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正面临自俄乌冲突以来最严峻的战略抉择,美国要求其以全国矿产收益的50%偿还债务,俄罗斯则在东部战线发起新一轮攻势。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博弈中,泽连斯基政府被推入两难绝境:接受美国“资源换生存”方案,或将被迫转向与莫斯科和解。
3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证实收到美国新版矿产协议草案,该文件要求乌方将锂、稀土等战略矿产开采权移交美资企业,并将相关收益的50%注入美方控制的重建基金。该协议涉及价值超5000亿美元的矿产资源,相当于乌克兰已接受美援总额的7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直言:“这是确保乌克兰偿还670亿美元军事援助的必要保障。”
此举引发乌克兰社会剧烈震荡。哈尔科夫矿工工会数据显示,若协议实施,该国能源行业60%岗位将因外资接管面临裁员。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接受美方条件等于将乌克兰变为资源殖民地。”
东部战场形势加剧了基辅的危机感。4月2日,俄军突破恰西夫亚尔防线,距顿涅茨克关键交通枢纽仅15公里。乌克兰总参谋部内部评估显示,当前弹药库存仅能满足35天高强度作战,而美国最新援助法案仍在国会搁浅。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的战后重建策略。在马里乌波尔,俄方投入120亿美元修复基建,当地失业率从战时的78%降至1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指出,俄控区人均收入较乌政府控制区高出23%。这种“以战养治”的模式,正动摇乌克兰民众的抵抗意志。
在美俄夹击下,乌克兰开始探索非传统选项。3月15日,中乌贸易额突破280亿美元,中国连续六年稳居乌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乌对华农产品出口激增42%,基辅正寻求将黑海粮食走廊与中国“一带一路”陆路运输网对接。
更值得关注的是,2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涉乌决议获中美俄共同支持,这是冲突爆发以来三方首次达成共识。分析认为,这为乌克兰借助多边机制斡旋提供了可能。日内瓦安全研究中心报告指出:“基辅或利用中美博弈窗口,以部分主权让渡换取战略缓冲空间。”
泽连斯基4月5日突访伊斯坦布尔,与土耳其、沙特商讨能源过境协议,试图打破资源出口单一化困局。与此同时,美国务院警告将制裁参与俄乌和谈的第三国企业,这迫使乌克兰谨慎平衡各方利益。
历史经验显示,夹在大国角力中的小国往往通过“对冲策略”求生。1991年乌克兰独立时,曾凭借在黑海舰队分割谈判中的灵活立场,同时获得俄美安全保障。如今,当5000亿美元矿产协议与东部工业区控制权成为筹码,泽连斯基能否复刻这种平衡艺术,或将决定乌克兰的未来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