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有句谚语:“看人要看他的心眼,买马要试它的步伐。”
不管和谁交往,我们都希望对方是一个心眼好的人。
可是看清心眼,这是很难的,正所谓“人心隔肚皮”。
老祖宗对于看人,也很伤脑筋,也总结了一些口诀。
古为今用,我们就能洞察到人的心眼,从而更好地趋利避害了。
01
“见微知著”: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从前,商纣王派人做了一双象牙筷子,还向大臣们炫耀。
大臣箕子看到后,非常担忧,对身边的人说:“这不是好兆头,商的天下很危险了。”
果然,商纣王后来修筑高台,楼宇,还热衷美女,朝政慢慢荒废,生活越发奢侈。
商纣王不喜欢听人劝说,就把箕子囚禁起来。
武王姬发励志多年,终于把商纣王打败,商朝从此结束。
《韩非子·说林上》里记载:“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从一双筷子,可以洞察到天下要大变。
从一片落叶,知道秋天已经到了大河南北。
这一些迹象,总结起来,就是一种识人术:看细节。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一个人要干大事,就得从小事开始,总会露出端倪。一个人要干坏事,也是如此。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孩子,小时候顺走老人的针头、线头,父母不去管教,认为孩子调皮而已。
后来孩子长大了,顺走人家的单车,于是变成了小偷,有牢狱之灾。父母才发现,原来小时候就有苗头了。
当然,要发现一个人的真善美,也是看细节。
三国时,曹操带着一群军士,从一片麦地经过,于是下令,不能踩踏麦子,若是有损毁,格杀勿论。
曹操的马被惊吓,就踩踏了麦地。曹操毫不犹豫,把一缕头发割下来。以此来惩戒自己。
曹操也推行孝道,也让大家节俭,不要喝酒,把粮食尽量用来满足温饱。
正因为他从细节上能体现正能量,才有了郭嘉、荀彧、贾诩、许攸、程昱、司马懿、刘晔、戏志才等名人来追随。
看身边人,面带微笑,说明内心和善;总能帮助别人,说明善意伴随一生,不是做好事、走秀;隔三差五去陪伴父母,说明家风不错;总能告诉你,工作有什么方式,这是在培养你;在你最难的时候,也没有走开,这是一份情......
你还可以看他读书,走路的姿势是否正统,开口有没有温度,说话的时候眼神是否游离,办事有没有考虑方方面面的结果。
对于恶事,是否能马上停止,还是犹豫不决。
但凡种种,都是平常的表现,也是最真实的表现,稍微放大,就是整个人生。
02
“分我杯羹”: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
项羽抓住刘邦的父亲,还放狠话:“刘邦,你不投降,我煮了你的父亲,吃一杯羹。”
刘邦听了这话,语重心长地说:“项羽,我们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你吃一杯羹,那也分我一杯羹。兄弟,利益共享啊。”
连兄弟都为了利益,可以反目成仇;也可以为了利益,一起吃饭喝酒。
那么看人,看利益,也就没有错了。
但凡锱铢必较的人,肯定是不好打交道的,也更加贪婪;稍微大度一些的人,那就好多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赵匡胤还没有做帝王之前,独自骑马出行,又累又渴。就在路边吃了几个西瓜。
他本以为,卖瓜的老农,会索要很多钱,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耍赖。
可是老农只要一文钱,这就让身无分文的赵匡胤为难了,面红耳赤。
后来赵匡胤做了帝王,给了老农很多钱,也算是挽回面子。
你不得不知,利益之下,就没有什么奇怪事。
工作中,为了得利,让你一次次当冤大头,或者一次次踩着你往上走的人,那就别理会,翻脸也是可以的。你也许很老实,但是要做带着锋芒的老实人。
家庭里,若你的兄弟姐妹算计你,也算计父母的那点钱财,你就得注意了。他们不是孝顺,而是在占父母的便宜。当父母很老的时候,他们不一定会给赡养费,甚至人都很难联系到。
最可怕的是,你的枕边人,也算计你,把大量的钱财,变成私房钱,转移出去。别以为,钱在谁的手里,都一样。一旦夫妻分道扬镳,这钱在谁手里,大不一样。
朋友圈,大家可以吃饭喝酒,但是谈利益,应该看清楚。背后使诈,买单耍赖,暗中转移钱财。这些行为,都不是朋友所为,是假借朋友的名义,对付你。
社会上,故意用利益诱惑你的人,多半是骗子。请你听课,然后给你一杯茶,一个牙刷,这都是背后有玄机的。
人与人交往,需要明算账,但是在真正得利的时候,还得有三分礼让。算清楚是规则,礼让是人情味。
03
看清一个人之后,又该如何呢?
记住一句谚语:“看人下菜碟。”
有善意的人,你也要回报善意,给他笑脸,也可以常常帮助他。起码你可以学习他,一起做好事,然后就形成了正能量的圈子。
有恶意的人,你要远离他,就是他给你好处,也别要,这背后有猫腻。
喜欢算计的人,你不要和他使劲计较,而是吃亏一次,接下来就断交好了,不在同一个坑里,掉进去两次。
对于看不清的人,慢慢看,别急着下结论,正所谓,日久见人心。
细节放大是人生;利益放大是本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