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消失的姓氏——棥

雪儿浏览文化 2025-02-15 05:56:06

我国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并在秦汉时期合并为一体,成为现代所理解的“姓氏”。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很多奇奇怪怪的姓,这些姓氏或分支或合并或兴盛或消失,今天就来说一组消失合并的姓氏。

先说一个比较常见的“樊”姓。据《姓解》记载,“樊”姓一支出自子姓。西周初周成王分鲁公伯禽以商氏七族,一曰樊氏。

另据《元和姓纂》记载,“樊”姓系自姬姓。周太王子虞仲之裔孙仲山甫,为周宣王卿士,食封于樊(故地初在今陕西长安东南,后迁至今河南济源西南承留乡,也称阳樊),晋文公灭阳樊,遂以国名为氏。

《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中说,“樊”姓是周代嬴姓国(故地在今河南信阳平桥镇),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名为氏。

还有外族“樊”姓,《急就篇》中曰“巴郡蛮五姓有樊”、“武落山出四姓,其三曰樊氏。”。

《中国姓氏大辞典》介绍“樊”姓有个分支(见上图),也读作“凡”,并且这个字是古地名地名,故地在今陕西长安南。据《湖南家谱解读》记载,湖南尙有此姓。

《说文解字》截图——“棥”

“棥”姓,也读作“凡”。《说文解字》曰“棥,藩也。从爻从林”。意为:棥,指篱笆。字形采用“爻、林”会义。学者认为“棥”是“樊”的本字,也是“攀”的最初字形。“棥”字的金文字形像两手反抓山上的树枝,向上攀登。汉字简化过程中有人将“樊”姓简写作“棥”。

最后一个字,见上图,还读作“凡”,也是姓氏,常与“樊”混用,证件亦有登记作“樊”者。各大字典都没有收录该字,但仍有一部分该姓人群坚持使用这个字,但其来源出处已经无从查询。

《说文解字》截图——“樊”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许多生僻字无法录入电脑,上述姓氏基本都合并为“樊”姓,其实想想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损失,你怎么认为呢?你还知道那些奇奇怪怪的姓氏呢?

3 阅读:341
猜你喜欢

雪儿浏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