便是我们潜藏在基因中的保护机制。
而对于经历走马灯的患者,现代科学的解释是因为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让大脑进入了低功耗状态,也即进入了类似我们深度睡眠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微弱的脑电波刺激下,大脑会产生类似梦境的东西,这也是死前“走马灯”的由来。
当然,以上这些,依旧是濒死者对于“死亡”短暂的体验,如果说濒死者能否意识到自己的死亡,那么是可以的。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现代死亡概念中,脑死亡才是一切的终结。
脑死亡的人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死亡?这依旧是现代科学的一个未解之谜。
结语死亡可以很简单,一个人无法心跳呼吸,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回应,我们就可以认为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死亡同样可以很复杂,肉体机能的停止以及大脑意识的远去,两者之间究竟谁为主导关系,依旧是现代医学在探讨的一个话题。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机械的活着,不再对外物有着悲喜,只为了柴米油盐奔波,又能否算真正的活着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自己死亡自己知道?科学家:心脏停止跳动后,意识仍会持续》2024-12-26 20:25·奇妙的本草
《人类自己能知道自己死亡?科学家:心脏停止跳动后,意识仍会持续》答案在这儿2024-10-28 18:11
《人类自己能知道自己死亡?科学家:心脏停止跳动后,意识仍会持续》2024-11-07 18:45·柏拉图的诉说
点击#头条深一度#,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