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故事,岳飞最辉煌的一仗,是岳飞1140年的最后一次北伐。
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评书、戏曲上最火爆的、最吸引人的战争场面几乎都是发生在此战,比如:朱仙镇大捷、八百破十万、大破连环马、杨再兴等等。
似乎岳飞之死也是因为此战!
大家认为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府也是因为此战。
岳飞因抗金而死,岳飞是坚定的主战派也是因为此战。
因为此战岳飞把金兀术打怕了、打残了、把金人吓破了胆,如果不是金人的卧底秦桧十二道金牌来的及时,似乎再一个冲锋就可以活捉金兀术,那么就可以趁势直捣黄龙府。
也是天助金国,就在这关键时刻,十二道金牌到了,岳飞无奈撤兵。
说天助金国一点不夸张,你想那时从京城向前线传递情报往返怎么也需要几天时间吧!
怎么估算的那么准!
如果是愿意相信那我无话可说,因为相信有时不需要理由,我就是信!你能怎样!
但这被评书演义说的精彩异常的战役,从历史上看,其实是一场被动的防御战,而不是什么北伐!
看看宋史的历史记载:
《宋史》·卷二十九记载(节选):(1140年)五月初六,金朝背弃盟约,兀等人率军四路来进攻。
《金史·宗弼传》记载(节选):
第二年(1139),宗弼查清楚了挞懒和宋人勾结互相贿赂,馈赠礼品,竟将河南、陕西拱手献给宋朝,所以上奏请求杀了挞懒,恢复旧有疆土。
(1140)宗弼率军从黎阳直奔汴州,右监军撒离喝从河中出兵赴陕西。宋朝岳飞、韩世忠分别据守河南州郡的要害之地,又出兵渡河到河东,驻守在岚、石、保德境内,用来牵制宗弼兵力。宗弼派孔彦舟去进攻汴、郑两州,派遣王伯龙去攻打陈州,李成攻打洛阳,宗弼自己率领军队去攻打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也都相继攻下。
当时正值夏天,宗弼军队回师汴州,岳飞等人的军队已经都退了兵,河南平定了,当时是天眷三年(1140)。
可见,宋史和金史记载是一样的,1140年这次战事是金兀术除掉政敌,撕毁绍兴第一次和议,出兵收回秦桧和挞懒勾结还给南宋的土地。
此时的金兀术除掉政敌的借口就是挞懒、宗磐出卖国家利益。
收复“失地”,进而扩大战果,逼迫南宋签订对金国有利的协议,借此树威立腕是金兀术发动战争的目的。
金兀术收复河南陕西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因为南宋根本没有驻军,地方官员大都是当时被废掉的伪齐的班底,金军所到之处也就是宣布“主权”,金兀术带领金军主力南下围住顺昌府,虚张声势做出攻取顺昌城,进一步南下威胁杭州的态势,其真正的目的是围城打援,歼灭前来解围的一支南宋的有生力量,为和谈赢得筹码。
面对金国来势汹汹,南宋一是要求各方面军确保防区的安全,以防金军南下,再就是命令三大将派兵解顺昌之围。
顺昌保卫战是刘锜的成名之战,当时刘锜被任命为开封副留守,赴任的路上,走到顺昌,前方传来消息,金国背盟,开封已经沦陷,金兀术带军南下,刘锜担心回撤会被金军追赶,只能固守顺昌。
当时,赵构是命岳飞解顺昌之围,《宋史·岳飞传》记载:绍兴十年(1140),金军进攻拱州、亳州,刘奇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迅速出兵援助,岳飞派遣张宪、姚政率军前往增援。
当时,三大将都接到了援助顺昌的命令,结果都是象征性派了少量的部队增援,张俊派去的王德是顺昌之围解除后第二天到达的,喝了顿酒就回去了,岳飞和韩世忠派去的援军一直没到。
当时金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围城打援,当时不管是岳飞还是张俊、韩世忠都没有和金军主力决战的实力,所以都是在自己的防区附近,对金军的小股部队进行了骚扰战。
河南在岳飞的防区范围,岳飞选择了出兵河南,名为围魏救赵,实则是避实就虚。
大家津津乐道的岳飞势如破竹,收复一座座城池,其实都是空城,根本没有多少金军防守,既没有歼灭多少金军,也没法防守,也守不住,金军主力一到,就得撤军。
不排除此时金军有引诱岳飞孤军深入的用意,反正金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一打就跑,不知不觉岳飞已经深入河南。
此时南宋朝廷也提醒岳飞,要注意金军的动向。
《宋史·岳飞传》记载:兀..极为害怕,与龙虎大王商议对策,认为其他宋军将领都容易对付,唯独岳飞难以抵挡,打算引诱岳飞军前来,集中兵力进行决战。朝廷内外听说这一消息,十分恐惧,诏令岳飞谨慎处置保全军队。
此时佯攻顺昌的金兀术,在顺昌坐等、歼灭南宋援军无望,但看到了合围岳家军的战机,急忙回师河南。
于是顺昌之围解除了,顺昌就大捷了,据《宋史·刘锜传》描写,金军撤的很狼狈,这是金军惯用的伎俩,因为那时南宋军队不敢和金军主力硬碰硬的决战,所以金军经常采用“围城打援”和先败后胜“杀回马枪”的战术。
半年以后的淮西之战,宋军就是前面柘皋小胜,随后濠州大败,几万南宋禁军几乎全军覆没。
说到顺昌大捷时,都是刘琦以两万(甚至是五千)军队,大败金兀术十万大军;打得金军都不敢在中原呆了。如果不是金国的金牌卧底秦桧,在关键时候起到了翻局的作用,金国鬼子早让我大汉民族打回老家去了。
《宋史·刘锜传》记载:当时出使金朝的洪皓在燕京秘密上奏:“顺昌之战,金人惊惧丧魂落魄,燕京的重宝珍器,全部转移到北方,准备放弃燕京以南土地。”因此人们议论说这时如果诸将同心协力,分路追击,那么兀..就可擒获,汴京可以收复;但是宋军忽忙撤返,自丧机会,实在可惜。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相信这种描写,如果你选择相信,那么后面岳飞的战绩怎么看,顺昌之战在前,金兀术和金军主力从顺昌撤兵后,才向河南集结,计划合围岳家军。
刘锜传中记载,金军的铁浮屠、拐子马都被刘锜打残了,拐子马十损七八。
要知道顺昌大捷被列入宋孝宗评定的“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
南宋武将的个人传记,几乎都是个人传奇,不单岳飞传如此,韩世忠、刘锜、杨沂中、王德等等的描写都是英雄了得,战绩不凡,如果相信传记,那金军可能覆灭不知道多少次了。
宋史记录的大事件结果还可信,细节在个人传记中就超常发挥了。
拿顺昌大捷来说,其实就是城市保卫战,没被攻克,没失守就算胜利,说五千有生力量,打的金军多么狼狈就让人难以相信了,再说,你这么写,没有照顾后面的岳家军的战绩,后面金兀术的拐子马、铁浮屠又出场了。
这次由金国挑起的战争,宋史记载的胜仗有二十多场,但都是在河南陕西边境的小规模的骚扰战,宋军各方面军,包括岳飞都不愿和金军主力硬碰硬决战。
岳飞真有那能力,直接去顺昌,和刘锜里应外合,歼灭金军主力,再挥师北上,才能称得上北伐。
历史上,岳飞发现金军主力朝河南集结,就赶快撤军了,但还是损失了包括杨再兴在内的几名将领,以及所率领的精锐骑兵,损失的骑兵有说三百、有说五百。
岳飞的战绩在《宋史·高宗本纪》 的记载中,和其它方面军进行的二十多场战事类似,都是小胜。
别管岳飞传把这次岳家军“北伐”写的多精彩,包括其它方面军取得的战绩,都没有超过顺昌保卫战的。
《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大军既已撤归,原来所收复的州县,立即又全部丧失。岳飞极力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高宗没有批准,自庐山入朝觐见高宗,高宗问他,除了拜谢之外别无他言。
这就是那场战事岳家军的结果,岳飞撤回自己的防区, “自庐山入朝觐见高宗,高宗问他,除了拜谢之外别无他言。”
除了拜谢之外别无他言,没有责备和嘉奖,只是说了些过年的话而已。
按照评书是岳飞被十二道金牌调回,然后就被诬陷入狱了,历史上记载并非如此,因为半年后还有一次淮西之战,岳飞还要出场。
历史就是不如评书精彩,但比评书更合逻辑和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