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名 家 推 荐
古朴雄浑·承古开新
——金熙长魏碑楷书艺术探析
金熙长书法:
庭院名/亭阁名/书斋名室名/琴房名/香寮名/古琴铭/砚台铭/养生堂/医馆/商号/舍居/洞庐/轩庵/簃亭/山房
金熙长先生深研魏碑精髓,其楷书以刚健方折之笔、严谨疏密之构,重现北朝石刻的雄浑气象。笔下横竖顿挫如金石铿鸣,转折处锋芒凛冽;字形方正端稳中暗藏灵动,疏密相生若星汉列阵。更可贵者,他以当代审美激活古法,于方峻笔触间融入飘逸锋芒,使千年碑刻血脉焕发新生机。其作既得魏碑朴拙厚重之质,又展磅礴开阔之境,堪称传统书法创造性转化的典范。若欲领略碑帖交融的笔墨交响,金熙长魏碑楷书实为不容错过的当代力作。
金熙长的魏碑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笔法特点
1.刚健有力
金熙长的魏碑楷书笔画刚健有力,线条粗细对比明显。例如,在一些横画和竖画中,起笔和收笔处往往有明显的顿笔,使笔画显得沉稳有力。这种笔法特点体现了魏碑书法的雄浑大气。
笔画的转折处多采用方折,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感觉,增强了字体的力度感。
2.笔法多变
他的笔法并非单一的直线条,而是在笔画中融入了丰富的变化。例如,一些撇画和捺画在收笔时会有自然的出锋,使笔画显得灵动而富有生气。
钩画的处理也十分巧妙,有的钩画短小有力,有的则长而飘逸,体现了笔法的多样性。
二、结构特点
1.方正严谨
魏碑楷书的结构多为方正严谨,金熙长的作品也不例外。字体的各个部分比例协调,重心平稳。例如,“源”字的左右结构,左边的三点水和右边的“原”字相互呼应,整体结构紧凑而不失大气。
上下结构的字也处理得十分得当,如“城”字,土字旁和成字部分上下对齐,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2.疏密得当
在结构上,金熙长注重字内空间的疏密处理。有些字内部笔画密集,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中心,而有些字则通过笔画的伸展和留白,营造出一种疏朗的感觉。这种疏密对比使字体富有节奏感。
三、整体风格
1.古朴典雅
金熙长的魏碑楷书带有浓厚的古朴气息,这种古朴感来源于魏碑书法本身的历史底蕴。字体在保留魏碑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个人的审美情趣,显得典雅大方。
他的作品在书写时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行与行之间的间距适中,使整篇作品看起来和谐统一。
2.大气磅礴
整体风格大气磅礴,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雄浑的气势。这种气势不仅体现在单个字的笔法和结构上,还体现在整篇作品的布局和气势上。
四、创新与传承
1.传承魏碑精髓
金熙长在书写魏碑楷书时,很好地传承了魏碑书法的精髓。他对魏碑的笔法、结构和风格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使作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2.个人风格的融入
在传承的基础上,金熙长也融入了自己的个人风格。他的笔法更加灵活多变,结构处理更加巧妙,整体风格更加大气磅礴。这种创新使他的魏碑楷书在众多书法作品中独具特色。
总之,金熙长的魏碑楷书在笔法、结构和整体风格上都有其独特的特色,既传承了魏碑书法的精髓,又融入了个人的创新元素,展现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
附/《隐士写庭院书斋茶室馆名堂号》之(4)作品欣赏:
金熙长书法/后叶
金熙长书法/字季
金熙长书法/河南
金熙长书法/优迁
金熙长书法/芳流
金熙长书法/庆泉
金熙长书法/文经武世
金熙长书法/声龆
金熙长书法/学必先用
金熙长书法/未斟
金熙长书法/忠节
金熙长书法/君臣
金熙长书法/华壤
金熙长书法/外散
金熙长书法/褐风
金熙长书法/饮灵
金熙长书法/机止
金熙长书法/临文
金熙长书法/有声
金熙长书法/宜城
金熙长书法/雅饮
金熙长书法/人清
金熙长书法/之盛
金熙长书法/德建
金熙长书法/固而
金熙长书法/深根
金熙长书法/不滞
金熙长书法/同乐
金熙长书法/清源
金熙长书法/纯化
金熙长书法/爰振
金熙长书法/于故
金熙长书法/季叶
金熙长书法/宁同
欢迎使用以上书法作为斋名商号,但要配上落款,并征得作者授权,否则视为侵权行为。
本期编辑:陈善恒/叶知慈
图片提供:段心照
策划设计:刘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