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新疆某地的"干果论克卖"事件在网上越传越烈,讨论也两极分化,然而不管后续如何处理,很多人已经认为"干果论克卖"事件比切糕事件的影响还严重,有网友评论新疆多年的努力白费了!

我们来看看该事件的过程:
近日某女子在新疆旅游的时候,看见了一家大型干果店内种类琳琅满目,很多东西都是自没见过的。
出门旅游在外的人都有捎些旅游地土特产的想法,于是女子踏入了这家店里,看价格虽然很贵,但觉得色香味俱全,应该物有所值。
因为觉得太贵了,女子就简单装了几样东西,女子本来已经做好了“大放血”的准备了,觉得这些东西至少几百上千元。

可当听见老板说她买的东西要9800元时,她还是止不住的震惊,觉得老板是不是把东西称错了。
直到被店老板提醒那些东西是论克收费后,她再一次惊住了,虽然不相信会这样的结果,但瞬间感觉自己被骗了。
女子当然不心甘,就和老板争吵起来,可老板那强硬的态度实在让人望而生畏,毕竟自己是在别人的地盘上。
想了想小一万的消费退不了,那口气当照咽不下去,最后选择了报警处理,顺便还叫来了市场监督局。
然而等民警和市场监督局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后,女子以为终于有人会给自己做主了,结果没想到更让人气愤了。
原来几个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往旁边一站,冷眼看着女子和老板争吵,时不时还会说两句话和稀泥,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人提出中肯建议。
听那几个工作人员的话言话语,甚至“风向”还会不断往老板那边吹,工作人员的理由是这是经济纠纷,他们只是负责调解,如果想要结果,就去走法律程序,打官司让法院去判决。
可一个外地人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折腾,女子无奈之下只好先和店老板签了一份和解书。
碰到这样的窝心事谁心里也不舒服,女子回去之后还是觉得店家太坑人,于是将这件事发到网上。

女子本意是想提醒大家以后买东西先看清价钱,避免遇见同样的窝心事,没想到的是店老板的态度突然180°大转弯,直言事情可以商量,不喜欢的货可以退款。
不仅将钱快速退了回来,还表示欢迎她有时间再到新疆去玩。女子说并不是故意刁难的意思,也不是觉得他们的货不好,而是自己想退掉不想要的一部分。
最终两人也算是“握手言和”,女子还发了视频,赞叹了新疆的美景和其他美食,至于是真的,也只有天知地知他们知了。

有网友评论说,不管后续如何处理,很多人已经把"干果论克卖"事件等同于切糕事件的影响,更有网友评论新疆多年的努力白费了,这件事对新疆的旅游打击很大!
因为以前的新疆切糕事件也是对新疆的影响特别大,以致于现在见到卖切糕的都退避三舍,不愿再去购买,以免麻烦。
切糕事件以湖南岳阳的''16万切糕事件"影响最大:

2012年12月,岳阳某村民凌某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价值约16万元,加损坏的摩托车和受伤人员医药费共计20万元。
随后,这一消息随即引发了地域攻击和调侃热潮,在当时的很多媒体和网络上对新疆切糕讨伐调侃的声音络绎不绝,严重时甚至上升到地域攻击。
新疆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特别盛产各种奇珍异果,对外地旅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几年新疆旅游特别火,这主要得益于新疆文旅这么多年做的宣传工作功不可没。
可是有时候好不容易做起来的功绩,往往会让一件小事情给毁了,要想再有以前的功绩,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次“干果论克卖”事件虽然看似完美的解决了,但它的破坏影响力还在,因为很多人对新疆切糕事件的印象太深了。

切糕事件好不容易随着时间慢慢的淡泊了,新疆文旅也在不断的努力宣传,让新疆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然而好巧不巧的这次“干果论克卖"的岀现,又让人想起了切糕事件,这对于新疆旅游会不会影响很大,会不会让新疆文旅多年的努力白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