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商品馆,妥妥的智商税?

灵兽 2025-01-07 09:57:05

▲这是灵兽第1566篇原创文章

部分俄罗斯商品馆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一条以“套汇”为目的的灰色链条。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1

遍地涌现的俄罗斯商品馆

位于北京市南五环,相隔仅500米的两家俄罗斯商品馆,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经营景象。

其中一家是刚刚在购物中心开业不到两周的“俄罗斯国家产品馆”快闪店。店内的客流络绎不绝,各种特惠促销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顾客。

而另一家则显得格外凄凉——这家半年前开在社区的“俄罗斯商品馆”,如今大门紧闭,玻璃门上贴着醒目的“转让”告示,门口堆放着凌乱的货品,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未竟的商业故事。

“前几天搞了清仓,东西处理的差不多,剩下的好像能退回经销商。”一位邻居向《灵兽》透露,这家“俄罗斯商品馆”今年4月开张,主打俄罗斯进口商品,但仅仅半年就草草收场。

上述邻居透露,这家店关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近期市场监管部门上门检查,要求提供进口商品的相关证明材料,店主觉得手续麻烦,索性选择闭店;二是,经营状况惨淡,平日里几乎没什么顾客光顾,最后连清仓甩卖都无人问津。

在倒闭的另一面,是这类俄罗斯商品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冒出,成为今年不少城市的新零售业态。

其外观和风格上几乎都是“孪生兄弟”。无论是蓝底白字的招牌,还是充满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内部装修,都极为相似。就连店内背景音乐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俄语歌曲无限循环。在店内他们的宣传语更是“战斗力”十足,“战斗民族”、“硬核俄货”等标语,常常高调亮相。

一位加盟商告诉《灵兽》,许多消费者对进口商品天然抱有好感,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的高端产品,常被认为品质优良、值得信赖。

然而,这些商品的高昂价格让不少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俄罗斯商品恰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它们价格亲民,包装又充满异域风情,吸引了不少对“进口”二字充满期待的消费者。

再加上代理商们宣传得有模有样,什么“原装进口”、“纯正俄式风味”,让人很难不心动。尤其是一些小城市的,平时接触进口商品的机会不多,这种“进口商品馆”就显得特别新鲜。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与俄罗斯商品相关的企业总数已达到3532家,且这一数字还在迅速增长。截至2024年12月18日,今年新增注册企业841家,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新增注册量。从同比数据来看,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这类企业的注册量连续三个季度保持正增长,预计第四季度仍将延续这一势头。

从地域分布来看,俄罗斯商品相关企业主要聚集在北方地区,其中黑龙江省占据了“半壁江山”,超过八成企业集中于此。尤其是牡丹江市,今年新增注册企业就超过了500家。

“大多数店铺以‘原装进口’为卖点,包含3000至5000种商品,主营商品包括休闲零食、面包饼干、奶制品、套娃以及生活日化等俄罗斯特色商品。”上述加盟商表示。

2

涌现的原因

12月26日,“俄罗斯商品馆三个月回本”话题冲上热搜,再次将俄罗斯商品馆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今年以来,俄罗斯商品馆在国内迅速扩张,不仅吸引了消费者,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加盟商。从过去的小型独立店铺到如今品牌化、连锁化的规模经营,这类商品馆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推动这一现象的,是品牌方对招商加盟的积极布局。通过宣传“生意好”、“成本低”、“售价高”、“回本快”等卖点,俄罗斯商品馆迅速吸引加盟商入局。据招商人员透露,加盟风险低、回报高,整体利润率可达40%至60%。

《灵兽》联系了一家俄罗斯商品馆品牌,其招商经理透露了加盟和盈利的详细信息。例如,在一线城市的区县的代理费用原价为40万元,目前公司推出五折优惠,仅需20万元。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除去房租,投资成本约为50万元。

而在运营后,一家8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月销售额可达20多万元,100平方米的门店月销售额则能达到30万元,综合毛利率约为50%。按照这样的回报速度,快的话三个月即可回本,慢的话也只需半年。

另一家名为“俄北熊”的品牌则采用不同的选址策略,将门店分为景区店和社区店两种类型。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其景区店由于人流量大,每日流水可达7万元,利润率约为65%。杭州某家景区店的日流水甚至高达20万元。

商品本身的高溢价也是俄罗斯商品馆盈利的关键之一。例如,某款饮料在普通超市售价为7元至7.5元一瓶,而在俄罗斯商品馆的售价高达10.5元。再如,红月亮奶油巧克力味夹心糖,线下门店售价为39元每包,而线上售价仅为25.8元(优惠前)。

如此的价格差距,尤其是在五线城市和景区,消费者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为商家提供了充足的利润空间。

而这种“快钱”模式,无疑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尤其是那些希望快速获利的加盟商。

一位快招人员向《灵兽》透露,这些品牌以大多数在三到六个月内即可实现回本的推广手段。这种“快钱”模式也是俄罗斯商品馆快速遍布全国各地的原因之一。

然而,俄罗斯商品馆的火爆背后,是否真的如宣传所言“低风险、高回报”?关于俄罗斯商品馆的热潮,也有另一种更隐秘的解读。

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俄罗斯商品馆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一条以“套汇”为目的的灰色链条。由于俄罗斯卢布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人民币与卢布之间的汇率差异,部分商家可能利用这种汇率差进行套利。

具体来说,中国官方银行的汇率可能是1人民币兑换14卢布,而在俄罗斯的黑市汇率则可能达到1人民币兑换100卢布。这意味着,100人民币在俄罗斯黑市可以兑换到10000卢布,再通过合法渠道兑换回700人民币,利润空间极为可观。这种套利操作,可能成为部分商家迅速赚钱的另一种方式,而商品馆的经营模式则成为掩盖这一行为的合法外衣。

有业内人士向《灵兽》表示,单纯的换汇行为在中国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随着卢布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中俄汇率之间的差异,俄罗斯商品馆的商业模式既是消费市场的创新尝试,也夹杂着复杂的经济背景和潜在的法律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的高回报固然诱人,但如何避免灰色操作、合法合规经营,才是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3

倒闭潮如此快

实际上,在俄罗斯商品馆遍地开花的同时,一些门店也在悄然撤退。

据媒体报道,北京某生活商街的一家俄货商店,在B1层经营仅一个多月后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家杂货集合店。而在东城区,一位商家透露,海淀区一处占地200多平方米的俄罗斯商品馆,也在开业不到一个月后关门大吉。

快速扩张的背后,部分俄罗斯商品馆似乎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一些看似“纯正”的俄罗斯商品馆也遭遇了质疑。近日,一则博主与俄罗斯女友逛俄罗斯商品馆的视频引发热议。博主的俄罗斯女友进入该店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些都是假的。”

据博主透露,这家名为 “硬核俄货” 的店铺,通过设置 “welcome Russia(欢迎来到俄罗斯)” 等引导性标语、播放俄罗斯音乐以及采用俄罗斯风格装修等手段,极力营造出一种纯正俄罗斯商品店的氛围,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博主称,店内大部分商品实为中国制造,且价格虚高。同时,其表示由于俄语的复杂性,使得翻译往往不准确。国内部分商家先确定中文商品名后再用翻译器翻译成俄语,导致出现连俄罗斯人都看不懂的商品名称。

还被网友戏称,店内除了俄罗斯人,剩下都是假的。

《灵兽》从多家俄罗斯商品馆的加盟总部处了解到,店内商品通常由俄罗斯进口货与国产货混搭组成,比例约为80%和20%。部分商品如火腿、大列巴等,因保质期较短(通常为21天至90天),在清关后容易成为临期食品,因此多由俄罗斯品牌方在中国边境设厂生产,以缩短供应链周期。

此外,据《界面新闻》报道,业内还存在一种被形容为“阳澄湖洗脚蟹”的操作模式。部分经销商通过将大批原料出口至俄罗斯,再以“进口”名义回流,打上“俄货”标签,满足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偏好。

上述快招人员还表示,对于俄罗斯商品馆来说,货源的稳定和利润最大化是生存的关键。为了应对进口商品的高成本和供应不稳定,大多数门店采取进口与国产商品搭配销售的策略。

例如,酒类、麦片、巧克力等商品多为纯进口,利润较高且存储期长;而大列巴、肉肠、奶粉等快消品则多为国产改良版,不仅成本低,还更符合本地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热销的“俄罗斯大列巴”“、风味牛筋肠”等商品,其产地多为黑龙江的牡丹江、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甚至还有广东潮州的“俄罗斯驼奶片”。这些商品的执行标准与国内一致,只是贴了“俄货”的标签。

“并非全是假的,但需要辨别。”一位做进出口贸易的业内人士告诉《灵兽》,当前,俄国第二产业的出口遭到了重创,而中国消费者长期以来对俄罗斯商品有着“粗犷而物美价廉”的印象,所以俄货被大量出口过来。

此外,三年疫情对中俄边贸造成重创,边境商贸积压的库存急需清理。过去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满洲里、绥芬河等口岸的俄货经销商,趁着俄货热潮,将销售范围扩展至内地。大规模的开店行动,既是清库存的手段,也是扩大市场的一次尝试。

同时该进出口贸易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内地的俄货店主要分为两类:以俄罗斯商团为主导的“俄罗斯国家馆”和由中国边商开设的“俄罗斯商品馆”。前者通常能保证商品为纯正俄货,并且会使用俄罗斯国旗作为标识;后者则更倾向于用国产货混搭进口货以降低成本,且不敢直接使用俄罗斯国旗作为招牌标志。

由此可见,俄罗斯商品馆的热潮背后,既有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偏好,也有复杂的国际贸易背景。然而,这股风潮能否持续,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消费者对“俄货”真伪和性价比的认知加深,市场可能会出现一轮优胜劣汰。(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0 阅读:0

灵兽

简介:一群资深媒体人打造的新媒体平台,为商业原创报道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