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航空航天领域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技术:
材料技术

- 超材料:具有独特的电磁特性和物理性能,可对电磁波精确调控实现隐身,还能兼顾轻质、高强度、耐高温等性能,解决了航空航天装备在隐身、减重、高速飞行等方面的诸多难题,是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发展的核心支撑。
动力技术

- 核动力:如中国发射的搭载第四代核能技术的核动力卫星“天玑一号”,凭借微型核反应堆能为航天器提供数千瓦至数兆瓦的电能,可全天时全天候连续工作,打破传统能源卫星的寿命极限,为深空探测等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通信与导航技术

- 卫星互联网:中国成功发射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主要测试手机宽带直连卫星、天地网络融合等技术。未来可实现无论在沙漠、海洋还是深山老林,手机都能信号满格,随时随地高速上网,为太空科技发展迈向6G时代奠定基础。
- 天链中继卫星组网:中国天链中继卫星组网成功,实现了全球测控盲区的彻底消灭,每秒1.2TB的传输速度让地球任意角落实时通信,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航天器“永不失联”的国家,极大提升了航天通信保障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

- 在航空运控方面,人工智能可助力航空公司优化航线规划,尤其在雷雨天气等复杂条件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航班运行环境,为航班提供最佳决策指引,减少延误对旅客的影响。
- 在飞行安全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辅助飞行员,通过自动化分析飞行数据和监控飞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提供预警,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制造技术

- 增材制造(3D打印):能够快速制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减少材料浪费和制造周期,降低成本。还可以实现一体化制造,提高零部件的强度和性能,同时便于制造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部件,如轻量化的发动机部件、复杂的航空电子设备外壳等。
太空探索技术
- 多个月球着陆任务:2025年有大约十几个着陆器计划在月球表面不同地点着陆,包括以色列的“创世纪2”号、印度的“月船 - 4”号、美国“萤火虫”公司的“蓝色幽灵”着陆器等,将开展科学实验和研究,增强人们对月球地质的了解。
- 小行星探测:中国的“天问二号”探测器将前往近地小行星2016HO3,首次开展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绕飞探测任务,有望为早期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地球上有机物质的起源提供新见解。
信息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