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山西私盐贩子救下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发动6次全省寻人

老张车纪 2025-04-21 14:26:30

军长为了找个盐贩子,居然全省范围内连发六道寻人命令!

1934年那会儿,红军正走在艰难的长征路上,环境恶劣,困难重重。走到山西那一带,他们碰到了大麻烦。可没想到的是,山西那儿的私盐贩子,不顾自身安危,伸出了援手,帮红军救下了足足3000名战士。后来新中国成立,军长还特意去找过这些救命恩人呢。

那这家伙究竟啥来头?他到底是怎么把我军战士给救出来的?

红二十五军迎来重要转机时刻

1934年11月11号,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的花山寨开了个重要会议,会上拍板决定,带着红二十五军往平汉铁路西边转移。可这一路转移,红二十五军碰到了不少大麻烦,尤其是独树镇和拐河那两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危险得很。

红二十五军在一片开阔地带,天气又特别糟糕,遭遇了敌军好几万步兵和骑兵的前后包围,情况万分紧急。能不能把敌人打退,冲出包围圈,这事关战略转移能不能成功,还关乎整个队伍的生死。

打仗时,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碰到了比自己人数多好几倍的敌人,但他们一点都没害怕,勇猛地向敌人的地方冲去。他们靠强大的火力和真枪实弹的攻击,稳稳地守住了自己的地盘,让敌人的进攻没法得逞。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很猛的冲锋,但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就是不肯让步,下定决心要保护好身边的战友和革命的事业。

接着,红二十五军踏进伏牛山区后,鄂豫皖省委立马摸清了情况。这里地方小,人不多,吃的喝的都不够用。再加上,这里是豫西的“内乡王”别廷芳的地盘,他反动势力大,土匪到处都是,地主们还都修了寨子。这样一来,跟老百姓打交道就难了,开展工作、建立根据地都特别费劲。

另外,第四十军和那个“追剿队”的主力也紧跟不放,红二十五军在伏牛山区很难站稳脚跟、继续壮大。所以,红二十五军打算继续往西走,进入陕西的南部地区。他们马不停蹄,一路经过了一行树、合峪、庙子、栾川、陶湾这些地方,直接朝着豫陕交界的地方进发。

不过在行进过程中,红二十五军老是碰到当地民团和土匪的攻打和阻拦。还好,二十五军的先锋队伍挺给力,能把这些敌人给打败。

不过,我军侦察到,敌人早已在卢氏县城往南那片区域部署了军队,把进入陕西的所有大路都给封锁了。说起来,老蒋为了拦住我军进陕西,特意从开封调了一个师团,让他们马不停蹄地赶过去布防。他们走了200多公里,在12月1号就比我们早到了朱阳关那一带,打算养精蓄锐,等着打我们红二十五军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敌人的“追剿队”第二支队也没闲着,一直紧跟着我们,步步紧逼。这样一来,我军就陷入了前有拦截、后有追兵的险境,情况相当危急。

碰到这种情况,咱们部队决定调整方案,不走原来的路了,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小路,准备悄悄进入陕南。说来也巧,就在这时,碰上一个摆摊卖东西的小商贩。

山路老师,和红军一起踏上追寻初心的征程。

陈廷贤,1911年来到这世上,爸妈在他年幼时就离开了,是外婆一手把他拉扯大。到了他12岁的光景,为了躲避饥荒,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干起了挑货的行当,在山西、河南、陕西这些地方来回跑,就为了养活自己。

陈廷贤因为老在山里头跑来跑去,对这块地方熟得很,特别是知道一条能绕开卢氏城直接到陕南去的隐蔽小路。就因为这点,他被当地红军的头头儿给请到了军部去。

陈廷贤刚开始跟红军打交道那会儿,心里头多少有点犯嘀咕。毕竟那时候,不少军阀头子光顾着用手里的权力和地位捞好处,老百姓的死活他们才不在乎呢。

跟军长程子华打交道多了,陈廷贤慢慢发现,程子华这个人,虽然职位高,但一点架子都没有,对士兵们特别好,特别有耐心。他总是很愿意听士兵们说心里话,知道他们有啥难处,就会想办法帮忙解决。程子华军长经常关心士兵的困难,给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另外,陈廷贤也知晓了红军为了达成革命事业目标,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和挑战。他们翻越了陡峭的山岭,走过了无边的草地,行走在贫穷的土地之上。红军的士兵们碰到了生活条件恶劣,常常在野外露宿的情况,但他们始终毫不动摇,为了老百姓的福祉而持续奋斗。

这事儿一下子就戳中了陈廷贤的心窝子。最后,他一点都没含糊,立马就爽快地答应给他们当向导了。

红25军的领路先锋,一直活在大家心里,被深深铭记。

12月5号半夜,红25军的主力在陈廷贤的带领下,悄悄绕过了卢氏城,一路往南文峪那边赶。陈廷贤不光是给他们指路,晚上扎营的时候,他还一个人摸到卢氏城里头,悄悄打听敌人的动静。另外,他还给受伤和生病的红军战士买了盐巴和药。就这样,他带着队伍,成功穿越了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

接下来两天,陈廷贤指挥红25军奋力攀上了险峻的百盘岭,一路冲破了许多难关和挑战,最后终于打下了龙驹寨。接着,为了不停下脚步,他们克服了大黑沟的泥泞困境,大胆地通过了小官坡。

红25军历经重重困难,在12月8号那天终于走到了铁锁关。一到那儿,他们就碰到了守军的阻拦,但红25军根本不怕,很快就打败了对手。接着,他们一口气翻过了1700米高的蟒岭,溜进了陕南那边没人管的地方,这样一来,敌人的打算就落空了。

红25军的每一个人心里都特别感谢陈廷贤。当军长程子华想要拿大洋表达谢意时,陈廷贤硬是没要。他说,自己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做的都是应该做的,给红军指指路,那是分内之事。

程子华将军心里特别感激陈廷贤的忠心耿耿和不求回报的付出,于是他们俩一起写了个小纸条,很正式地向陈廷贤表达了谢意。

红25军一到陕南,就碰上连串硬仗和长途跋涉,但他们愣是把敌人两次大围堵给打破了,还在鄂豫陕一带建起了个5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这群战士们真不含糊,豁出命跟敌人干,保住了老百姓的命根子和革命事业。

在鄂豫陕那块地方,红25军可没少下功夫跟老百姓打交道。他们帮着农民搞起了农会,还有妇女和青年的组织,鼓励大家一起修水利、种地,还跟土匪干架,改善土地制度。这支队伍带着大伙儿起义,把解放区的名声越传越远。说起来也神奇,长征路上就他们没掉链子,反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他们的那股子拼劲儿,真给红军长了脸。

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队伍仍旧承担着保护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重任,在建设国家上也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潮中,为国家的昌盛和民众的幸福生活拼尽全力。他们靠着努力和牺牲,为新中国的辉煌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廷贤虽然没能亲眼见证抗战胜利后队伍的壮大,还有抗美援朝那场雄伟战役,但他身为革命大家庭的一员,他的努力和忠心给这支队伍带来了不少荣耀。

红25军心里一直记挂着他们的大救星陈廷贤。但可惜的是,1935年那会儿,吴焕先政委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等到了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程子华已经坐上了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政府主席,还有省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的位子。他因为把陈廷贤的名字误听成了陈廷献,所以就接连派了6次人跑到晋城去找这个“陈廷献”。

说到我军第四野战军的历史,红25军心里头一直记得陈廷贤这位领路人。他胆子大,脑子灵光,帮红军冲破敌人的包围,逃出生天。长征路上,红25军一直没忘陈廷贤的大恩情,他们真心感谢这位卖盐的英雄,为红军立下的汗马功劳。

1 阅读:97

老张车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