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黄河不死心。”
这句话是特别难听,也忌讳。但是道理却是深刻的。
很多家庭关系,在大家都过得好的时候,不会暴露出来,只能是到了“非谈利益”不可的时候,那就一清二楚了。
父母在自己健康,能够赚钱的时候,不会知道晚年多难,只有自己走不动了,才会发现操持了一辈子的家,居然托举不住自己的晚年。
很多人喜欢的“多子多福”,在自己很老了,走不动的那一天,就撕掉了伪装。
01
多子多福,是父母的一厢情愿的设想。
作为70后,我在农村待了十几二十年。
对于村里的老人的家庭设计,是很有感触的。
多数的老人,都这样想——家有七八个孩子,三个女儿出嫁,四个儿子在家种地。
出嫁的女儿,逢年过节会带来礼物,送给娘家的父母,也会给红包。这一年下来,好几个节日,那么红包加起来,有好几百,甚至几千。
儿子会继承祖上的地,把耕作得来的粮食,会送一些给老父母。这平时的吃喝,不发愁。
几个儿子,一个人给一百斤粮食,父母也就有了四百斤粮食,一年到头,绰绰有余啊。
老人走不动了,去几个儿子家,轮流住,也吃喝拉撒睡,都有人管。
老人生病了,几个儿子都拿出一两千,那就是一万多,也不怕了。而住院期间,女儿们会来照顾,这小棉袄,是很温暖的。
另外,女婿儿媳都来帮一帮,这老人的日子,也算是锦上添花了。
我们就有一个思维误区——凡事都往好处想。
老人遇到灾祸,还会这样自我安慰——吉人自有天相。
多几个孩子,就会让晚年多一些福气,这是多少中年夫妻的安排呢?也就是这样的想法,让很多夫妻,一口气生下八九个孩子。少的,也有四五个。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确实很辛苦。但是父母认定了,这就是如同存储幸福一样,咬牙也要完成。
至于家庭的后来,会不会按照父母的设计去走,这是父母没有多考虑的。毕竟,父母的格局就那么大,也是沿袭了老祖宗的格局。大家都觉得多子多福,也就“三人成虎”了,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02
相对大家,儿女更爱自己的小家。
儿女长大了,父母也进入老年了。家庭的格局,开始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儿女结婚后,陆陆续续成立自己的小家庭,不再住父母家。
也有一些儿女,去城里打工,买房定居。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又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
当大家和小家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儿女多半会维护小家的利益。毕竟,小家庭,承载了儿女的后半生。大家庭,等父母过世了,就会散去,靠不住。
最可怕的是,儿女为了小家的利益,处处算计父母。
和我同村的玩伴小徐,自从结婚生子后,就让母亲来帮忙带娃,干农活。小徐和妻子常年在外头打工。
娃初中毕业后,就去县城读书。也就意味着母亲带娃结束。与此同时,母亲也老了,干农活是不行了。
小徐的弟弟认为,母亲长期帮小徐,就应该小徐管养老。小徐一万个不同意,认为母亲是大家的。
小徐还例举出,弟弟读了大学,对比之下,多花了父母一万多学费。
有一天,小徐的妻子给了娘家一笔钱。小徐的母亲知道后,抱怨了一句。小徐就发火了:“妈,你也是见不得钱,天天想儿女的钱。”
不得不承认,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这夫妻是小家里最好的人,母亲就不是了。
当儿女的小家开始变得红火之后,也就是儿女越来越和“大家庭”无关的时候。他们的翅膀硬了,完全不要大家庭的关照了。再说了,大家庭也在衰败,托举不了儿女的未来。
任何时候,我们都鼓励“舍小家,为大家”。但是人性不一样,是为了小家,脱离大家。
03
父母走不动了,儿女争相嫌弃、推诿也就开始了。
到父母走不动的时候,家庭的矛盾就开始爆发了。似乎是,新仇旧恨,一把来。
从父母偏爱孩子,给某个儿女多读了书,多买了衣服裤子。某个儿女买房、建房,父母多给了钱,多帮了几个工。再到父母帮谁带娃多一些,给谁家种地多几天......都会被算得清清楚楚,然后就得出结论——“我”是最不被爱的人,也应该是最不要管父母的人。
越是穷困的老人,被嫌弃的可能性越大。儿女不会看到,父母穷困,是因为把所有的钱财,都分配了自己这一代。
若老人走不动,还常年要治病,这麻烦就更大了。治病,动不动就要好几千,甚至几万。也许一场病,就耗费了一个儿女一年的积蓄。
也许有人会说,养老靠自己,有存款,有退休金。但是对于多子女的家庭来说,父母养大儿女的开销很大,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的养老钱,概率是很低的。
当老人被儿女嫌弃之后,就算住在了某个儿女家,也是勉为其难的,日子不会好过,脸色看很多。
04
看过了很多老人的结局,再去思考,到底要生几个孩子呢?
第一,夫妻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安排孩子的个数,不要盲目跟风,认为多孩子,就能够在未来,创造更多家庭财富,能够带来晚年的福气。幸福的晚年,是靠夫妻自己的经济实力支撑的。
第二,注重培养孩子,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孩子出息大了,赡养父母就容易多了。
第三,撇弃重男轻女的陋习,应该看新时代,外出谋生是常态。靠卖苦力的生活,已经少了;女儿也能继承家业。
第四,培养好的家风,夫妻做出孝顺的榜样;有养家的规则,对每一个儿女都好,避免往后的败德、推诿行为。
第五,善待家里的儿媳和女婿,把他们当成自己人。儿女好不好,一半的功劳在伴侣。
一个家庭的发展,是质量和数量一起前行的,不要盲目认定,人多力量大。
做人,一定要有远见,别在中年时以管窥豹,到了老年才恍然大悟。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说的太对了,