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偿失!从"天价切糕论两卖"到"干果论克卖"对新疆旅游有影响吗

显微镜看真相 2025-04-12 05:42:34

以前因为“天价切糕论两卖”,很多人对新疆敬而远之,新疆文旅费了多少努力才让本地旅游慢慢好起来,然而现在“干果论克卖”事件比“天价切糕"影响还坏,新疆文旅多年的努力会不会白费了。

以前我们在内地经常看到穿戴着新疆民族服饰的人卖切糕,切糕看上去确实色香味俱全,让很多人去购买,而他们也在显眼的地方标得有价钱只要几块钱,有的贵点的也只十几块钱。

然而等知道自己买的切糕价钱后,买的人都惊呆了,因为在普通人的心目中,一斤切糕再贵也贵不到哪儿去。

而现在买的切糕一斤确要几十上百块,问他们不是写得有一斤只要几块钱吗?他们的回答是几块钱一两。

这时你如果不想付钱买,马上就有几个穿着同样民族服装的人拿着家伙围了上来,眼睛盯着你。

胆小的只好掏钱买了这“天价切糕”,胆大的当然不服,会据理力争,双方一言不合就会发生矛盾。

这样的矛盾以湖南岳阳的16万"天价切糕”影响最大:

2012年12月,岳阳某村民凌某购买新疆人卖的切糕时,因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各种核桃仁糖果类切糕价值约16万元,加损坏的摩托车和受伤人员医药费共计20万元。

随后,这一消息传开后,迅速在网上引发了对切糕的大讨论,甚至引发了地域攻击和调侃热潮,在当时的很多媒体和网络上对新疆切糕讨伐调侃的声音络绎不绝,各种调侃切糕的段子层出不穷。

由此也让人知道了买东西还有以"两”为计量单位的,这已经让普通人以公斤(或市斤)为计量单位感到不解了。

然而更离谱的事情又发生了:

前段时间某女子去新疆旅游,想着要带些当地的土特产回去给亲朋好友当作纪念,她便走进了一家琳琅满目的干果店。

看到的价格虽然有些贵,但那些干果确实是色香味俱全,应该物有所值,于是她就挑选了一些需要的干果。

女子根据自己在老家买干果的经验,认为自己现在挑选的顶多几百上千块,在自己的价格承受范围之内。

可当干果店老板称重后报岀价格时,女子惊呆了,因为店老板说女子挑选的干果价格是9800元,对的,你没有看错,就是9800元。

女子问为什么这么贵,店老板说女子挑选的干果是以“克"为计量单位的,算下来当然很贵,是的,这一次你还是没看错,店老板说的是"干果论克卖"。

女子再一次惊呆了,但对于这样的换算价格当然不愿意,于是双方发生了争吵,争吵自然不能解决问题,女子便报了警,并打了当地市监局的电话。

\然而等两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来了后,并不是来解决问题,而是和稀泥,认为这是市场行为,他们无权干涉,只能调解。

可明眼人一听他们的说话,明显是偏向干果店老板,最后还说如果不听调解,就让女子去法院走法律程序。

可一个外地女子哪有时间和精力为了几千块钱去当地打官司,最后也只有听了他们的调解,签了和解书并付钱买了干果。

回到家后,女子越想越委屈,于是便把买干果的过程做成视频发到了网上,她的原意是让后来者买东西一定要问清价格和计量单位,以免重复踩坑。

让人想不到的是她很快接到了干果店老板的电话,说事情可以商量,不喜欢的货可以退款。不仅将钱快速退了回来,还表示欢迎她有时间再到新疆去玩,不知道是店老板良心发现,还是怕事情扩大影响他的生意。

女子说并不是故意刁难的意思,也不是觉得他们的货不好,而是自己想退掉不想要的一部分。

最终两人也算是“握手言和”,女子还又发了视频,赞叹了新疆的美景和其他美食,至于是不是真心的,也只有天知地知他们知了。

新疆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民族众多,更是盛产奇珍异果,加之处于西域塞外,成了很多内地人向往的旅游之地。

这几年新疆文旅为了推广本地旅游资源,更是下足了功夫宣传,从天山之巅到塞外草原,从伊犁河畔到楼兰古国,无不显示了西域风光的神秘。

还有就是从王洛宾的系列新疆歌曲(代表作《达坂城的姑娘》),到刀郎的系列新疆歌曲(代表作《2002的第一场雪》),再到王琪的系列新疆歌曲(代表作《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从他们的歌曲中,我们更是了解了新疆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也更让人向往去新疆一游。

然而"天价切糕论两卖”好不容易慢慢的退出人们的记忆,这时候又冒出了一个“干果论克卖”的奇葩事件,是不是让人向往的新疆一游又不敢去了。

新疆有关部门包括文旅局,为了搞活新疆旅游,不知花了多少精力和金钱,才有今天让人向往的局面。

这时候千万不要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美味汤,对干破坏新疆旅游的行为,要坚决从重打击,决不能让以前的努力白费了。

所以推动新疆旅游,任重而道远!

0 阅读:0

显微镜看真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