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场钢琴曲表演
5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系列辩论赛暨通识核心课《钢琴演奏表演艺术》辩论赛在该校兴庆校区丝路大讲堂精彩上演。该比赛是一场学科交叉、跨界融合、思维创新的课堂探索与教学改革,旨在提升西安交大学子的思辩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辛晓红、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建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灵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健、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劲、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主任方小笛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课程负责人曹耿献副教授等嘉宾出席辩论赛。
本场辩论赛特邀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辩论赛负责人韩鹏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卫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西平教授担任评委。
在当晚的辩论赛场,选修该课程的两队辩手分坐两侧,就“钢琴作品创作重于演绎”,还是“钢琴作品演绎重于创作”辩题展开激辩。
比赛刚开始,正方一辩先声夺人,认为作品在创作初期就拥有了很多的属性,包括旋律所引发的情感共鸣,节奏所带来的背景律动,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他的基调和传达情绪的方式,所以创作更为重要。而反方一辩则以“为什么我们需要钢琴”为题,阐述了演奏者的演绎更能直击人心的观点。进入到对辩环节,双方二辩一改以往辩论赛风格,通过你来我往的问答将讨论逐渐深化,双方辩手的“儒雅“交锋收获评委点赞。
在盘问和自由辩论环节,反方辩手抓住机会以“AI创作演绎”为例子对正方各个辩手逐一盘问,激烈攻防引得场上阵阵掌声,也引得评委老师赞叹颇有“辩士之风“;而正方辩手则抓住“内容价值”和”形式价值“完善了逻辑链条,不落下风。
经过激烈角逐,符义昭、汪新哲两位辩手获本场比赛“最佳辩手”。接下来,王柳茜和杨可与两位辩手将代表《钢琴演奏表演艺术》课程参加西安交通大学首届“国运杯”系列辩论赛复赛。
“我很欣赏正方2号辩手的儒雅风度,辩论赛贵在讨论内容而非辩论技巧。”韩鹏杰为场上辩手的风度点赞,欢迎更多的学生来到西安交大学习钢琴,学习辩论,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辩论赛的形式能够让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中激发创新思维,是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陈灵说,为了让学生获得沉浸式交互式的教育体验,在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2017年,他牵头负责建设了1400教室供师生开展教学实践。
“通识课实践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了科学、哲学、艺术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杨建科说,学生们在通识课程学习中能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传递真善美。“通识课程通过辩论形式,能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锤炼逻辑思维,增强问题意识,对学生们未来走入职场,走向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辩论赛的形式引入课程教学,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教改尝试。”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钢琴演奏表演艺术》课程负责人文茹说,通过辩论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辨能力,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知识结构更加完备,使学生对演奏音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解读。
“我们凑在一起进行了一场思维碰撞。”一位参赛的辩手说,在讨论环节,我们在提出问题,挖掘问题,通过深入思考,感受到了刨根问底的意义、恍然大悟的舒畅和辩论的魅力。”
据了解,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辩论赛是西安交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系列赛事,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钢琴演奏表演艺术》《道家的智慧》《书法理论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论语的智慧》等8门课程承担,将通过不同课程分别进行,经过交叉进行、层层选拔、评委严格评选之后,最终选出两支队伍进入决赛。
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系列辩论赛由西安交大校友企业家李健、辛晓红伉俪发起的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支持,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牵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韩鹏杰教授发起,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旨在传承西安交大辩论赛优秀传统,将“国运杯”辩论赛做成西安交大人文品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本场辩论赛由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赞助,中华网、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庆华团队自主研发的SkyClass直播平台和B站3个平台进行全程网络直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