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女奇遇记”:《流俗地》中的柳暗花明

如沐春枫的心灵空间 2023-05-28 23:21:58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评论:海伦·凯勒是人类意志的伟大偶像。

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特别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散文更是家喻户晓。

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视角,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拥有的一切。而在《流俗地》这本书中,作者黎紫书也塑造了一个盲女形象:古银霞。

黎紫书,是“马华”文学的后起之秀,她的首部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荣获第四届“红楼梦奖”专家 推荐奖。其已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等。

《流俗地》以盲女古银霞为中心,记载了她数十年的人生经历,在书中还穿插讲述了银霞认识的人:细辉一家、拉祖、马票嫂等人的故事。

在书中,古银霞虽然眼睛看不见,有时候也会表现出逆来顺受的样子,但是整体上来说,她聪明、努力、上进、自信,从小她就比较倔,而且她还是“眼盲心不盲”。

虽然银霞眼睛看不见,但是在黑暗中,她却能够感受到丰富的世界;虽然眼前的世界是没有光亮的,但是银霞却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摇曳多姿、生气勃勃。

《流俗地》这本书中的核心故事并不复杂,作者用细腻的笔,勾勒出一幅底层社会中人们向善向暖的生活,讲述了古银霞与马来一座小城的悲欢故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特定环境中人际的互动,通常都会以眼神为基础进行交流,但是书中的银霞眼睛看不见,因此在这方面存在着困难。

为了能够突破沟通交流的障碍,银霞和所有盲人一样,发挥自己的优势,即调动听觉器官来弥补视觉缺憾。

银霞对于生活的认知,都是来源于听觉器官,她用听来感知世界;她依赖倾听声音符号,配合博闻强记来突围视觉障碍。

在《流俗地》中的世界,是平常人生具体、切实、鲜活甚至庞杂、细碎的生活情态,这些日常的市井生活,是芸芸众生中的部分场景再现。

不管何时何地,当我们走在时间流淌的华俗的在地生活里,也不管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流俗地》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则柳暗花明的故事。

正是这则故事,让我们意识到珍惜生活、把握生活,期待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古银霞一样:在明暗之间“倔强”地开辟出自己的生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